“大思政课” 视域下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思考

2023-04-07 10:32陈丹丹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逯 慧,陈丹丹

(1.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2.河南省体育中学,河南 郑州 450044)

2022 年7 月25 日,教育部联合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共10 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推进 “大思政课” 建设的工作方案》。2022 年8 月22 日至8 月26 日,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院进行了为期4 天的 “形势与政策” 教学专题培训,来自全市40 所高校的思政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因此,本文主要结合当前 “大思政课” 理论的相关要求,根据此次培训和本人的教学实际,对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解决当前该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思政课” 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是高校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充分落实党的教育思想和发展目标的根本表现,更是新时代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讲,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①新华网:《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 员》(2021-03-07), 据 中 共 中 央 党 校:https://www.ccps.gov.cn/ zl/2021qglh/xwdt/202103/t20210307_147813.shtml。。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大思政课” 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理解 “大思政课” 提供了基本遵循。 “大思政课” 建设是要求思政课立足当前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以及面对肩负中华民族崛起大任的当代新人的重任,进一步在已有的思政教育课堂优势基础上的守正创新,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实现入脑入心,这与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要求不谋而合[1]。

2020 年12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制定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要求中提到, “形势与政策” 是高职院校学生三门主干思政课程之一[2]。由此可以看出, “形势与政策” 课程是中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课程之一,而且该课程也是贯穿整个高职教育过程的必修课程。新时代,我们所要培育的是能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拥护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那么对于学生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培养这方面就一定不能出错。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思维更显跳跃,学生能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会受到来自网络等渠道提供观点的影响,对国内外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跨度更大,而自身的思辨能力稍显薄弱,一旦学生接受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中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就会陷入思想困境,而 “形势与政策” 课的教学承担起了引领学生正确认识所处现实社会的重任。通过该课程教学,可以起到让思政教育落脚到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引领学生直面时代之问,回应时代之问的重要作用,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并准确把握党的道路、方向和政策措施的同时同步锻炼大学生的理性判断和科学思辨能力。因此,深入研究在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如何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并在这一过程中落实大思政课的要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快且不统一,学科支撑弱

首先,形式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政课程不同,形式与政策课紧贴社会现实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始终处在不断更新、持续变化的状态中。最新理论、社会热点,以及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等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变化,有些问题还无法做出清晰准确的回答[3]。这一特点使该课程目前教学大纲和讲义不具备系统性,对每个高校的任课教师而言,面临更高的教学挑战。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学校对课程的选择与对教材的选择是很难产生一致观点的。另外,通过培训的几次交流研讨,包含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内的院校教师在交流中都表示这门课对新老教师的挑战性都很大,因为形势与政策课没有相应的学科支撑,其研究内容涉及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教学内容涵盖其他四门思政课程,缺乏独立的研究内容、稳定的研究基础和成熟的研究方法[3]。这也导致了该课程难以组织教学内容、开展科研工作,从而无法建立完善、有效、系统的教学科研制度,同时教师也很难做到将教学内容和自身的科学研究领域相结合,同时教师在备课上虽然花费了巨大的时间与精力,但是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二)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

2020 年,按照国家要求的配备比例,思政教师数量快速增加,这在保障了思政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的同时,教师队伍的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和提升。传统的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培养梯队又受到较大冲击,部分高校缺少了青壮年中坚力量,教师队伍只是由年龄偏大的老教师和刚入职的年轻教师组成,例如很多院校中可能都存在思政教师从 “校门” 到 “校门” ,从 “课桌” 到 “讲台” 的情形,新入职的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都并未经过全面培养与锻炼的情况下,就直接面对学生开始讲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存在脱节的情况[4]。此外,部分院校虽然已设置了形策教研室,但整体队伍构成仍是由专兼形策课教师组成,而没有形成该课程专门的教师团队,在该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方面所投资的人力物力也就相对较少,相关制度规定未落到实处。

(三)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学生除核心思政课外,还有很多可供选择的选修思政课程。这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会具有一定的理论内容重复性,同时思政教师的固有话语体系以及重复的教学案例,会让学生陷入 “昏昏欲睡” 的状态。另外,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更容易照本宣科,教学方式单一,内容过于单调,整个课堂缺少生机与活力,就会呈现出死气沉沉的课堂效果。同时,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中,兼职教师目前占有了较大的比例,兼职教师或由其他核心课教师兼任,或由其他任课教师或者学校领导干部兼任。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及学科背景等方面可能出现一些偏差,在课程涉及学科的关键领域没有相应的学科知识,课程所涵盖的部分知识点内,教师本身没有完全通透的认识,当学生有问题或者需要教师帮助解决涉及的热点问题的时候,教师也不能有效给予回答。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提升的思考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彰显高校特色优势

大思政课的落脚点仍在课堂,通过多元化的路径推进高质量课堂建设是其核心。这也启发我们重新审视思政课课堂的外在形态与内在实质,准确把握究竟何为 “大思政课” ,以及如何建设 “大思政课” 。教育部发布该课程的建设意见对该课程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大学生学习生涯中必修的核心思政课程之一,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5]。在大思政课的教学要求和专业建设要求相结合的前提下,对于 “形势与政策” 教学,我们要思考三个问题:这门课程要讲什么道理?讲道理的难点在哪里?如何将道理将深讲透讲活?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魅力在于非单一学科的理论或者方法可以解决问题,专业属性与教育效果的相关性测量差异巨大。当前世界更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崛起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所处的意识形态环境更加复杂,大学生自行全面、精准地把握 “形势” 和 “政策” 的难度较大。因此,就需要该课程授课教师把握以上三个问题,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真正让道理入脑入心。

(二)重视师资匹配,优化队伍结构

教育部发布的该课程的建设意见指出,该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教师队伍中按照 “优中选优” 的原则进行配备,同时也要完善该课程的教学评议制度,探索实行该课程的教师退出机制[5]。可授课教师范围之大,人数如此之多,能讲好的教师有多少?当前,天津市的中高职学校在该课程的教学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和匹配方面仍有所欠不足。首先,应在思想上认识到教师队伍不规范化的后果,看到目前该课程由于师资队伍不规范带来的教学水平、教学模式滞后的课堂效果,这一切都对该课程价值属性的实现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其次,应该及时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鼓励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上不同专题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要展现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肯定任课教师的付出,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自我认同感。目前,形势与政策课仍类似于其他课程的附庸课程,一学期只有几节课,在待遇上、地位上并不高。这就要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教师实行分类建档,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养,并在师资安排问题上统筹规划。该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也同样可以采取退出机制,讲得好的教师可以继续讲,讲得不好的教师提升后给予考核机会再次加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队伍中。各个高校应该走进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队伍结构的教师发展道路。最后,我们必须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要做出更多的规范与要求,要求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避免陷入课堂的虚假繁荣的陷阱。各个院校都要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与建设实践,以及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状况,完善构建考核机制,对该课程建设进行全面、多角度的考核,进而优化队伍结构[6]。

(三)以学生为中心,更新话语体系,革新教学模式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与了解,不少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该课程比较无聊,认为该课程的开设与自己将来的发展无关,学不学该课程意义不大。所以,为了实现思政教育由教师角度向学生角度的转变,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7]。首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注重形和策的动态变化,对学生所热切关心的重大时事问题,在深刻思想层面上予以积极回答与正确引导,从学生身边的实际事情以及与其切身有关的角度入手,密切同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从而在解决思想困惑、回答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自己悟出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评估学生特点。课本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殊性,因此仅仅依靠教材完成教学要点和教学PPT 是远远不够的。每个学校的、每个年级学生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的情况去进行课前研究,哪些内容是他们自己无法掌握的,哪些是他们非常期待教师讲解过程中了解的,哪些社会热点话题是他们非常关心的等,针对教学内容和他们自身特点有针对性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回答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其次,及时更新课程话语体系。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中必须建立思想共识,所以教师必须对该课最基本的政治思想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同时实时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框架进行更有效的修改和扩充,及时将最新的时政讯息融入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和当代大学生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政治思想难点问题,与个人密切相关的政策相结合,在通过社会焦点新闻讲授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基本形势分析和判断能力,用最鲜活的话语为他们传递政治新知识、新观念、新观点。最后,丰富和创新教学模式。形势与政策课程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充分调动他们在课堂的学习积极性,那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内容方面必须跟上时代要求。传统的形势与政策课堂与思政课堂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过理论化,让学生感觉无聊和枯燥,因此可以尝试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创新中融入实践性的活动,更多地在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将形势与政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相结合。对于 “形势与政策” 课,也可以采取采访、辩论、讨论、表演、实地参观等方式让学生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8],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课程更应该积极探索走出去的方式。形势与政策课程可以尝试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当地的纪念馆、展览馆、思政教育基地甚至是社区和乡村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这个思政大课堂。

四、结语

大思政课所要构建的是一种新的课堂生态,旨在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勃勃生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提升路径与大思政课建设要求相契合,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确立与课程教学相关联的研究内容,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融入自己的科研方向,积极参加形势与政策课程相关的教学研究活动,提升自己个人能力素质的同时,也能在这一过程中打造大思政课所期待的高质量形势与政策金课。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