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勇(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仁和中学)
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准,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广大初中教师应将“育人”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来对待,打造以道德教育为基础的全方位高质量教育。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初中班主任要密切结合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初中生的普遍特点,重视对思想启发和问题引导等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调动初中生在道德学习中的积极性,着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同时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社会成为提升初中生道德素质的良好平台,并引导初中生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身对于正确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吸收。
尽管德育的教育核心地位早已成为广大初中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识,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偏差,使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难以取得完全符合预期的成效。简要来说,这些问题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矫正、优化初中生的思想道德体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更需要初中班主任等教师利用多种手段长时间渗透和感染,以此方能在潜移默化间引导初中生形成正确、稳定的价值判断体系和思想道德系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一些教师、家长对“双减”理念的片面解读,目前很多初中生都在家庭中都过着十分安逸的生活,拥有着非常优越的生活条件,物质生活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然而长期处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初中生难免会出现任性、自私、责任意识淡薄以及情绪极端化等问题,容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更有可能在校园生活中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产生矛盾,这就使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处于事实上的孤立状态,无法得到学生及学生家庭的共同配合,导致德育工作的连贯性严重不足。
最了解一个班整体情况的莫过于班主任,每个初中班主任都会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整体情况和一些特殊学生具体条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行最具针对性效果的德育方案和系统策略。然而与“双减”理念主张相违背的是,很多学校为了完成各类运动式的德育任务而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各种统一的活动或提出并不具有差别性的德育工作指标,片面要求各班在道德教育方面保持一致性。这不仅会严重扰乱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安排和进度,而且也很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起到“揠苗助长”的反作用,并不利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初中生正值身心发育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行为认知和判断体系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倘若这些外界信息中包含有偏激、片面乃至完全错误的成分,那初中生也会在其作用下出现道德方面的种种问题。当今社会已然进入网络时代,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借助互联网而迅速产生、蔓延;作为手机上网的新生群体,初中生很容易就能通过网络平台接触到网上的各类资讯,其中便包括大量并不适合初中生浏览、模仿的内容。“双减”政策的出台从客观上减少了班主任教师对初中生主观意识的“牵引量”,这使得初中生更容易受到外界多元信息的影响,从而导致他们出现更复杂的道德问题。
方向有时候要大于努力,这是“双减”政策正确性的理论基础。很多初中班主任过度强调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的优异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培养,这既不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习惯的形成,也必然会对其文化学习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从而迟滞了“双减”改革成效的到来。
通过良好的德育工作,初中生可以形成正确而清晰的是非观,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使他们能够在未来将自己所学到的本领应用于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正确领域,并帮助他们借助谦虚谨慎、勤奋刻苦、见贤思齐等正确思想品质的引导,在文化学习上取得更为长足的进步,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双减”理念得以落实。
“双减”虽然是针对中小学生群体提出的教育政策,但是对于教师而言,“双减”也理应成为优化自身工作感受的一大福音。长期以来,初中班主任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是“大事没有,小事不断”,处理学生间鸡毛蒜皮的琐事、杂事似乎成了初中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最为主要的便是初中生道德约束意识的相对欠缺。
借由正确的德育,初中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会显著增强,在校园生活中也会有意识地约束个人行为;同时,初中生的共情心理也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优化,能更好地理解、体谅同学和教师,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使初中班主任省去了很多处理各种矛盾的时间和精力,从而让“双减”改革的实惠同样为广大班主任教师所共享。
“双减”政策的落实必须要以稳定的教育环境为基本前提,然而当前“校园暴力”“校园欺凌”和“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这一方面是因为网络和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更加便捷的沟通渠道,但更主要的则是因为中初中生的道德发展没有与其生活条件的改善与身体智力的成长保持高度一致。
通过高质量的德育,初中生的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和行为约束能力都会得到极大增强,在人际相处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包容性、理解力和自我管束能力,从而促进校园和社会和谐风气的形成,为“双减”改革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必要的稳定环境。
认识了困难、明确了意义,接下来初中班主任还要找对正确的开展德育的工作策略,使这一长期工作能够按部就班、有的放矢地完成。尽管相关工作的执行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具体看待,但在总体上而言,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如今的教学越来越突出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尊重和利用,这在一方面使学生获得了更加自由、愉悦、轻松的发展条件,但也在另一方面导致学生自由主义思想的滋生和泛滥。具体到初中生这一群体,很多学生常常表现出对自我的过度肯定,在与人相处时严重缺乏同情心和共情心理,对纪律和责任存在质疑乃至否定心理,盲目追求“与众不同”。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初中教师要从“双减”政策中的“生本思维”角度切入,避免采取极端的“堵”式策略,而要通过自然而多样的手段去接近、倾听、理解每个初中生的不同心理状况、思想动态和性格特点,并利用他们的综合特点来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认同,从而减少来自学生心理的抗拒,使教育的结果更加深入人心。
具体来讲,初中生常常对于符合自己生活体验的情境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初中班主任就可以首先了解本班学生普遍的生活范围、家庭环境和个人平时的兴趣活动等信息,而后为学生营造出类似的生活化场景,将道德教育的关键内容巧妙融合进场景教学当中。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高尚的道德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同时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以及学生之间共同合作、互相交流的默契,并且还能提供给学生利用情境活动来表现自己长处与才华的平台,帮助学生将缺少实际意义的自我“炫耀”转化为具备道德提升作用的自我提升。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正确的行为习惯既是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同样也是学生家长们重要的监护义务。初中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自我认同感也相对较强,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光靠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将学生家长也吸收进来,形成完整的家校互动合作链条,让学生无论身处学校还是家庭,都能得到正确而科学的行为引导与思想矫正,从而使德育的效果实现巩固与扩大,也让“双减”改革中“家校共育”的主张在德育中得到进一步彰显。
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利用诸如“母亲节”或“父亲节”等特殊的节日,邀请学生家长来到学校,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观看一些感恩题材的电影或文艺演出,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出平时可能羞于启齿的感激话语。在这之后,班主任要趁热打铁地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为自己的健康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帮助学生看到父母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难处,使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家长的辛苦与伟大,进而形成强烈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在放学前给学生布置一些需要有父母共同参与的实践性作业,比如要求学生和父母一起完成一张手抄报,或者向父母学习一道菜的做法并在下个礼拜试着做给父母吃,为学生与家长之间亲密的交流提供良好的机会。另外,班主任还应利用QQ或微信家校交流群,多多发布、上传一些关于家庭德育方面的材料和优秀案例,为学生家长提供科学、正确的家庭德育指导和参考,帮助家长配合学校和自己的德育工作。
“学习+实践”是“双减”理念的基础主张,这对于德育工作也同样适用。社会是每个学生最终的归宿,同样也是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能力、锻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最佳平台。在进行德育时,初中班主任不可将眼光局限在课堂和学校之内,要在保证安全和秩序的情况下有意识地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来到大千世界中,利用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社会认知和人文情怀,并在人与人之间丰富的交往当中修正学生的道德认知和价值标尺,以使德育工作的成果更具现实意义和指导效力。
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来到公园或社区当中,义务清扫路面垃圾、小广告或浇灌绿化植被;也可带领学生来到街道,在取得有关部门允许的情况下帮助环卫工人清洁路面或协助交警疏导交通。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一来能够很好地体会劳动者日常工作的艰辛,从心底里树立起尊重劳动者、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正确意识;二来则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所作所为给社会和生活环境带来的巨大改变,认识到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和能量,进而感受到一种来自奉献和付出的独特乐趣;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社会活动能够通过远比课本丰富而生动的形式告诉学生该如何获得他人的认可与社会的尊重,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体会到优秀的道德素质能为自己赢得的尊重与肯定。
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绝大多数初中生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和理解仍主要依靠感性渠道,对于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知识内容很难真正理解,遑论从心底里认同、接受这些知识。所以,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强调对多媒体技术设备的利用,借助这些设备所具有的信息呈现多元化、生动化、直观化的优势,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更具感官作用效力的方式来讲解德育知识内容,从视听途径向学生导入正确的价值理念,让学生形成更为清晰、直接、完整的思想道德框架,同时也在更大程度上完成对学生学习趣味的进一步调动,帮助学生更为直接而全面地感受到道德教育课堂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与巨大价值,为后续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客体情绪基础。
例如,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宣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电子白板等设备观看反映天安门升旗仪式或建国70周年阅兵式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种庄严的气氛;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诸如《高山下的花环》《金刚川》或《夺冠》等爱国主义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借助跌宕的情节、饱满的人物来体会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与表现形式;还可以在课间等“碎片化”时间,利用校园广播等方式播放《红梅赞》及《歌唱祖国》等红色歌曲,用悦耳的音乐点燃学生心中的爱国之火。
总之,良好的道德是优秀人才的必备素质。德育是初中综合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关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初中班主任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依托“双减”思维和宏观需求来全面改善自身的德育工作思路和策略,引导学生以主动性、生活性、实践性的方式来优化自身的道德素养,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