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进路径探讨

2023-04-05 05:26王珺鄄城县引马镇中学山东省菏泽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表现性考核初中语文

■ 王珺(鄄城县引马镇中学/山东省菏泽市)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以及“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全国大范围使用的背景下,人们逐渐意识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对其开展了大量的探究工作。在相关部门印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着重提出:“应当要充分体现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多重功能”。在这种教育大环境下,表现性评价作为当下一种全新的考核评估模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针对表现性评价的概念,我国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全面阐述,指出:“表现性评价是基于一种较为真实的情景,依托于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对学生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估的考核方式。”由此可以看出,针对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将表现性评价融入其中,一方面能够契合“部编本”教材“立德树人,开拓创新,提高素养”的核心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考核评估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帮助。尽管我国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认识到加强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的重要性,然而受限于实际实施中的主观与客观因素,导致表现性评价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一些教师与学生对该评价方式持怀疑态度。所以,对表现性评价方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途径进行改进非常有必要。

一、表现性评价概述

表现性评价通常表示为对学生整个学习表现进行考核评估,倡导学生积极创造答案,同时在创造答案中全面展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为此,基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表现性评价可以有效体现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使用能力,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开展考核与评估,从而尽可能增强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相比较于其他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拥有显著特征,特别强调学生要拥有较高的动手能力、注重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保证阅读活动的有效性与真实性。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语文阅读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对语文阅读给予了高度重视,要求各个学校要加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然而在实际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没有充分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受应试教育影响造成学生的阅读想象力与创造力较低。

1.没有充分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区域都在积极开展新课改,明确指出要转变当下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地位,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优势。然而,从实际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往往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取得的效果却十分微小,既没有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也未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维陈旧,难以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一些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将大部分教学精力都放置在重难点知识传授上,依托于灌输式教学模式,没有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从而造成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

2.应试教育造成学生的阅读想象力与创造力较低

尽管考试制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而也很容易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应试教育过程中往往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重视考试辅导、忽视阅读教学,重视理论、忽视实践。在实际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教学重心放置在怎样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不是怎样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实践活动当中,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语文阅读水平成为关键考核指标,希望引起学校重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语文阅读能力怎样考查、怎样命题具有较大难度,多数语文考试均是基于选择题的方式进行,在一段阅读材料之后,让学生选出每个题目的正确答案,避免人工阅卷的随意性,保证评分结果的准确性,然而这也会同步限制学生的阅读想象力与创造力。事实上,不同的学生在阅读与理解同一篇文章时,往往会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效果,这样的考核方式会造成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问题产生。

三、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进路径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可以切实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可行手段,针对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表现性评价融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中。

1.防止片面刻板,创设系统有弹性的评估标准

表现性评价包含了不同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便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该理论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加德纳博士(H.Gardner)提出,指出每个学生的智能应当是多元化的,并且是要进行不断培养与发展的。另外,相关部门制定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初中语文教学评估应当要体现全面性与综合性”。所以,在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表现性评价时,应当要注重提高评价的系统性与弹性。

《学记》是我国古代学者创作的教育论文,也是世界上最早探讨教育与教学问题的作品,在该著作中就指出了考核评价标准不应当是单一、固定的,而应该是多样化与弹性化的。例如《学记》中记载的“比年入学,中年考试”,就指出在对学生进行实际考核评估时,评定标准应当要依照学生学情的改变而变化,评估标准表现出非常好的灵活性。由此可以得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在规划具体的评估细则与标准时应当涵盖学生不同的方面,而不单单只注重“知识掌握情况”。此外,当考核评估内容调整、考核评估主体需求改变时,教师也需要及时优化评估标准,确保表现性评价始终保持良好的动态性,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

我国知名教授温儒敏在翻阅“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时,指出学生要增大自身的阅读范围,积极引入“1+X”阅读方式,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个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细致阅读,然后在课后大量阅读与之相仿的文章。在此思想推动下,许多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阅读交流讨论会”活动,同时依托于表现性评价方法对学生实际阅读状况进行考核评估。然而在实际运用表现性评价手段时,却由于传统评估思想与模式的影响导致评价较为单一固定。具体来说,针对学生开展的“1+X”阅读,教师的考核评估只注重在“X”上,而没有意识到“1”的重要性,换言之教师仅仅注重考核学生的阅读量而没有重视阅读效果。针对该问题,语文教师应当对现有评估标准进行调整与改进,注重不同学生的“优势区域”和“劣势区域”,针对性开展表现性评估。比如说,基于“质和量”的视域来分析,部分学生广泛涉猎不同书籍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在进行进一步讨论时很容易出现“质”不高的问题。教师依照学生的阅读情况,一方面要对学生表现优异的地方给予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也要倡导学生积极补全自身不完善的地方。基于“基本功”的视域来看,因为学生所具备的阅读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教师在对不同学生开展表现性评价时要注重灵活运用。针对语文基础水平不高的学生,假使这部分学生可以认认真真地完成各项阅读基础工作,同时能够利用工具查找生字词、领悟文章主要含义、给出自己见解,教师需要对其进行肯定与表扬;假使语文基础水平高的学生也只是做到这种程度,完成了较为浅层的文章阅读,教师则要慎重给予表扬,同时引导学生开展深入阅读,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审美观点等。

2.防止镜花水月,构建真实情景性的考核任务

构建主义理论也是表现性评价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该理论指出:学生依托于已有知识经验,基于自身与真实环境的共同作用而实现新知识的构建。另外,周文叶教授在谈论表现性评价时,也特别指出考核任务需要建立在“较为真实的生活情景”基础之上。所以,在实际进行表现性考核任务规划时,应当要紧密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科学设置满足学生实际认知发展能力并与学生平时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性问题。依照“真实情景性”相关要求,对当下初中教师设定的表现性考核任务进行分析,能够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杜威是美国知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家,认为“教育即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整合与归纳前人经验的前提下,联系该时期的社会状况提出了著名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然而对这两种教育理论进行探讨可以发现,两者均存在共同的特性,都指出了“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表现性评价是一个高度整合的评价,认为依托于生活化的考核任务能够让学生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推动该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在实际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一些教师规划的表现性考核任务和学生的真实生活贴合度不高,只是体现在少部分文本内容上,没有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真实语言使用环境。例如,在开展《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规划表现性考核任务时只是简单引用了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具体来说,教师让学生基于课本剧的方式来展现鲁迅对待他人、工作学习以及处理青年信件等课本中的场景,并且在学生表演结束之后还是依照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与讲解,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联系到一起。所以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学生还是没有跳出为完成任务而学习的怪圈。所以,教师必须要不断反思与改进,认识到应当要将教材中的案例与学生平时的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在教材中描述鲁迅先生笑态时用到“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教师在让学生表演该片段时,不仅要让学生仿照课本中的内容进行表演,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联想自己平时生活中的笑,有没有出现手抖或者咳嗽等情形,同时引导学生慢慢领悟这种笑属于什么类型的笑?大笑?疯笑?基于一系列的比对,学生可以更好认识到鲁迅先生的性格特征。

3.避免笨拙怠慢,持续动态反馈考核信息

美国知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曾经指出,评价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获得某个证明,而是为了更好的优化。另外,在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语文课程考核评估应注重体现诊断、反馈以及激励等功能。”与以往长期使用的终结性评价不同的是,表现性评价能够进一步提高评价信息反馈的精准性,并能够实现持续动态反馈。从教师层面来看,依托于考核评估反馈信息,教师能够有效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目标完成状况。比如说,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学生在情感态度以及价值理念上有无得到质的改变、学生是否能够合理使用某些学习方式等。

当下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使用表现性评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考评时,存在教师对评价信息反应不及时等问题。比如说,只是采用“较好”“还行”等模糊词语或“优、良、中、差”等不同层次来考核学生的行为,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学生实际表现和既定学习目标之间存在哪些差距、多大差距。

所以,教师在将表现性评价引入到阅读教学中时,需要将观察式、谈话式等基础考核评估手段融入学生平时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另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倡导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之后根据相应的评分标准来衡量学生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同时第一时间将评价反馈信息转达给学生。最后,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时应当杜绝使用模糊词语,需要根据不同细节进行细致全面的评价。

美国知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曾经指出,评价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获得某个证明,而是为了更好的优化。另外,在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语文课程考核评估应注重体现诊断、反馈以及激励等功能。”与以往长期使用的终结性评价不同的是,表现性评价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初中生的能力特点和学习需求出发,在专家学者所著的书籍中学习理论并总结有益经验,提高理论和实践能力,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表现性评价任务和标准来开展评价工作,以期增强初中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表现性考核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