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治如 张昊 于文强
摘要:文章针对工科专业课程的特点,探索校内教学育人评价体系的构建和企业实习育人评价体系的构建,分析高职工科专业课和岗位实习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岗位实习期间的规章制度,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制订“一校一策,一企一案”的方针,全力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
关键词:课程育人;网络教学平台;岗位实习;评价体系
一、高职工科专业课程育人现状
(一)学生质量不高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生源涵盖中职生、往届中职生、技校生、高中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新型农民工等。这些高职工科学生在学习对数学、物理和化学基础要求更高的工科专业课时会感觉困难重重,为高职工科专业课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高职工科专业课授课教师由年长教师和年轻教师组成。年长教师对先进设备和数字化网络资源的掌握比较欠缺,年轻教师虽对先进设备和数字化网络资源的掌握较好,但授课经验不如年长教师,不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训,导致教学效率不高,难以实现“中国制造2025”发展需求。
(三)课程数字化资源、实训基地配套不完善
教务系统里的网络学习教学平台的专业课程资源以理论讲授为主,高职工科专业学生难以通过学习这些专业课资源来动手操作机器设备。此外,高职工科教学名师、工匠大师较少,影响了高职工科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在实习方面,大一会开展实训,但普通机床和机械设备的操作让学生觉得又脏又累、不安全,因而学习兴趣不强;大二开展数字化设备的操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是设备数量不够,平均操作机床的时间少,技能掌握不牢;大三开展企业实习,企业的职工师傅通常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理论知识,当学生遇到的问题时,职工师傅不能很好地用理论给予指导。
(四)学生在校期间考核模式单一
高职工科专业课程考核机制采用形成性评价考核,学生成绩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占总成绩的30%;第二部分是终结性考核,强调的是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所占比例较大。
(五)学生岗位实习监管不健全
1.缺乏多岗位能力培养训练
企业往往是有生产订单或预定生产订单时才招收学生到企业实习,在工作岗位上从事流水线工作,企业看重效益,没有做到定时换岗,也不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训,因此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缺乏阶段性过程评价细则
岗位实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离开了学校,专业指导教师由于教学任务和距离的限制,大多是通过网络指导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现状。所以企业对學生的评价至关重要,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存在五种情况。
第一种是部分学生不想更换实习部门,想通过多劳多得获得劳动报酬,减轻家庭负担,只想在一个部门实习到底;第二种是部分学生想更换实习岗位获得不同的技能,但企业为了效益不给学生更换工作岗位,结果学生只能在一个岗位实习,缺乏其他岗位能力的锻炼;第三种是部分学生认为当前岗位不适合自己,频繁地要求更换实习单位,导致什么技能也没掌握好;第四种是部分学生实习几个月后离职,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很长时间处于待实习状态;第五种是部分学生需要“专升本”,处于备考状态,操作技能少。在这些过程中,怎么评价一个学生是否合格与优秀,没有明确的评价方式;怎么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缺乏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和学校相互改进。
二、高职工科专业教学和学生实习育人的评价体系
(一)专业课网络化资源建设
教师可以利用国内高职教务系统里的网络教学平台,继续开展高职工科专业课程网络化资源建设工作。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在的网络教学平台有了直播功能和回放功能:直播功能让学生在电脑或手机上可以清楚观看教师实训的全过程,解决了实训课堂只有前排少数学生能看清楚教师演示过程的问题;回放功能解决了教师讲完后学生遗忘的问题。高职工科专业课网络化资源建设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还便于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开创多样化实践模式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大一时开展实训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工具、量具、普通设备的性能,在实训中让学生掌握手动操作技术的同时,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在同类实训设备不够的条件下,教师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在电脑上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完成实训任务。在没有足够的实习车间或实践基地时,教师创新实践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学生擅长动手操作,有些项目没有专业教师指导,不能进行科学实验。因此,在授课之余,教师可以开展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实训观摩公开课,而在学生较多时,教师可以利用现场讲解加直播的方式讲授公开课。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认识变得具体化,还能通过实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教务系统平台给学生布置实训作业,通过观看学生上传的操作视频和实践任务数据,了解每个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然后根据学生遇见的技术问题有针对性地录制微课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践困难。
(三)高职工科专业课育人评价新体系的构建
构建高职工科专业课育人评价新体系,对提高高职工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工科专业以培养复合技术人才为目标,教师可以增加现有评价体系中的模块并调整各模块的比例,从而得出适合高职工科专业课评价新体系,即章节任务点在线学习成绩4%+章节检测成绩4%+作业成绩4%+随堂测试成绩5%+分组任务成绩5%+签到成绩4%+问卷成绩2%+专题讨论成绩4%+课堂点名回答问题成绩4%+抢答问题成绩4%+实训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50%。从表1可知,学生对考核方案的支持率在95%以上。
成绩的细分更能全面地考核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章节任务点在线学习是学生课前或课中完成的,取章节任务点平均成绩;章节检测成绩取学生章节测验平均分;作业成绩按照作业发放次数的平均分计分;随堂测验成绩按照发放次数的平均分计分;分组任务成绩为学生在每个分组任务活动获得分数的平均分,分组是为了让学生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互助精神;签到成绩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中的二维码签到功能进行随堂签到,方便快捷,按照出勤率给成绩;问卷成绩的记分方式采用权重记分法,对每个选项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根据受访者的答案计算得分;专题讨论成绩是学生参与讨论并正确回复讨论问题的平均成绩;课堂点名回答问题成绩是把握学生当前知识掌握情况,该成绩按照网络教学平台随机点名回答的正确性给成绩,取该模块的平均成绩;抢答问题成绩是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按照教学平台抢答后的正确性给成绩,取该模块的平均成绩;实训成绩由每次实训任务的成绩组成,取该模块的平均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一半,是为了检测学生本学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的反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1.增加专门的岗位实习法律法规
大多数高职工科专业学生要操作机械设备,但是因为缺乏工作经验,很容易发生伤害事件。劳动者的工伤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而实习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显得较为困难。工伤维权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实习生的身份限制,他们不具有“劳动者”身份,不能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进行维权。目前,学生岗位实习维权主要依据《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职业学校学生岗位实习三方协议(示范文本)》,一旦发生工伤,只有一个实习责任保险,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赔偿标准相差太多,有失公平。
在立法上,笔者认为国家可以将顶岗实习生身份明确为“准劳动者”身份。“准劳动者”的观点更能反映顶岗实习的本质;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也因此可明确为“准劳动关系”。有了这样的身份,实习生在实习中因工受伤时,除了保險条款理赔之外,“准劳动者”工伤赔付标准按照“准劳动者”是同岗位劳动者报酬的百分比进行补偿,全方面维护实习生的合法权益。
2.校企共同制订岗位实习生的培养标准
学生由学校转到企业,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培养标准已经不适用岗位实习的学生,企业对员工的标准也不完全适用于实习生,所以需要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标准。由于学生实习有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高职工科院校应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加强对分散实习学生的管理。为了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人才,高职工科院校可以按照“一校一策,一企一案”的方针,“遵循岗位认识实习—熟练岗位—鉴定—新岗位认识实习—熟练岗位—鉴定”的流程,每个学生一年最少换一次岗位,最多换四次岗位,且每个岗位实习至少三个月,最多八个月,每个过程都要制订培养标准和考核标准。对“专升本”的学生和病、伤等特殊学生,高职工科院校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高职工科专业课育人评价体系是针对在校生和实习生两个阶段,尤其是学生实习最后一年的评价要客观、公平、公正,使新体系贯通专业全部学年,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高职工科院校应加快高职工科专业学生课程数字化建设、完善企业实践培养标准、推动高职工科专业学生教育发展,为高职工科专业学生成才就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晴晴.工科留学生专业课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探索: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8).
[2]王丛会.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岗位实习考核评价方法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8).
[3]辛晓亚.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4]费婷婷.高职学生岗位实习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J].法制博览,2023(15).
[5]徐银香,张兄武.顶岗实习生劳动权益及其法律保障研究[J].职教论坛,2017(10).
[6]覃炳文.论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J].黑河学刊,2015(2).
基金项目:2022年度省课题研究项目“高职工科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课题编号:2022XB-39。
(作者单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