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春蕾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去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国家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并且衍化为社会性难题,而创新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破冰的关键。但从高校教育目标和方向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处于滞后状态,如何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成为发展关键。文章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实践分析两者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制订融合发展策略。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概念,逐渐成为大学生发展的思想指引。我国高校以“育人先树德”为基本教育方针,所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时代价值
(一)全面提高就业质量的需要
2023年4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城镇失业率约为5.2%,其中16~24岁失业人口占比达到20.4%”,说明年轻群体失业率相对较高;2023年7月份将会有1158万应届大学生毕业,就业市场在2020—2023年呈现出快速递减状态。因此,如何能够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重中之重。智联招聘数据显示,由于劳动力市场呈现“过剩”趋势,80%左右的招聘信息都会设置“有经验者优先”的门槛,所以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让他们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新的赛道,或者能够快人一步。
(二)尊重学生价值的需要
学生成长价值与就业不匹配问题极为突出,从大学生就业情况可见一斑。截至2023年3月30日,美团骑手中本科生超过17万人,研究生超过6万人,应届毕业生占比高达68%。虽然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但也充分说明大学生的价值未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可見。大学生要想实现个人价值增值或者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从专业视角出发进行自我发展,以此提高就业成功率,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所以,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需要
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青年学生的创新力就是国家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够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成长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高校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思想支持,确保教育不出现偏差。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成果的重要体现,大学生群体未来成就也代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能解决教育本身存在的刻板、单调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是落脚点,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价值内核牵引力有待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对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极强的引领作用。但从实践视角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价值偏移现象,对创新创业教育引领作用不佳。首先,忽视社会价值,强调个体价值。目前,在组织创新创业教育时,高校过于重视个体价值,将如何提高和实现学生个人价值作为培养目标,导致学生缺乏集体精神和协同意识。其次,忽视精神价值,注重经济价值。创新创业本身是服务社会和自我增值的重要方式,是学生精神世界富足的重要通道,但部分高校在强调创新创业教育时往往以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忽视其给学生精神成长带来的影响,导致学生成长出现偏差。
(二)教育内容设计融合创新力不足
在组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高校大多采取案例剖析、讲座或讨论等方式,教学内容过于呆板,创新不足。笔者通过查阅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和方案,发现大部分计划理论与实践的比重为1∶1或2∶1,理论部分占比相对较高,实践特征不显著。与此同时,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60%左右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仅有50%左右的高校能够保证定期更新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合创新不足且缺乏可复制性,部分高校选择的案例大多是名人轶事,这虽然是已经成功的事实,但是缺乏时代要素则无法复制,导致教育变成听故事。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脱节状态,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务虚”的,从而将创新创业教育独立出来。
(三)师资队伍素质能力参差不齐
目前,高校大多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但教育效果参差不齐,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的差异。首先,基本素质缺失。数据显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仅为25.8%,专职教师为30%,教师的基本素质远远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其次,继续培训不足。高校很少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进行继续培训,由于兼职教师相对较多,所以能够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继续教育的教师仅为35.7%,大部分创新创业知识需要教师自学。最后,绩效考核不力。目前,41.9%的高校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考核机制,高校一般按照普通教学内容进行处理,自然无法与教师的教学绩效挂钩,导致部分教师对此不够重视,影响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四)理论教育实践融合不到位
目前,我国除部分高校设置教学实践基地或者有合作企业之外,大多数高校缺乏实践类机构支持,导致理论向实践转化无法落地。首先,高校实践延伸不足。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在创业基础和SYB(初创企业提供支持和指导)课程中设置创业思想、项目规划、资源开发、经营模拟、资金整合等内容,部分内容停留在理论阶段,实践转化相对不足。其次,融合深度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必修课,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实施,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无法得到教育主体的重视。最后,支持主体过于功利。为增强学生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效益,大部分高校选择与对口专业相适配的企业或科研机构合作,但科研合作多,教育合作相对较少。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加强教育理念融合,增强价值引领效果
首先,明确教育价值。高校每年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组织1次动员会,提高全体师生对教育的认知水平;学术管理中心每年至少组织1~2次专题学术讨论,形成书面研讨报告,共享讨论成果;教研室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课题研讨,以此强化教师对教育的理解,提高两类教育的融合质量。其次,端正教育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在满足自身就业需求的基础上,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简而言之,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高净值的就业者,而是为了培养真正能够为国家发展助力的企业家。最后,加强案例解析。高校针对本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情况,搜集相应的案例数据,每年筛选5~10名“创业之星”,回校进行创业经验分享,确保学生能够得到足够的经验和启示。
(二)优化内容融合深度,注重整体设计创新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根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首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功能。教育内容设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前提条件,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只有将教育与国家利益、社会责任、主体义务结合起来,教育才能变得更有意义。其次,选择可复制内容。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备实践性和可复制性,教学案例的选择则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应用这些知识,否则教育就会与实践脱节,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加快教育实践一体化。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时,高校要考虑两者融合的深度,注重在一体化、整體化、多样化上下功夫,向学生提供教育、实践、创业“一条龙”服务。高校不仅仅是教育主体,还是学生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高校只有联结更多的政策资源,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三)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提高教育综合实力
教师的能力素质决定学生的学习条件,教师的能力素质越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首先,选好、建强教师队伍。在组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前,高校应组建一支具备专业性、创新性的教师队伍,将优秀的教育精英骨干配置到创新创业教育岗位;高校每年组织1次专业理论和技能考核,确保教师能够完全胜任岗位需求。其次,注重在职培训。高校应组织教师进行在职培训,通过定期教育、课题研讨、科研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高校每年组织7~14天的专业培训,让教师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吸纳当前的创新成果,提高教学能力。最后,融合校外资源。教师培养不应局限于“双师型”,而是培养懂教学、懂专业、懂实践、懂创业的教师群体。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内容相对较多,高校可以选择与当地人社部门、职业院校或教育平台沟通,利用远程教育方式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补充。
(四)优化社会实践渠道,促进创新创业理论转化
高校应加大实践渠道建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论转化,提高实践能力。首先,优化实践渠道。高校应建立实验培训基地和科研中心,与地方企业建立共赢关系。高校可以选择10~20个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高校也可以自建企业或实践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渠道,将关注重点放在成果转化效果上。其次,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高校应加大创新创业指导力度,并与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联系,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真正实现“送一程”目标。最后,打造创新创业联盟。高校应融合本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资源,发挥“先创带动后创”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形成互助体系,在发展中得到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静,任凤琴.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融合发展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
[2]江鹏程.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影响与生发[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
[3]范俊峰,邓苏心,王海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3).
[4]高歌.“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5]徐以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14).
[6]蔡中华.融合思政教育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以W交通职业学院为例[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2(3).
[7]陈雯婕,蔡亚文,吴赞儿.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JGY20210867;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五育融合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SJGY20220454;高等教育2023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三全育人背景下地方综合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项目编号:GJB1423140。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创新创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