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为了做到减负提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关键.课堂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链,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体现以生为本,从而实现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问题链;以生为本;“双减”
【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14期立项课题“初中数学‘链+课堂的实践研究”(2021JY14-L398).
一、教学背景
如皋市吴窑镇吴窑初级中学一直坚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打造“爱的教育”品牌,鼓励全体教师做有温度的教育,当有情怀的教师.“双减”之后,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确实明显减轻,但减负并不是“双减”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学足学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才是“双减”政策的目标.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
在课堂中以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这就是“爱的教育”的真正体现.笔者认为,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链,对学生不断进行启发引导,就能让“以生为本”落到实处,让“双减”政策落地落实.文章拟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2.1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为例,浅谈“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如何做到以生为本.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14.2乘法公式”的起始课,因此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通过回顾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展望乘法公式单元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构建乘法公式单元知识体系,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
(2)通过平方差公式的发现、推导、验证和应用,使学生体悟知识方法的生成过程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从一般到特殊,展望研究内容
问题2:仔细观察这些式子,两个括号中的多项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认为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有哪些特殊形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生2:(a+3b)(a-3b),两个括号中的多项式一项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这样的式子形如(a+b)(a-b).
生3:第2题所有式子两个括号中的多项式一项相同,另一项不同,这样的式子形如(x+p)(x+q).
问题3:结合平时完成的练习,两個项数为2的多项式相乘还有其他特殊形式吗?
生4:(a+b)2.
生5:(a+b)(-a-b).
【设计意图】乘法公式的运用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从一般的多项式乘多项式出发,教师让学生寻找其特殊形式,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对即将研究的内容进行展望,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对整个单元有一个整体概念,同时在此过程中也渗透了分类讨论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借助已有方法,开展公式探究
1.观察特例,归纳规律
问题4:今天我们研究第二个式子(a+b)(a-b),请同学们举几个符合该特征的式子,并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计算出结果.
生6:(x+2)(x-2)=x2-4.
生7:(1+3a)(1-3a)=1-9a2.
生8:(x+5y)(x-5y)=x2-25y2.
问题5:观察上述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一段时间后,教师发现不少同学还存在疑问,于是设置子问题进一步启发引导.)
子问题1:等式左边的式子有什么特征?
生9:等式左边两个括号中的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都相同,中间的符号不同.
生10:等式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乘这两个数的差.
生11:等式左边两个括号中的两项,一项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生12:等式左边可以写成(a+b)(a-b)的形式.
子问题2:等式右边的式子有什么特征?
生13:等式右边的两项是两个数平方的差.(师:即两个数的平方差.)
生14:等式右边的第一项是等号左边括号中第一个数的平方,等式右边的第二项是等号左边括号中第二个数的平方.
生15:等式右边可以写成a2-b2的形式.
子问题3:你能用文字或符号总结这一规律吗?
生16:用文字可以表述为: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生17:用符号表述为(a+b)(a-b)=a2-b2.
【设计意图】有前面学习的经验,无论是举符合特征的例子,还是观察所得等式归纳规律,对学生来讲都属于最近发展区里的内容,这些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在学生回答某些问题存在困难时,教师要设置子问题,铺设台阶,进一步启发引导.教师让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尝试归纳规律,能有效让所有学生逐渐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2.运用法则,证明公式
问题6:这个等式就能作为公式使用吗?(大部分学生迟疑)
追问: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等式的?
生18:我们是通过观察几个特殊例子总结得出上面的等式的.
生19:哦,几个特殊例子不能代表所有的式子.
生20:我们也不可能穷尽所有这样的式子,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给出证明.
问题7: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证明呢?(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生21:我们可以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进行(a+b)(a-b)=a2-ab+ab-b2=a2-b2.
生22:我们还可以利用公式(x+p)(x+q)=x2+(p+q)x+pq进行,(a+b)(a-b)=a2+(b-b)a-b2=a2-b2.
追问:为什么可以用第二种方法证明?
生23:今天所学的(a+b)(a-b)不仅是(a+b)(p+q)的特殊形式,还是(x+p)(x+q)的特殊形式.
师:通过证明,该等式是成立的,我们把这个公式称为平方差公式.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证明的必要性很模糊,对于代数证明的必要性则更加模糊.教师通过提问和追问,让学生明白通过观察特例归纳出来的结论未必正确,必须经过严格证明才行.公式证明对于学生来讲相对较为容易,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一般形式所具有的方法特殊形式一定具有.
3.构造图形,验证公式
问题8:你能构造出图形说明平方差公式吗?(学生思考片刻,但很多同学没有头绪)
追问1:前面我们是怎样利用图形面积的方法说明公式(x+p)(x+q)=x2+(p+q)x+pq的?
生24:构造出图1中的图形,把等式左边看成长为(x+p),宽为(x+q)的长方形的面积,右边则是4个小长方形的面积.
追问2:那么平方差公式的左右两边的这些式子可分别看成哪些图形的面积?
生25:(a+b)(a-b)可看成长为(a+b),宽为(a-b)的长方形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