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引领探索 用“思考”助推建构

2023-03-16 03:21林瑾榕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30期
关键词:探究小学数学活动

林瑾榕

【摘要】用“活动”这一有效方式引领学生数学探究,可以体现创新型的教学理念.文章以“表内乘法(一)”单元复习的教学为例,从多个教学环节详细阐述了运用“活动”教学模式实施数学教学的过程,并提出“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深度探究、用适时适切的追问助推意义建构”的思考.

【关键词】活动;表内乘法;探究;小学数学

引 言

活动与思考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两个影响要素.传统的数学教学对这两个要素并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活动相对比较贫乏,思考的空间也比较小,这就在客观上让学生无法处于课堂主体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同,具体到小学数学课堂上,以生为本就是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有充足的思考空间.教师在这样的认识之下,以活动来引领学生的数学探索过程,用思考来助推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表内乘法(一)”中蕴含着丰富的思维素材,本单元也是学生乘法学习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课程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和研究.笔者从教材的编写意图出发,从新课程理念的视角进行了简约化的设计,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活动为主旨,让学生充分经历思考过程.

一、教學过程与评析

记录教学过程并且对之进行评析,是教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记录教学过程的关键在于把握整个课堂的宏观环境,记录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与运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尤其是令人瞩目的表现.对于“表内乘法”这一知识的教学来说,一方面教师要关注本知识与旧知之间的联系,要思考如何基于后者而引出前者;另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要思考在哪些学习过程中必须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将这些重要的环节记录下来,可以为相关的教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抓手.在这样的思路之下,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记录了“表内乘法”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开火车”的形式完成口算.

①3×4= ②1×4= ③3×3=

④3×6=⑤6×3=⑥2×5=

⑦6+6=⑧4+4+4=

师:你们回答得真好!我们来观察算式⑦和⑧,谁会以乘法算式来表示它们?(不少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1:算式⑦表示2个6相加,即6×2.

生2:算式⑧表示3个4相加,即4×3.

师:你们真是会思考的好孩子,那下一步你会根据什么去思考它们的得数?

生(齐):乘法口诀.

师:谁愿意试着全部背一背?(学生又一次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背一背吧!(学生齐背后,教师课件出示1至6的乘法口诀表)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复习“表内乘法(一)”这一单元.(板书课题)

评析:教师通过“开火车”创设情境并回顾旧知.第一,完成对学生口算能力的有效检测;第二,为后续复习活动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通过活动的形式完成单元复习的教学,不拖泥带水,气氛活跃,可以较快地切入正题.

(二)口诀引导,意义理解

师:下面,让我们随机挑选一个口诀,观察口诀中的每个字分别表示什么.(课件随意选择出口诀“三四十二”,学生思考)

生3:这里的“三”指的是第1个乘数,“四”指的是第2个乘数,后面的“十二”指的是二者相乘的得数.

师:根据“三四十二”,谁能写一写相对应的乘法算式、加法算式?

生4:4×3=12,即3个4相加,可以转化为加法算式4+4+4=12.

生5:3×4=12,即4个3相加,可以转化为加法算式3+3+3+3=12.

师:通过生4和生5阐述,我们发现一句口诀能写出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各两个.那是不是每个口诀都可以呢?让我们独立思考后小组探讨这个问题.(学生自发地进行思考与探讨,教师巡视)

生6:经过讨论,我们组发现口诀“三三得九”并不能各写出两个算式,只能写出的一个乘法算式与一个加法算式.

师:那你们有没有再深入思考,原因究竟是什么?

生6:我们也进行了讨论,因为这个口诀中的两个乘数一样,都是3,所以可以写出乘法算式3×3=9,即使交换2个乘数的位置还是这样.又因为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也都是3,所以可以也只能写出加法算式3+3+3=9.

师:非常清晰的解说,其他组有没有别的发现?

生7:经过探讨,本组发现口诀“一六得六”也同样不能各写出两个算式,只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与一个加法算式.即1×6=6,6×1=6和1+1+1+1+1+1=6.

生8:经过讨论,我们组发现了最特殊的口诀“一一得一”,它竟然写不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也只能写出一个,即1×1=1.

师:那么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探讨,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9:一句口诀能写几个算式是不固定的,但其中也是有规律的.例如,大多数口诀能写4个算式,但当口诀中乘数位置包含“一”时,就只能写出3个算式;当口诀中两个乘数相同时,就只能写出2个算式;而口诀“一一得一”是其中最特殊的,只能写出1个算式.

评析:为了深化学生对乘法运算含义的已有认知,教师通过口诀引领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生生交流去发现和探寻,让特殊乘法口诀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从而充分凸显乘法的基本含义,有效渗透“一个数乘1”的特殊之处,在活动与交流中不断叠加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已有知识的丰富,还能让知识框架的建构成为可能.

(三)动手画图,丰富认识

师:刚才给出口诀,你们都能列出算式.事实上,我们还能画图表示其意义.例如,口诀“三四十二”,谁能用画小棒来表示?

生10:可以这样,画出3堆小棒,1堆4根,即3个4,可列算式3×4=12.(如图1)

生11:也可以画4堆小棒,1堆3根,即4个3,可列算式4×3=12.(如图2)

師:看来,通过对一句口诀不同的理解即可得出不同的画法,那谁能想出一个办法,用一幅图简洁地表示3个4和4个3?(学生陷入思考)

生12:我觉得可以画出一个长方形,长画4格,宽画3格,那么这个长方形横着看即3个4,竖着看即4个3.(图略)

师:很棒的想法!下面就请大家用画长方形的策略,试着表示“三三得九”“三四十二”及“二六十二”.(学生自主作图,教师巡视)

师:画图后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3:因为口诀“三三得九”中的2个乘数都是3,所以我画出的是一个正方形.

师:那根据“三四十二”和“二六十二”这2句口诀所画的图形,你们又能发现什么?

生14:尽管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是不同的,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的格子数相同.

师:谁知道为什么?

生15:因为它们的得数相同.

师:那已学口诀中是否存在相同情况?

生16:一四得四、二二得四.

生17:一六得六、二三得六.

师:事实上,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不少类似情况,希望你们能多多关注.

评析:口诀除了可以用算式表示外,还可借助“形”来表示,教师让学生画小棒和长方形,让学生初步感受几何直观,从而自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为后续理解乘法口诀提供了新的视角.

(四)及时练习,思维冲突

问题1:看图3,写算式.

问题2:看图4,写算式.

问题3:看图5,写算式.

评析:这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有效融合了正向的口诀意义及逆向的意义表征.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拾级而上,逐步明晰了运算的含义,理解了乘法与加法间的区别与联系,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数学思维.

(五)总结提炼,深化认知

师:通过本课的研究,你产生了哪些感悟?(学生一一阐述)

师:你们觉得乘法口诀有没有学完?(学生纷纷摇头)

师:如果继续学习,该学习什么口诀?

生18:我觉得接下去应该学习7的乘法口诀,然后是8,9,10……

评析:教师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和提炼,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乘法的本质内涵,同时为学生指明后续的学习方向,为其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教学思考

在本部分内容教学后进行反思的时候,教师的着力点应放在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上,放在对学生建构数学知识过程的判断与分析上.在紧扣这些着力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思考,笔者有了如下几点收获.

(一)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深度探究

在以活动引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设计教学活动,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安排教学活动,尊重教学的基本规律,合理设计教学进程.教师采用活动引导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围绕核心问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活动引领探究,学生在深度思考中学会探究,学会学习,有效提高了思维品质.教师还要善于启发、追问和倾听,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数学探究历程,感受数学思想方法,收获属于自己的学习经验.本课中,从温故知新到口诀引导,教师通过设计适切的情境、问题和活动,让课堂较快切入正题,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入“正轨”.动手画图、课堂练习和总结提炼,一系列活动中不断叠加问题,一步步地明晰知识线索,让学生在深度探究中自然建构知识体系.活动引导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到实处,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精讲多问,学生在表达、板演和总结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让原本“冰冷”的数学课堂充满了积极的思考和深入的探索.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将学生真正置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教师所有的教学努力都应围绕学生的活动来进行.教师还要基于学生的活动过程与结果进行科学评价,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的过程中真正走向探究.

(二)用适时的追问助推意义建构

追问可以提高思维的敏捷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趁热打铁式的追问,能让学生及时思考新问题与之前问题的关系,从而迅速获取新知,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在追问的过程中,教师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成功,学生也切实体会到新知的生成.在本课中,以活动为发展的主线,教师充分发挥数学的内在魅力,致力于学生能力和理性思维的发展,在各个环节都能适时地追问,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合作交流、辨析理解和总结提炼的过程研究“表内乘法”,最终在追问中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意义建构.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追问理解为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还可以将追问作为推动活动走向高潮的力量.上面的教学案例也表明,适时追问确实能够让学生的活动过程变得更加精彩,学生的思维会在层层追问之下变得更加活跃,且能够更加迅速地从低阶水平走向高阶水平.学生思维的活跃意味着对学习内容的精加工,意味着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更有效率.

综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活动引领探索,努力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历程,尤其要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动手实践,从而在深入思考和深度探究中实现意义建构,充分体现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实现数学教学与学生成长的双向建构.

【参考文献】

[1]余慧.“表内乘法(一)单元复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J].小学数学教育,2021(18):43-45.

[2]王存文.用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建构:“表内乘法(一)单元复习”教学实践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21(18):59-60.

[3]卜俊.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三重奏”:以《表内乘法、除法(一)》单元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5):90-93.

猜你喜欢
探究小学数学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