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公共英语EGP与ESP深度融合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2023-03-14 02:33尚丽媛
华章 2023年12期
关键词:ESP教学高职公共英语深度融合

[摘 要]高职公共英语作为公共必修课,具有受众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教学更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糟粕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文章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为例,深入挖掘高职公共英语EGP与ESP深度融合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三者有机融合,进行教学内容重构,以达到增强学生中国文化自信的育人效果,帮助学生树立信仰、态度、相助、诚信、感恩、情怀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EGP教学;ESP教学;深度融合;课程思政

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首次提出ESP(行业英语)教学,是2009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该文件提出了可以将行业英语与职业英语有机融合,同时进行,实施教学,以达到为专业服务、为岗位需求服务的目的[1]。基于此,本文将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为与产业发展和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相对接。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立德树人落到实

处[2]。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更是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学科和专业全面推进,把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3]。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英语课堂,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师积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为例,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探索高职公共英语EGP与ESP深度融合过程中,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使之为不同专业发展及不同职业素养养成服务,达到以水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效果。

一、高职公共英语EGP与ESP深度融合过程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国际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具有一定行业英语能力的优秀职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培养职业人才正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为例。学生的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分成两个部分,即通用英语和行业英语。通用英语开设的是职业英语,而行业英语是根据学生的专业来确定教学内容,比如,数控专业的学生,开设的是数控英语,药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是药学英语,而汽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是汽车英语等。通用英语的学习,是为了满足学生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A/B 级的要求,而行业英语的学习是为了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服务。公共英语课程只在大一开设,因此,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将EGP(通用英语)与ESP(行业英语)深度融合,并针对专业融入课程思政,是解决高职英语教学时间短,但又要体现职业特色的有效途径。

而當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思辨能力欠缺,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出现偏差,特别是在当今网络飞速发展、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更易于受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而摒弃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因此在进行高职公共英语EGP与ESP深度融合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融入思政教育,用英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2019年,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的公共英语课程开始实施改革,将课程定位为以服务岗位需求为目标,把教学内容分成EGP和ESP两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可以挖掘,以帮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公共英语EGP与ESP深度融合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教师层面—打造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第一,任课教师要与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学工管理人员等团结协作,共同深挖教材、课外活动、实践教学、顶岗实习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共同完成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思政案例开发与汇编、学术研究和团队建设等工作,将德育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进专业、融课程。

第二,建立任课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交流机制,及时了解任课班级学生的思想波动和心理变化,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时时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现实生活,根据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重视关注为人处世教育,筑牢课堂主阵地。

第三,任课教师要从公共课程的特殊性、不同专业的独特性和培养目标的明确性出发,把德育元素、思政点,列入教学计划和课堂教授的重点思考内容,进行教学新设计。同时,熟悉岗位需求,关注企业动态,了解行业企业改革方向和前沿热点,充分学习在无声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技能和各专业思政育人的先进思想,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理论素养。

(二)教材层面——深入挖掘,有机融合

1.以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学习为中心融入课程思政教育

以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学习为中心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主要有五种,下面以“新境界英语I”课程为例分别进行介绍:

(1)主题融合法

把课程主题与思政主题相融合。以第二单元“求职”为例,运用我国三国时期“三顾茅庐”的典故,把诸葛亮想象成不同专业的人才,在不同的专业运用不同的行业英语改编“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我国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历史源远流长,坚定学生立志成才的信心,意识到学有所长的重要性,在创造性讲述中国古典故事中体会到学习语言的乐趣,同时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和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感。

(2)情景联想法

通过课程中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快到母亲节的时候,讲到第五单元“产品展示”,可以问学生“打算送给妈妈什么样的礼物”诸如此类的问题,引出本单元的主题,让学生结合本专业涉及的产品,从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方式四个方面展示自己送给妈妈的礼物,使学生在主动查找与专业有关的“产品”的英语词汇的同时,想起父母的养育之恩,思政效果如盐入水。

(3)故事启示法

通过故事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例如给英语专业的学生讲述世界经典名著《呼啸山庄》时,让学生知道男主用自私偏执的爱,毁了他最爱的女人,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同时,让学生明白,我们从教材中可以学到知识,但是知识是可以遗忘的,而从名著中我们可以学到智慧,智慧是不会遗忘的,所以要多读经典名著,学会生存和生活的智慧。

(4)语句引申法

在听说读写过程中,挖掘有一定意义深度的语句,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与思维。以第一单元“规划未来”中的一个句子为例:

如果你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小的、物质的事情上,你就永远不会有时间去做真正最重要的事情。关注生活中重要的事情,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

通过这句话,引申到学会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大学时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规划好自己的未来。

(5)词汇关联法

在词汇学习中,通过示例、造句、翻译等方式传递积极的人文思想。以第一单元“规划未来”中的新单词matter的动词用法为例:

课文中的句子为“鹅卵石是生命中其他重要的东西,但重要性(matter)不大。”就matter作为动词的用法,教师可以另举“一个人怎么死并不重要(matter),重要(matter)的是他怎么活”为例进行思政教育,也可以让学生继续模仿这个句子,了解学生对生死的看法,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像这样的例子,在细节中融入思政元素,引发学生思考,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6)行走课堂法

行走课堂法是校外开展的“体验式”教学。教师可根据专业特点,带领学生参加本地的广交会,参观学校所在地——从化的不同特色景观,把广交会外宾接待、本地区温泉、民宿和特色小镇介绍、荔枝推销、从化世界生态设计小镇国际赛事外宾接待等融入口语教学,利用有关“青山绿水”的句子,让学生获得真实感受,交流研讨,寻求认同,产生共鸣。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接受了思想的熏陶,使学生意识到有责任用自己的声音展现中华文化的美好和多元,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2.以思政教育主题为中心贯穿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学习

笔者在会计专业讲授公共英语“营销”一单元时,在讲到营销策略之一“价格”时,融入了行业英语“税收”,首先确定了“共抗疫情显担当”的思政教育主题。在战“疫”期间,通过课程教学与爱国主义、青年的责任担当和热心实践的理想信念教育生动地结合起来,在学生们的心中烙下深刻的印记,用实际行动增强学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从课程主体税收种类提炼出课程思政切入点,让学生参与讨论:抗疫期间你看到税收的威力了吗?

学生1:此次疫情对于广东地区的小规模纳税人免收增值税三个月,助力了企业复工复产,还进行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等政策,增强了企业信心。

学生2:国家还出台了针对医疗救护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的免税政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税收的威力。

学生3:在疫情防控期间,国家承担了治疗新冠患者的所有巨额医疗费,对无偿捐赠疫情物资的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免收增值税、消费税及其附加税,处处体现了税收的威力。

教师:在疫情期间,涌现出许多体现当代青年应该有的政治责任与政治担当的青年学生。他们积极投身实践,参与防控志愿服务、参与社区站点检查、测量体温、派发防疫宣传单等公益事业,讓全国人民感受到了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心系祖国的每一个人在负重前行。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能意识到税收的威力,但对于每个公民必须依法纳税的意义和义务还不够了解,所以,要求学生多了解国家的税收制度和税法,意识到税收与国家利益、行业(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息息相关,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仅如此,通过讨论,学生意识到税收与自己有关,学习起来也更认真。

(三)教法层面——更新配方,创新手段

一是要强化师生互动环节。同样的教学内容,通过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提出个人见解、做课堂展示、介绍产品特征和性能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是教学内容要以服务岗位需求为目标,合理融入思政元素。在职业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教学内容的选取与重构,公共课要服务好专业需求,服务好岗位需求。在内容选取上,兼顾中西文化的经典性和现代性,知识性和思政性,守正创新,融入现代元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特色,坚定中国自信。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展开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奉献和奋斗精神、科技创新精神,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三是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通过合作与竞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就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互帮互助的快乐和团结一致的力量,在竞争与合作的推动下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和内化知识,实现“英语知识传授+综合能力培养+情感价值塑造”融通的教学目标。

四是顺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聚焦技术赋能,重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与应用,加速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的广度、维度和效度,推动“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持续改进。

结束语

高职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开放、自由、包容的大国国民心态的使命。在通用英语与行业英语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结合专业特点、岗位需求及职业素养培养积极开展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文章以“新境界英语I”为例,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层面总结了公共英语在EGP与ESP深度融合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将思政案例巧妙地融入课程设计、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将知识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使学生明白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的道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要结合各专业实际,兼顾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吸收社会力量,融入社会实践,形成课堂有魅力、创新有合力、教学有效力、育人有厚度的良好局面,真正开拓出富有特色的多元化、本土化的EGP与ESP深度融合的课程思政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3-11-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作者简介:尚丽媛(1971— ),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及英语教学法。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2022年质量工程项目“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服务岗位需求的‘四分四标准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GDJG2021309);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共建课题“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EGP与ESP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索”(课题编号:2023GZGJ247);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2022年“创新强校工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公共英语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编号:NY-2022CQ-JG013)。

猜你喜欢
ESP教学高职公共英语深度融合
基于泛在学习平台的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
中小学教师助力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与实践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网络环境下ESP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基于慕课的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协作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ADDIE教学模式在ES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