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和实践路径

2023-03-14 19:28:49沈忱
华章 2023年1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新时代大学生

[摘 要]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有利于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形成、构建,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应该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通力合作,壮大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力度,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才强国建设提供素质硬、能力强、水平高的劳动人才储备。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教育;新时代;价值内涵

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正由于劳动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并且作为全国教育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以促进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健康增长。

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1]”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要积极推进大学生劳动培养,以便培养出具备良好素质、能够满足新时代需要的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和继承人。因此,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积极推进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以期达到最佳的结果。

一、理论概说

(一)相关概念

新时代标志着中国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万千劳动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伟大胜利的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的艰辛历程中走向了繁荣昌盛,实现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劳动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培养积极的劳动态度和合格的劳动能力是劳动教育的目的所在,实施类型主要包括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等。大学生劳动教育也即指以提升大学生劳动素质,提高大学生劳动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为主要内容,是一项旨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长期而复杂的活动。

(二)思想基础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核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创造了人自己。马克思还在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蓬勃发展时看到了劳动和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他提出了:“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2]”马克思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冲突下,只有将生产劳动与驾驭活动相结合才能缓和这一根本性矛盾。恩格斯对于劳动的本质的认识更是入木三分,他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3]”,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通过劳动进行物质生产活动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列宁则强调将工业化与教育紧密相连,以减轻因经济增长而引发的冲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劳动教育的理念也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了植根的土壤。墨子的名言“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4]”很明确地表明,劳动对于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指导子女要“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5]”,并认为学习勤奋和艰辛是第一位的。在近代,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把劳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让学校课程和实际的社会生活环境结合起来。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6]”。结合民族复兴在即,经济转型刻不容缓的国家现实情况与形势,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并在2020年党中央通过文件宣布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劳动教育理论重要论述的精髓所在。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

在新时代的当下,以大学生为主要群体的时代新人肩负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艰巨使命。劳动教育对于大学生自身发展、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国家民族的复兴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新时代对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是实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应立足于现实问题,为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合理方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所需人才开展进一步全方位的深化教育。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水平迅速发展,我国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极大进步,但仍然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侧重于文化知识,而忽视了劳动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中国古代传统的科举制应试教育的影响,传授固有的知识。然而在新时代的今天,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劳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培育各方面全面发展进步的学生。因此,要借助劳动教育这一重要途径,让个人的能力、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不仅要让大学生获得知识,还要使他们能够灵活多变地运用学校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去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为大学生的未来社会生活与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推动构建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劳动是其中的基础性环节,贯穿于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的整个过程,只有通过劳动实践,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才能够将其本身外化于行。只有德智体美劳五育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才能够形成完备健全的体现新时代风格与特征的教育体系,为国家提供更多符合社会现实发展与建设所需要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强化劳动教育,可以更好地培育具有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素质的人才,为实施立德树人的各项基本任务打下扎实的根基。

(三)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区别人与动物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劳动,劳动将人和动物区分开来,在人类进化的漫漫历程中,劳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大力推行大学生劳动教育,以勞动教育促进大学生劳动精神、劳动能力的培育,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乎时代要求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有条不紊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历史不止一次地用现实来告诫,唯有人们不断地坚持辛勤劳动、努力奋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飞跃,才是实现百年漫漫复兴路的根本途径。青年大学生是承担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的新生力量。培养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精神,为新时代提供劳动力资源支持和人力智力支持,激励其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性工程,涉及多方面因素,因此要从劳动动员、师资队伍、宣传引导、活动开展、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着手优化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积极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劳动教育态势

家庭是开展劳动教育的第一课堂,也是劳动教育推进的关键主体。家长在孩子的劳动教育过程中担当着相当于家庭教师的角色,因此,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未来劳动教育教学的关键因素。父母可以通过自身的劳动表现来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并且通过实践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提供实践机会来激发孩子的劳动精神,并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劳动能力。

学校是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教育场所,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育实施情况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素质的培养状况,所以学校不仅仅要开设劳动教育相关校本课程和各式各样的劳动教育活动,还要从学校政策、资金、人力等各方面予以大学生劳动教育支持和保障,推动其在学校落地生根、蓬勃发展。

劳动教育不仅仅需要学校或家长的努力,而且还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并通过合理的宣传来指导大学生的劳动实践,将对他们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发挥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局面,提高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二)壮大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有效利用劳动育人资源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正在成为推进大学生劳动就业的先锋力量。这得益于它们不断提升的劳动教育指导体系、完善的培训机制和丰富的创造性的竞争环境。为了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劳动就业教育,培养一支具有丰富经验和能力的劳动指导团队显得尤为必要。大学生劳动教育开展的执行者是教师,关键也在于教师,因此,培育一批热爱劳动教育、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劳动素质的师资队伍非常关键,高校不仅要加大对本校劳动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还要聘请校外相关领域的专业知名人士作为兼职教师来校进行劳动教育指导。在此基础上,帮助青年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素质,从劳教结合的理念出发,在学校专业教育课程中注入劳动教育的内核,以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三)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力度,营造良好的劳动育人环境

加强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宣传引导也是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举措。要扩大宣传渠道,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形成倡导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风尚。首先,政府和国家要加强劳动模范、劳动典型的榜样教育,对那些劳动先进事迹进行大规模的积极宣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们的劳动奉献精神,引导他们树立对于劳动者的敬仰、崇尚之情。其次,高校也要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并且积极举办与劳动教育和劳动者相关的文化艺术活动,鼓励师生们主动积极地参加此类活动,让学校的劳动氛围进一步提升。最后,充分利用好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资源,不断扩大劳动教育宣传覆盖面,深度挖掘人们身边的劳动资源,发挥协同作用,使劳动教育氛围在全社会扎根,形成良性的宣传引导机制,可持续地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观念进行熏陶和感染。

(四)建立稳定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劳动实践活动是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应该要让大学生亲身参加劳动实践活动,高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抓手作用,统筹规划校内外劳动训练与劳动知识学习,采取多元化的手段组织引导大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劳动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大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特长,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活动,在劳动中学习课本中没有的知识能力;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基层,进行公益劳动,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稳定的劳动实践活动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稳定的劳动实践活动基地能促进劳动实践活动循序渐进、扎实稳定,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

(五)构建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保障教育过程顺利推进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高水平现代化人才的制度保障。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必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长效机制。

高校要把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其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制定完备健全的劳动教育导向、激励和评价机制,保障劳动教育的全面落实,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成立大学生劳动教育改革处,负责劳动教育的规划和实施,协调和拉动各种教育资源,保障劳动教育的实施。为了促进家长、学校、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应该加强对相关领域的指导,并在这些领域中创造出更加完善的劳动环境。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由家长、学校、社区组成的工作协调机制,并在这个平台上相互交流,为大学生的劳动素质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将成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工程。这项工程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长远意义。通过加强对这一工程的支持,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辉煌。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肩负着新时代的伟大历史使命,他们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柱,也是未來的希望之源。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使新时代大学生认识和理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和“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道理,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和现实路径研究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1).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墨子.墨子[M].方勇,译.北京:中华书局,2015.

[5]曾国藩.曾国藩家书[M].张雪健,译.西安:三秦出版社,2018.

[6]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2).

作者简介:沈忱(1999— )男,汉族,江苏扬州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2:35:07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中国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