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德新 吴嗣勇
近年来,国家高度关心和重视体育教育事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外,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中强调要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并明确了体育家庭作业制度,这为青少年学生课后体育运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青少年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基本保障。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家庭作业要在提升运动能力、基础体能以及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上精准施力,不断强化学校体育育人主阵地作用。
1.建立作业制度,规范作业管理
体育家庭作业有效开展离不开学校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持,根据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以“双减”政策的落地为契机,建立和健全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对体育家庭作业内容的设计、实施、管理、评价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与实施,整合校内、外体育资源,营造家庭体育锻炼氛围和环境,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例如,学校管理层制定关于体育家庭作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有效的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精准、科学地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并将体育作业评价融入到学生学业评价中。此外,学校要合理制定学校体育竞赛细则,定期开展小型体育竞赛、达标运动会等校园竞赛,达到“常赛”的要求,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完成体育家庭作业,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联动多方力量,确保制度落实
在学校实施体育家庭作业制度过程中,必须要统筹好学生、体育教师、班主任和家长这四个群体的力量,共同协助完成体育家庭作业,才能够确保体育家庭作业有效落实。学生是体育家庭作业的主体,是完成者和受益者;体育教师是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者,负责监督、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科学、合理、趣味的体育家庭作业内容能够留在学生心里,激发学生的内动力;班主任是体育家庭作业的协助者,负责监督、检查、管理学生的作业情况,在作业实施过程中班主任的宣传与监督能起到很有效的助力作用,最大限度地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提高学生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积极性;家长是体育家庭作业的协助者与支持者,负责学生在家进行体育锻炼的监督、陪同、合作、协助等,家长的支持与参与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在实施体育家庭作业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联动班主任、体育教师与家长参与群体的力量,共同协助学生完成体育作业,提升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长期坚持运动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体质。同时也积极影响了体育教师、班主任、家长,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有效促进家校共育(图1)。
图1 小学体育家庭作业参与群体关系
1.依据学情,分层设计
学生在性别、年龄、体质、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基于不同学情,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时要进行有效分层,教师以体育教学大纲要求设置符合各个层次学生能力的体育家庭作业,强调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意识的培养,提升体育作业对培养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进行分层、分类布置体育家庭作业,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提升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例如,对于男生、大年龄、身体素质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作业内容难度、练习组数与练习强度;对于女生、小年龄、身体素质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可以适当降低作业内容难度、练习强度和练习要求标准。此外,根据小学生身心特征,可以制定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项目,如“跳跳糖”“毛毛虫”“跳绳吉尼斯赛”等趣味性内容。体育家庭作业的内容设计可参考表1。
表1 小学“菜单式”体育家庭作业
2.结合校情,有效设计
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一线体育教师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将其落实于体育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全过程之中,从而提升体育课质量。体育家庭作业是学校体育的“第二战场”,要有效结合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置,体育课中教过学生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等内容,需要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弥补体育课堂练习时间不足的缺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教会、勤练、常赛”理念能落到实处,要在学校体育中经常性开展各类比赛,以课堂教学内容与体育家庭作业为基础,设计多种竞赛形式,如个人赛、班级赛、达标竞赛等。通过比赛让学生学会比赛规则、相关裁判知识、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善于与人交往、坚强的意志品质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根据学校体育特色项目与学生体质健康基本情况,进行设置一些特色、新意、趣味的补充类体育作业内容,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提高学生学练积极性。
1.目标管理——精巧“收”作业
收作业是体育家庭作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的有效监督,如果收作业的环节做得不好,就容易出现“假作业”“虚作业”的现象,致使体育家庭作业效果不佳。面对体育家庭作业收作业这个困惑,一线体育教师想了很多办法,如作业记录表家长签字、“天天跳绳”等App进行视频“打卡”、家长监督等,这些方法都有一定效果,但是还是无法避免一些“假作业”现象的出现。因此,在收体育家庭作业这个环节中,笔者认为需要制定一个“目标管理”式的收作业方式,即通过目标达成情况来督促过程的收作业方式,例如,四年级跳绳内容不是安排每天跳多少个,而是每分钟能跳到100个以上为合格,130个以上为良好,150个以上为优秀,给予学生一个努力的目标,根据自己能力水平选择一个符合自己的目标进行练习,并通过体育课堂测试、学校小竞赛等进行检查,将检查的作业情况计入学生平时成绩。“目标管理”式的收作业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假作业”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不断去提升与突破,树立学习自信心。
2.多元评价——精准“评”作业
“评”作业是体育家庭作业的最后一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相比于其他学科,体育学科家庭作业评判有着特殊的一面,首先是体育作业可观性和客观性比较强,学生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一目了然,标准也比较清晰,其次评判过程中还需要学生的参与,如技能测评、体能测试等需要师生在运动场上共同来完成,同时体育家庭作业评价更加注重“知识、能力、行为、健康”多方面综合性评价,更加突出全面育人。具体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参考表2。
表2 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评价内容与方式
(1)“评”体育健康知识
体育健康知识评价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知识与安全知识两方面,如避免运动伤害的安全知识、准备活动和拉伸运动的必要性、如何控制运动强度、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与生活习惯、传染病预防知识等,这些都是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也是做好体育锻炼必须的基础。教师可以在期中、期末阶段安排体育健康知识相关的考试测评,来检查与检验学生对于体育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出来。
(2)“评”体育运动技能
体育运动技能评价主要分为体育技能与运动目标达成两部分。体育技能主要体现在体育课堂测试、学校体育竞赛、体质健康达标测试等,通过测试、比赛中学生的动作表现与测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程度。运动目标达成主要是评价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即“进步度”,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体育家庭作业评价必须因人而异。每个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不同,目标的达成度也不一样,对于体育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起始目标相对较低,其通过自身努力进步的空间就更大,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这样的评价方式能有助于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内驱力,提升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积极性。
(3)“评”体育健康行为
体育健康行为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健康行为进行多方面评价,如体育课堂学习行为、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等。体育课堂学习行为主要是学生日常体育课、校园体育竞赛等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即平日的学习表现;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主要是学生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情况,通过每天体育家庭作业“打卡”来反映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促进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具体评价参考表3。
表3 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综合评价表
3.兑换激励——精心“奖”作业
为了避免出现“虚作业”“假作业”等现象,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增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趣味性,确保体育家庭作业有效落实。笔者认为体育家庭作业还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制度,如在实施体育家庭作业过程中,运用学期综合评价成绩来换取“运动币”(“运动币”可在期末时兑换相应奖品,参考表4),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确保体育家庭作业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表4 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运动币”奖品兑换表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实施体育家庭作业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育作业不受重视、作业内容不合理、作业反馈不真实等。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广大体育教师应以此为契机,立足于学校教学实际,针对体育家庭作业实施中的问题进行调整与规划,强化体育家庭作业的优化设计与实施,确保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的有效落实,推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