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志强 袁圣云 赵 探
体育课程改革已经到了进一步深化阶段,最终指向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真正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体育学科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为学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于素梅博士提出的幸福体育课程模式[1]恰逢其时,是顺应体育教学改革的时代需求,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为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全新的样式。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是顺应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的课程理论,应探索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价值,更应从当前体育课程需求出发,发掘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价值,进而针对幸福体育课程实施中要解决的问题展开研讨,为实施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做好准备。
幸福体育课程是满足人的幸福感所体现的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的追求,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创建,结束了长期以来体育课程模式的短期效应,具有新时代的理论价值。在一体化专题研讨活动中,主持团队从人本、学术和时代意义三个方面阐述了主张。首先,幸福体育课程不仅仅是满足学生的技能掌握、身心健康以及对体育的基本需求,而是从学生的完全人生出发,聚焦人的发展终极目标,是从人的本质内容的最高精神和物质层面构建了课程模式;其次,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弥补不同发展阶段体育课程模式存在的单一性和片面性,是以人的终极目标幸福人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站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是具有里程碑式的体育课程模式。最后,幸福体育课程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学校体育“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目标和新课程标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下追求更高境界、追求幸福感的具体措施,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体育课程模式。
全国各地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从各个层面理解幸福体育课程的理论价值。一是“标志说”:天津刘勇认为,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是连接体育课程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落实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必然选择,一体化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二是“有利说”:安徽葛未未认为,幸福体育课程的理论价值在于“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服务新时代,有利于四位一体目标达成,有利于“学、练、赛、评”活动的开展。三是“整合说”:江西郭珊认为,幸福体育课程具有指向性的价值、精准性的价值和整合性价值。
首都体育学院刘海元教授认为,幸福体育课程模式解决了课程改革进程中诸多课程模式不能完整体现体育教学本质价值的问题,用一体化思路构建的体育课程模式既有学段一体化,也有内容一体化,又有目标一体化,还有课程设置一体化,使逻辑更清晰。幸福体育课程模式重要的是“完善人格、锤炼意志”,强调幸福体育课程模式需要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去丰富、去完善、去验证。
课程模式始终是为课程教学实践服务,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课程实践上,主持团队认为:一是为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实践指明方向。幸福体育课程是以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主线,享有幸福感为终极目标,指向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所进行的系统化设计和有效实施[1],确立了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方向。二是搭建幸福体育课程的框架。落实新时代课程理念,沿着“学、练、赛、评”的课程建构思路,搭建一体化的幸福课程框架体系。三是提出幸福体育课程的实施方略。体育课程的“五化”联动机制,即理念“生本化”、目标“层次化”、内容“结构化”、实施“多样化”、评价“多元化”。
针对幸福体育课程的实践价值,体育名师工作室的研讨教师归纳起来主要表明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一、体现综合育人价值。江苏陈宝慧认为,幸福体育课程能有效提高学校的育人价值,为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快速发展提供了平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了条件。安徽宫丽娜认为,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在推进体育课程一体化落地并发挥其效能方面有重大的意义。该模式紧扣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为实践提供评价和检验标准。陕西王晓娥认为,“乐动会”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衡量标准,也是幸福课堂的检验标准,突出体育课程的幸福感。安徽刘秀娟认为,高中体育课实行模块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项,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带给学生幸福感的同时,也能体现体育课的价值所在。江苏蔡斌认为,幸福体育课程体现共生理念。包括幸福的学生和幸福的老师以及幸福的校园。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吴桥认为,幸福体育课程的实践价值表现在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最终走向课程实践,如何将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核心理念有效地传输到一线体育教师,从接受理念到理解理念,直至将理念转化到教学实践中。为此,主持团队提出的观点是:一是重点解决理念转化的问题。理念转化不仅在体育教师层面,学校体育教育管理者同样需要在理念上转化,为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实施提供条件。因此,要采取各种培训活动、示范教学活动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新时代体育课程理念真正传输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即时体验到获得感、成就感、自信心和优越感等,从而充实幸福感。二是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是一个实践探索过程,包括顶层设计与教学实施的衔接问题;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的实施对象在实施幸福体育课程中都面临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探索;面对体育教学各种项目的课程内容,同样需要探索具体的实施内容;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完善和创新,也通过实践活动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与验证。
对于幸福体育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讨教师也有自己的见解,广东蔡晓峰认为,幸福体育课程可使学生享受乐趣,愉悦身心,体验快乐,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同时为幸福人生奠基。摒弃以往以成绩论成败的思想。这些在实践教学中都有明显的借鉴意义。浙江陈李贵认为,首先第一个是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即时性,评价时要关注体育的学困生,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才能让他们体验幸福。教师要做的就是把机会留给学生,把微笑留给学生,把掌声送给学生,学生就能够真正体会到幸福感。江苏王国进和江西钟大彬都认为,要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公平获得运动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江苏省王素芳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王素芳教授认为,一是要依据纲要和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探寻幸福体育的真谛。二是融通体育教学资源,为幸福体育教学保驾护航。三是要试行“体育课程超市”,丰富幸福体育形式。同时提出营造乐动会的课堂文化要做到“三有”,即有主教内容,也就是引导学生“学”;有体育器材,保障学生“练”;有相关的游戏,落实学生“赛”。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创建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于素梅博士指出,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是深化课程改革、顺应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的产物,是一体化体育课程研究落实到教学实践、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是让学生饱受幸福感、满足学生幸福人生需求的必然选择。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一定过程,幸福体育课堂要从“乐动会”三个方面去构建,真正让学生有幸福感。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全面准确把握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要突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从全面发展的人的角度去实施课堂教学,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直击幸福体育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应用的问题,创新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方式,丰富、完善和验证幸福课程模式内容,建构让学生受到尊重、乐享运动、感知成就、充满幸福感的课程,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