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部编版新教材实施高中“诗意作文”教学的策略及评价

2023-03-12 00:18王海东张荣谦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新教材作文教学高中语文

王海东 张荣谦

摘  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确定普通高中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并凝练出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培养目标、学生核心素养有机联系。最终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部编版语文新教材为载体,把课堂教学作为落脚点。高中“诗意作文”教学,就是基于部编版新教材在课堂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它通过“三段五环探究性学习型”模式,让“诗味”在课堂汩汩流淌,在母语“诗韵”中畅游,在“诗化”熏陶和“诗思”沉浸中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为充满人生“诗意”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新教材;作文教学;高中语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概括而言,“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是学生学习课程后一体达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必然实践路径。

针对这样的课程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陈先云说:“认真研究语文教材,用好语文教材,依然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因此,基于部编语文新教材实施高中“诗意作文”教学,积极向汉语言扎根,在语言发展基础上同生共长思维发展、审美发展、文化发展,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积极尝试。

一、高中“诗意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内涵

高中“诗意作文”教学引导学生用个性化语言再现生活、留痕岁月、聚焦人性、解剖心灵,让文字的舞动完成对视觉的美化、对韵味的张扬、对诗意的派生。它主要有三项实施策略。

一是“三段”策略,作文课堂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段段并重皆有诗意。二是“五环”策略,作文课堂“诗意”的感受、研讨、总结、模练、赏析,环环相扣皆有诗意。三是“研究性学习”策略,作文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读写结合皆有诗意。因此,高中“诗意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又可称为“‘三段五环研究性学习型‘诗意作文教学”模式,简称“高中‘诗意作文教学”模式。该模式基于部编新教材课文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五环”推进,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动耳听、动眼赏、动心悟、动口议、动情展、动脑拓、动手写的综合能力,让教与学充满“诗意”,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完成立德树人任务。

二、高中“诗意作文”教学策略的实施步骤

在“高中‘诗意作文教学”模式指导下,把“三段”统筹、“五环”贯穿、“研究性学习”推动作为实际操作原则。以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学写诗歌”为例。

写作任务:学习诗歌。

写作要求: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结合本单元诗作和能够引发你思考的其他作品,发挥想象写一首诗,书写你的青春岁月,给未来留下宝贵的记忆。注意借鉴本单元诗歌的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方面的手法,使诗作多一些“诗味”。

写作主题:青春之美之我见。

(一)第一环:课前诗意感受

即在课前结合教材选取典型诗意作品让学生阅读欣赏,获得初步的审美感受,为进一步感知诗意所在打好基础。选取诗意作品如:

闻一多《色彩》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回到第一单元诗歌作品《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中寻找青春色彩。通过归纳,让学生感知到青春原来是可以着色的,而且丰富多彩,然后不由得想起毛泽东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于是明白青春有色,而且多姿多彩,描摹这种色彩,可以再现青春的另类迷人风采。

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学写青春小诗,可以试一试为青春着色的思路,描摹青春色彩,从侧面丰富诗歌语言,表达深刻内涵。这样就为学生诗写自己的青春之美迅速找到了突破口。

(二)第二环:课中诗意研讨

即在“诗意感受”基础上把课中结合教材选取的典型诗意作品交付学生精读,从主题上进行诗意特征研讨,进一步提炼诗意作文写作技巧。选取诗意作品如:

1. 彭彪《过故人庄》

我在外面流浪,回來时/故乡瘦了一圈——/墩子叔走了,门前的池水/干了一半。

屋后驼背的柳树/头发散落了一地/老房子蹲在坟边,屋顶的白云仍在风中奔跑。

2. 季末《致高考:少年落笔是一页年轻气盛的唐》

少年万里蹀躞依旧热血难凉/有如不系之舟行将扬帆远航/风刀霜剑未灭眸中沸腾的光/只身欲渡锦绣滔江/驯服那雪舞千堆沧浪/眉目明朗,逍遥酣畅/落笔是一页年轻气盛的唐/也曾被赤灼梦想烫红眼眶/少年就是不溶于世俗的诗章/有如绚霞般斐然的一行。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回到第一单元诗歌作品中探究青春价值。通过探究,学生不难发现: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无论是基于过去的未来求索,还是饱受黑暗的光明向往;无论是破旧迎新的决断,还是打碎枷锁的奋勇,青春的价值是必须率先梳理清楚的问题,也是诗意作文必须掌握的要义所在,正因此,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诗歌抒情的主格调不能变,如果议论相结合,表达效果会更加慷慨激昂。这时候教师顺势点明学写青春小诗,必须首先确定好自己的价值主张,然后用抒情手法再去合理展开,为避免流于口号、失去个性,抒议结合效果更佳,可读性也更强。这样就为学生诗写自己的青春之美找到了“主心骨”。

(三)第三环:课中诗意总结

即在“诗意研讨”基础上结合教材,再选取典型诗意作品,让学生细读,把诗意作文的艺术特征总结成要点,成为可以参照写作的具体手法,为下一步具体模练提供依据。选取诗意作品如:

刘章《北山恋·湖光》

蒙蒙雨,淡淡风/岸横,杨柳依依草色青。

小溪满,水库平/溶溶,冰瀑落珠下桃峰。

云中鱼,水中鹰/多情,都在青山倒影中。

新船下水如白鹜/西东,女娃头上一点红。

笑一层,网一层/重重,诗情画意浓……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回到第一单元诗歌作品《沁园春·长沙》中品析青春意象。通过品析,学生很快就会总结出:这两首诗,共同点在于,都使用了丰富多彩的意象,采用多方关照、广角摄景手法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且句式参差错落,韵律和谐铿锵,从而很好地表达了诗之志。

教师接着点明学写青春小诗,还应该从寓志于形象入手,博取意象并兼顾句式韵律之美,让青春之诗写得更有诗味。这样就为学生诗写自己的青春之美找到了落脚点。

以上三环对诗意作文写作特色进行集中探究性分析和概括,这就形成了符合诗歌创作规律的写作指导意见:诗言志,根情实义是首选,结合议论更慨然;诗苗言,着色可做一招鲜,描摹侧面增内涵;诗华声,丰富意象视野宽,句式韵律美味添。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是唐代白居易对诗歌特性的理论概括,语出《与元九书》,以果树生长作喻,对诗歌的四要素即情、言、声、义做了形象的概括,认为感情是果树的根本,语言是它的枝叶,声律是它的花朵,义理是它的果实。“情”“义”属思想内容方面,而“言”“声”则属形式表达方面;“言”“声”的形式是为表现“情”“义”的内容服务的。学生初学写作青春小诗,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是很好的借鉴。

(四)第四环:课中诗意模练

经过前三环的酝酿,学生诗写自己的青春之美,激情洋溢,几欲喷薄而出。这时候自然而然进入第四环的练习。即根据总结出的诗意作文的艺术特征和指导意见进行诗作模练,模练后每个小组评出2—3份范例参与批改选优,全班评出5—10份范例,由获评范例者展写并多种形式展读。学生展读诗作如:

李城林《青春的色彩》

青春是蓝色的,像雨洗霁空,像镜面洞庭。象征梦想,大美无声。

青春是绿色的,像柳眼初萌,像草肢嫩挺。洋溢生机,富有前程。

青春是红色的,像熊熊烈火,像旭日东升。光明在前,无畏出征。

青春是白色的,像天使的翅,像疆棉的絮。纯洁无瑕,使命担当。

青春是彩色的,像虹作的诗歌,像霞绘的帛像。如歌行板,七色流光。

让我们真诚地为青春着色,让青春的花色四季绽放。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作诗时按照指导要求做到主题突出、感情真挚、个性鲜明、韵味十足、可读性强,写出极具感染力的青春诗作。并再次点拨诗贵真,有感而发形神兼,学有章法出美篇;其实不仅仅是学写青春小诗,写任何文体文章,真情实感都是文章打动读者的不二法门。

(五)第五环:课后诗意赏析

即在完成“前四环”的基础上,对体现诗意标准的作文进行评优,在此基础上一是辑录成册,在班内传阅共赏;二是单面印发,支持学生剪贴独赏;三是对外张贴,积极进行集体展赏;四是疑义相析,同学之间开展评赏;五是熟读成诵,适时组织竞赛争赏;六是量化记录,进行阶段激励奖赏。甚至可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诗意作文”主题创作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有效激励。教师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使用信息技术,鼠标轻轻一点播放,或在论坛与贴吧视频直播,“诗意作文”创作成果变成画面、音乐、文字,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这里,信息技术代替了“言”而且有了“文”,其对学生的影响自然刻骨铭心,久而难忘。

这样“五环”环环相扣的“研究性学习型”训练,基于教材又跳出教材,盘活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不仅是对所学内容的诗意“回味”,还统筹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对学生而言是一种从知识掌握到能力提升再到品质优异的美丽嬗变。

三、高中“诗意作文”教学策略的实施评价

课堂教学执行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发展力,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关乎学生学习成长效果评价,因此对高中“诗意作文”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评价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一环。实践中,教师采用多元复合的方式对高中“诗意作文”教学策略的实施主要进行如下评价。

一是树立结果导向,确定六项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即教与学能洋溢诗思和诗情,能融入诗的内容和意境,能创设诗的情景,能调动诗韵激发诗兴,能表达出诗化美感,能作出诗样文章。

二是建立发展层级,确定四个层面作为评价标准。即教与学的“诗意”初级层面須出自教材内容,发展层面须有感于教材内容,提高层面须提炼升华教材内容,最高层面须拓展教材主题内容。

三是建构好课量规,确定“心动、脑动、情动”三项母指标和诗意导入、诗意板书、诗意语言、诗意内涵、诗意手法、诗意规律、诗意表达、诗意展评、诗意示范9项子指标作为一堂“诗意作文”好课评价标准。

从实践效果来看,高中“诗意作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平均每位学生的阅读量就超过20万字,读书笔记都在5万字以上,练笔在2万字以上。同时,高中“诗意作文”教学也大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构建出开放性、高效性,个性化、序列化的作文校本课程,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极大促进了学生全面均衡而有个性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荣谦. 高中“诗意作文”校本升级评价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2):39-40.

[2]张荣谦. 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高中“诗意作文”教学研究[J]. 教育界,2017(09):111-112.

[3]陈先云. 用好教材依然是语文教学当务之急[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23(Z3):96.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新教材作文教学高中语文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