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发展指导的“语文+”学科融合课程模式建设

2023-03-12 00:18周欢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模式学科融合高中语文

周欢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和全面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学科融合课程模式探究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融合和创新。文章从基于学生发展指导的“语文+”学科融合课程模式建设的意义和现状展开,并进行策略分析。以促进语文教学和各个学科的融合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使用语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科融合;课程模式

“语文+”学科融合课程模式对现阶段的学科融合以及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基于学生发展指导的“语文+”学科融合课程模式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设置驱动性的情境任务,设计实践性的语文活动,进行拓展性的知识延伸,完善跨学科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并能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一、基于学生发展指导的“语文+”学科融合课程模式建设的意义

基于学生发展指导的“语文+”学科融合课程模式的建设,是现阶段高中教师应当重视的问题。学科融合指的是一种将学科意识作为核心理念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其中包含语文的课堂内外、语文学科内外以及学校内外等各个场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科融合是为了完成某个教学内容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某一方面知识时,可以将知识进行拓展,充分和其他学科结合,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

学科融合教学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拓展知识面,核心素养也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并且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效率。通过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借助一些信息技术充分将各种信息传授给学生,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学生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构建,进行有效的运用和实施,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拓展。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接触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于学生发展指导的“语文+”学科融合课程模式建设的现状

基于学生发展指导的“语文+”学科融合课程模式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对“语文+”学科融合课程教学缺乏一定的重视。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给学生传输大量的语文知识。所以将更多的注意力和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提升学习成绩上,从而忽视了学科融合的重要作用。由于忽视了学科融合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为学生进行知识的引申和迁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只能在课堂上学习一些语文知识,而并不能学习到其他方面的知識,这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在基于学生发展指导的“语文+”学科融合课程模式建设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缺乏一定的经验。大多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将注意力放在了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上。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升学考试这个重要的挑战,很少有教师会在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跨学科的融合教学。所以,当教师需要开展学科融合教学时,往往不知道如何着手,不知道从何做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花大量的时间来制作课件,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科融合的方式和技巧并不充分,这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语文+”学科融合课程模式建设的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缺乏趣味性。现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重,教师要想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学科融合,那么就一定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了解和吸收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和了解,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如果教师忽视了兴趣的引导,那么学生就无法带着兴趣进行学习,课堂氛围会变得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不到提升,这会影响学生的长期发展。

三、基于学生发展指导的“语文+”学科融合课程模式建设的措施

(一)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

高中教师在学科融合教学的过程中,想有效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就要设置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学习。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可以受到兴趣的引导,进而主动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在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现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兴趣的引导,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知识。

例如,在《故都的秋》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视频和图片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观看文章中所描述的秋天的场景,引导学生对相关场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然后教师通过《故都的秋》这篇文章中的秋天和地理相关的知识相融合,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秋天的一些具体地理知识,如秋天天气形成的原因。教师还可以将《故都的秋》中一些具体的事物翻译为对应的英文单词开展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科融合发展,促进学生学习到更多其他学科的知识。

(二)设置驱动性情境任务

在基于学生发展指导的“语文+”学科融合课程模式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驱动型情境任务进行学科的融合教学。在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和使用语文知识,结合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是学科融合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驱动性的情境任务不仅体现在情境上,更体现在驱动性上。有趣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受到兴趣的引导,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学习知识。当学生完全掌握情境中所涉及的信息之后,才能更加顺利地跟随教师的引导来进行知识的探索,而驱动性则是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一大动力。

所以语文教师在设置驱动性任务情境的过程中,要充分分析现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在充满趣味性的环境中向学生提出驱动性的任务,或者是设置驱动性的问题来进行引导。在驱动性问题的引导中,教师要充分使用驱动性的语言和文字,促使学生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然后积极主动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学科知识的延伸,将语文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有效结合,并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和发展。

(三)设计实践性语文活动

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在学科融合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那么可以设置一些实践性语文活动。而且在学科融合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将各种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结合和联系,起到一个桥梁的连接作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和其他阶段有所差别,该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紧,每天的学习压力都比较大,时间极其宝贵。所以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尽量通过简短的时间来展开高效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高中阶段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强,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的后期,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复习知识,不会参加语文活动。所以,教师在设置实践性语文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兴趣的引导,做好充足的准备,以确保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使实践性语文活动得到良好的效果。推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真正地学习到知识。

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美术学科进行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如,如果教师想让学生学习描写下雨的作文,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过绘画的形式,将自己脑海中下雨的情景描绘出来;如果教师想让学生描写关于家乡的作文,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己的家乡描绘出来。而且在进行描绘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学习一些语文表达的方式,然后自行進行充分的创作和表达。教师可以设置作品展示墙引导学生将自己绘制的作品在班级中展示和评比,并设置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接触的不只是语文学科的知识,还有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得到拓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和发展。

(四)延伸拓展性知识

延伸拓展性知识是学科融合教学的基础方案之一。尤其是现阶段高中生要想实现有效的提升和发展,仅仅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大幅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当面临一些问题时,学生就能通过自身丰富的知识储备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从而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效的知识延伸,在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时,可以将知识进行学科融合式延伸。

例如,在讲述和天气有关的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和延伸一些物理知识和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天气形成的原因,如何辨别天气,甚至是一些天气会造成的自然灾害等。通过这样有趣的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更多的知识,学生在知识运用时就能够学会举一反三,有效地将知识进行融合和运用。

(五)完善跨学科教学评价

在任何阶段以及任何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基于学生发展指导的“语文+”学科融合课程模式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有效地提升课程融合教学的作用,就要不断完善跨学科教学的评价。

有效的评价不仅可以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方式弥补。还可以使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寻求教师的帮助,不断地提升,不断地获得进步。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完善跨学科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环节和学习内容来制订评价的表格。采取多角度和多方面的评价来完善评价方式,可以邀请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的教师、家长、学生进行评价,根据评价表格中的打分来评估学生在学科融合教学中的表现。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不断完善。

教师在设置评价标准时,可以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学生在知识拓展延伸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能否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以此促进跨学科融合教学方案和设施的不断完善,促进学生的成长,帮助教师打造学科融合的高效课堂。

综上所述,基于学生发展指导的“语文+”学科融合课程模式建设对现阶段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分析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各个学科和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的目标,明确现阶段学生的定位,进行跨学科的教学融合,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让跨学科融合教学常态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卢秀芳. 学科融合项目驱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教学探索[J]. 语文教学通讯,2023(19):44-46.

[2] 戴山山. 学科融合视野下包装设计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J]. 包装工程,2020,41(S1):132-136.

[3] 李华. 基于学科融合角度的语文课程教学策略探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1):113-115.

[4] 钟恺. 开展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 广西教育,2022(35):49-52.

[5] 刘文贤,张燕.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 高考,2019(11):251.

[6] 黄晓梅. 高中语文学科融合生涯规划指导的实践研究[J]. 高考,2019(30):166.

[7] 周建强. 学科融合背景下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及实践[J]. 中小学教材教学,2021(03):58-61.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课程模式学科融合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
职业院校《税法》课程更新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