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燕 罗琳 严杰
摘 要 数字化为全球教育发展带来契机,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我国教育不断走向世界。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加快推进教师数字化转型、促使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有效落地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数字教学平台、推动了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带动了师资培训提档升级和数字资源共享共建。但从实践情况来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培育仍面临着教育数字思维理解不系统、数字赋能教学创新不深入、数字教学资源配置不完善等困境。基于此,提出提升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实践路径:坚持理念先行,以系统思维引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应用至上,以教学改革创新赋能教育数字战略;系统归集,以数字化资源激活教师数字化生态。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教师数字素养;现实困境;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35-0071-05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赋予了教育数字化在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领域改革中的重要使命。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引领中国教育现代化[1],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2]。教育数字化关涉到教育系统的各个层面,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应用范畴。教育数字化转型既是将快速更新迭代的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中以实现技术变革,也是对传统教育模式和理念的重新思考,以此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手段、目标和评估体系等实现多方面变革。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在数字化环境下,教师只有具备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运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等方面的素养,才能更好地应对数字化时代的变化和需求,进而引导学生适应数字时代的学习与发展环境。因此,教师数字素养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践行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一、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
在2023年2月召开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继而引出了如何准确测评教师数字素养、如何有效提升教师数字技能等问题[3]。尽管该文件未对各个类型学校教师的数字素养进行标准划分,但实际上,与基础教育阶段和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相比,高职教师的数字素养在普适性标准的基础上呈现出“因人而异”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决定了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独特性。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的内涵主要体现为“三个指向”,即指向关键能力的职业教育、指向经济产业的职业教育、指向创新发展的职业教育[4]。从教育对象的角度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指向关键能力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教师需要更加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数字化转型获得关键能力并提升实践能力。从课程设置的角度看,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通常以指向经济产业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因此,高职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性质和经济产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字技术手段,以提升教学效果。从教学模式的角度看,数字化转型带动教学模式发生变革。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中,高职教师需要具备创新发展思维,选择适合的数字技术手段和数字化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理与实”的有机结合。此外,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高职教师还需要获取和整合大量的教学资源,并确保这些资源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兼具实用性和实践性。
综上,通过不同的角度分析发现,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求高职教师在提升数字素养过程中既需要达到普适性标准,还需要具备指向关键能力、指向经济产业和创新发展的特定素养。因此,本文中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是指高职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中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以及通过数字技术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创新教育方法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并通过紧贴经济产业,促进并持续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持续提升自身专业发展和适应职业教育需求的意识和能力。
二、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契机
数字化已经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我国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5]。在教育数字化战略、数字技术迭代升级的外在推动力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的双重作用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已经迈入数字转型的快车道。
(一)数字教学平台赋能
由于数字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高职教师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教学资源。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推进,各级政府和学校通过建立和使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MOOC、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等,为高职院校师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数字教材、课程教学视频以及拓展学习资料等数字资源。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数字教育平台,掌握数字化教学工具、网络传播技能、在线课程设计等能力,开展网络教学和在线授课等活动,进而达到数字素养和教学质量“双提升”的效果。
(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最显著的特征表现为与产业的紧密结合[6],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必须紧密结合产业需求,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职业院校提供更多基于数据和网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为了满足数字化时代教学的需求,高职教师需重构课程内容并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学生学习动机。通过虚拟仿真、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方式方法,关注和回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从而不断缩小数字鸿沟,更好地实现“定制化”教育。
(三)师资培训提档升级
数字化时代催生了更高的职业教育教学要求,把教师数字素养发展过程融入课程改革全流程,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是教师培训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7]。因而,唯有在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基础上,才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教学需求,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教师需要通过专业培训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和教育方式,掌握最新的数字科技和教育理念,建立自己的数字教育思维体系,积极投身于数字化教育实践和创新。各级政府和学校需通过加大数字教育培训投入力度等方式不断提高高职教师数字素养。
(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数字教育平台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教育资源的共享更为高效便捷。数字高校集群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共享共建的优势,成功打破了传统高校之间孤立存在的现象,实现了高校之间的多元链接、多模态交流和时空互联[8]。高职院校教学本身具备技能性、应用性和实用性等特征,这使得数字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更为迫切。借助数字化平台,高职教师不仅可以在平台上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而且可以学习借鉴其他优质教学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在资源共享的背景下,通过加强对线上资源的监管确保教学全过程的规范性和可靠性,为高职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提供保障。
三、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现实困境
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并涉及到不同层面的内容,如何转型成为教育数字化实践面临的现实迷思[9]。在日趋完善的顶层设计和不断迭代的技术强力支撑作用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绩显著,但受限于庞大受教群体、复杂教学内容、终身培育需求和参差教学环境等现实条件,在高职教师群体中仍然存在对教育数字思维理解不系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深入以及数字教学资源配置不完善等问题,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均指向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
(一)数字教育思维理解不系统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个复杂命题,单线式的思维显然并不适用该命题,必须以多维、发展的思维审视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进程[10]。当下,高职教师对数字教育思维理解不系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乏对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应用的深入了解。由于过去教育体系中数字化技术应用相对较少,加之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且变化快速,导致一些高职教师没有及时掌握最新的数字化工具和知识,从而对数字化教育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二是未能深刻认识数字时代下的学习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转变。数字时代的教育思维与传统教育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教育数字化情境下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更注重个性化、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实践探索。然而,部分院校教师未能及时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策略,故数字化教学改革也未能取得预期成效。三是未能掌握有效的数字技术管理和操作方法。现代数字技术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高职教师应肩负起对信息和技术资产有效管理和运作的责任,但部分教师囿于诸多现实因素,未能掌握基于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管理技能,导致出现管理效率不高的现实状况。因此,高职教师应及时更新其数字化教育的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四是对数字化教育内容挖掘能力不强。由于数据信息量大,高职教师难免会因为缺乏良好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而无法挖掘出足够有价值的教学信息,从而对有效开展数字化教育产生疑问或缺乏深刻理解。总之,如果高职教师对教育数字思维的理解不系统,尤其是未能将数字思维、技术伦理与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有机整合[11],则会导致在数字化工具、数字教育理念、数字教育管理和数字教育内容等方面出现问题。因此,高职教师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与培训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和数字思维。
(二)数字赋能教学创新不深入
数字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12]。然而,目前数字赋能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并不深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未能充分发挥数字化工具的功能和价值。数字化工具可以为高职教师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技术能力,部分高职教师可能仅使用有限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这些工具的潜力。二是未能充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教育数字化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并且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但部分高职教师仅将数字化工具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未能真正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三是缺乏针对性的数字教育培训。数字教育的应用需要高职教师具备相应的数字素养和技术能力,在数字教育培训中,一些教师可能尚未接受到有针对性的培训,故应用效果不佳。四是未能与课程深度融合。数字化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创新和升级,但部分高职教师未能将数字化技术充分融入到课程中,导致数字化教育成为课程创新的“附属品”。总之,数字赋能教师教学创新不深入主要是高职教师缺乏数字素养、对数字教育理解不全面、应用意识不强等原因所致。因此,需要加强数字教育培训,提高教育数字思维,充分发挥数字化工具的功能和价值,以实现数字赋能高校的教学与研究[13]。
(三)数字教学资源配置不完善
不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对信息化教学的推进产生着不同的作用[14]。当前,数字教学资源配置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数字教学资源类型单一。由于教育数字化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许多院校和教师尚未充分了解各种数字教学资源的类型和用途,因此可能选择的数字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单一,难以满足不同的课程教学需求。二是数字教学资源质量不高。在数字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标准不一、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导致数字教学资源难以满足高质量的课程教学需求。三是数字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只有部分院校和地區拥有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导致数字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偏低。四是数字教学资源更新不及时。由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教育资源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更新和升级,但一些院校未能及时更新和升级本校数字教育资源,导致数字教学资源的有效性难以保证。五是数字教学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数字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但部分高职教师尚未充分理解和掌握数字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仅局限于使用数字教学资源的基本功能,数字教学资源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总之,数字教学资源配置不完善主要体现在资源类型单一、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更新不及时和未能充分利用等方面,需要从诸多方面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挖掘教学资源[15],加强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四、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