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及其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基于教育数字化发展,推进教育教学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我国高职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针对数字化教学存在的资源供给有效性不足、教学评价客观性不够、专业教学适应性不强等问题,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探索构建了平台支撑、数据循证、教研共生的高职院校精准教学模式。
第一,打造基于数字校园的泛在智能教学环境,以平台支撑提升资源供给有效性。立足数字校园,推动数字化资源及其平台建设。夯实数字基座:融合多元业务系统,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单点登录,支持多终端、一站式访问,畅通数据接口,形成财院数据中心;构建泛在资源:校企联合共建在线课程,对接课堂教学资源、实训资源、竞赛资源以及图书馆各类自主学习资源,形成财院网络学习资源中心,实现资源全覆盖全贯通;打造智能平台:基于“财院云”服务,自主研发数据实时采集系统,推进教学数据自动采集;搭建诊断与改进平台:实时关注教学动态,全面跟踪教学过程,进行预警与诊断;引入课堂视频分析云平台:聚力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全景解构教师课堂表现。以各类智能平台助力泛在数字资源精准推送与高效应用,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
第二,探索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以数据循证保障教学评价客观性。依托泛在智能教学环境,面向学习全过程构建学习行为大数据,推进精准化教学。确立精准目标: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对应的问题,再将每个问题分解、细化为可以量化描述的小问题;进行精准干预:判定目标是否达成,析出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干预;实施精准评价:借助学习分析等关键技术,多维度分析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特征及其过程表现,生成学生学习精准画像,因材施教,得出客观评判;开展精准预测:综合分析各个阶段的学习表现数据,生成基于时序的学情档案,据此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学习发展,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对策。通过“四个精准”循环推进,将数据循证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保障教学评价的客观性、精准性与可靠性。
第三,建立面向持续改进的教研共同体,以教研共生增强课程教学适应性。聚焦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团队发展与课程迭代。专数融合共建团队:立足数字化教学实践,加大校内计算机类专业教师的跨专业协作,以名师工作室等人才工程为支撑,面向在線课程建设、教学平台开发以及学校传统专业数字化改造升级等任务,对接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推动团队专业化和数字化融合发展,形成“专数融合”的教研共同体;科研反哺教学创新:联动课程与课题,围绕个性化推荐、学习分析、VR场景、智慧教育、泛在学习等支持精准教学实践的理论、技术、方法,开展持续专题研究。同时联合行业企事业单位,推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促进教学平台优化,反哺教学改革实践,实现教学与科研共生共长,增强教学的数字适应性。
(案例来源:江西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