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群弟 龙欢
摘要:布依族古歌源于古代的布依族神话传说,它被称为布依族人民口头的“百科全书”。布依族古歌中蕴含着布依族人民的思想,以“歌”的形式体现父母或者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告诫和劝导,因此,布依族古歌在传递布依文化和维护布依族家庭和谐等方面有很大作用。然而,在大数据的冲击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下,民族文化逐渐泛化,布依族古歌也面临着消亡的危险。现代研究者急需对布依族古歌进行收集、整理和保护,充分挖掘布依族古歌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分析整理出其中可被当代家庭教育所借鉴学习的地方,对其先进思想进行继承,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交融,焕发出新的生机。
关键词:布依族;布依族古歌;家庭教育思想;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教育;探究目的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5(a)-0103-05
Exploration of the Modern Inherit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Thought in the Ancient Songs of the Bouyei Ethnic Group
Abstract: The Bouyei ancient song originates from the ancient Bouyei myths and legends. It is called the oral "encyclopedia" of the Bouyei people. The Bouyei ancient songs contain thoughts of the Bouyei people, and in the form of "songs", parents or elders admonish and advise thei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Therefore, the Bouyei ancient songs play a great role in transmitting the Bouyei culture and maintaining the harmony of the Bouyei family. However, under the impact of big data and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new media, the national culture has gradually become widespread, and the Bouyei ancient songs are also facing the danger of extinction. Modern researchers urgently need to collect, sort out and protect the Bouyei ancient songs, fully excavate the family education thoughts in the Bouyei ancient songs, analyze and sort out the places that can be learned by contemporary family education, inherit their advanced ideas, and organically combine with modern education, so that they can blend with each other and glow with new vitality.
Key words: Bouyei nationality; Bouyei ancient songs; Family education though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Modern education; Exploration purpose
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布依族是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了布依族人民酷爱唱歌的性格,其民俗习惯、文明礼貌、行为规范、思想观念等都是以传唱的方式一直流传至今。其中布依族古歌中就蕴含了许着布依族的家庭教育思想,在言行举止等方面均有体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讲道:“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1]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一生中接受其他教育的基础,“整齐门内,提撕子孙”[2]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是家庭的延续,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所以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布依族古歌中所蕴含的值得借鉴的家庭教育思想不应遗忘,应将其中蕴含的育人因子与现代教育相融合,促进我國家庭教育的发展。
1 布依族古歌中家庭教育思想的探索
1.1 重视教育启蒙,崇尚聪明
古老的布依族先民已经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和布依族社会发展的影响,让布依族儿童在家里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的熏陶。在布依族传统的民间建筑里有专门供孩子们读书学习的书房,母亲在书房中教孩子们唱古歌、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和社交的基本礼仪。女孩子则教导她们织布、绣花等,男孩子则教导他们读书学习。布依族人们在表达对新生儿的祝福时,也寄托了对布依族儿童将来的期望,正如《背带歌》中唱道:“女孩她心灵手巧。男孩他知书懂礼。”女孩主要是教导她们操持教务、心灵手巧、孝敬老人、相夫教子;而男孩子主要训练他们身强体魄,知书达礼,通晓礼节。黄德林在《文化生态视野下布依族古歌生存价值研究》中谈道:“布依族除夕当晚,首先,以丰盛酒菜供奉祖先,然后燃放爆竹,合家守夜直到天亮。正月初一天刚亮,布依族姑娘们拿着煮熟的粽子、三炷香、三张纸钱、两个杯子,打着火把或灯笼,挑着水桶争先恐后地到井边挑第一担‘新年水回家,这个水又叫‘聪明水。姑娘们边舀水边唱“卖丑、卖愚、卖聋、卖哑,换得聪明,唱完后,放鞭炮,烧纸钱。教育人们要崇尚聪明”[3]。如此看重家庭教育,这也是布依族人们勤奋努力,历时历代人才辈出的原因之一。
1.2 积极向上的家庭伦理观
布依族古歌中蕴含着独特的家庭伦理观,有助于处理纷繁复杂的各种家庭关系。布依族古歌《布依族嘱咐经》以训诫、嘱咐的形式记录了去世的母亲对儿子、女儿、媳妇、女婿的教导。比如,其中借由死者的口吻对女儿叮嘱,嘱咐未出阁的女儿到了适婚的年龄就要成家,成了家不要往娘家跑。与家里的长辈在一起生活时,要注意礼节和言行,这才会有好媳妇名声。“母亲宝贝女,该成家就成家,该恋爱就恋爱,成家就在家,谈恋爱不要谈到黑,遇到坏男人。家里有长辈,家里有亲戚,不要站对面,家里有伯母,家里有叔娘,不要高声笑,边捂嘴边笑,好名声传外”[4];对媳妇的劝诫和嘱咐,叮嘱年轻的媳妇,要勤劳操持家务,要节俭,吃饭的时候不要坐在家里的“上席”等。
1.3 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一定社会或集团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它是一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内在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道德规范的教育也是布依族傳统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家长通过言传身教、谚语、民间故事、传说、家训等形式灌输传统的道德观念。例如:布依族家庭在教育幼儿要孝顺父母老人时,经常说不孝顺父母的人是要挨雷劈的!这种说法源于布依族自古流传的民间传说。
1.4 文明礼貌教育
“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蘖也”[5],文明礼貌值得重视。在布依族家庭中,母亲偏重教育女儿,父亲偏重教育儿子,特别是教育儿子对女孩子说话要客气,要互相尊重,不准讲不文明的话,对后代的教育可分为故事教、婚教、丧教等。故事教即通过一些尊老爱幼、尊兄爱弟的故事来教育孩子,如《神仙岩治恶人》《狗犁田的故事》《张李与张笑》都是讲孩子孝敬父母、哥哥照顾弟弟的好处,以及苛刻父母、虐待兄弟的恶果。婚教指父母对子女就婚后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指导和教育。丧教指通过逝者葬礼过程中的一些仪式、唱词,对小辈进行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教育。此外,布依族家庭在进餐时也有一定的讲究。吃饭时,总是让老人先上座,还要给老人拈好菜,老人吃得好,晚辈们才开心。给老人敬酒敬茶时,要先奉长者,用双手捧送到他们面前。给老人盛的饭不能太满,斟的酒不能过多,否则就是失礼。如果骑马或坐车遇到长辈迎面走来,要下马或下车,并点头致意,让其先行,这种习俗,称为“下马礼”。这种文明礼貌的教育扎根于布依族人们的思想中。
1.5 布依族中的勤、俭教育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力维艰。”[6]布依族人也是非常注重勤俭的教育,他们崇尚劳动、鄙视懒惰,热爱劳动、勤劳勇敢的人会受到尊敬,而懒惰、好逸恶劳的人则会遭到唾弃。小孩从懂事起,布依族家长就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民间谚语让他们热爱劳动,如“勤人抢天晴,懒人雨天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7]等。而且布依族男孩从小要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种庄稼、放牧等;女孩则要学会绣花、纺织、做家务、干农活等。布依族还有一个“吃新节”的节日,是布依族节日中唯一不带荤的素食祭祖节日。“吃新节”体现了布依族人们在生活中崇尚节俭、勤劳持家的节约理念,它不仅是庆祝丰收的节日,而且是一次以家庭为单位的“忆苦思甜”再教育的节日。在“吃新”饭后,一家人坐下来听老人讲种子的来历、讲孤儿苦难的故事、讲耕种的方法和经验等。老人不但教育子女要懂得“成由节俭,败由奢”[8]的道理,从小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还特别教育女子要热爱劳动,要不怕苦,不怕累,要做到“插秧不怕天下雨,打谷不怕大太阳”,这是布依族吃苦耐劳、忠诚朴实、勤俭节约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2 布依族古歌中家庭教育思想的现代继承
布依族古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仍旧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和借鉴意义。
2.1 以孝为先,尊老爱幼的淳厚家风
2.1.1 尊敬老人
“百善之首孝为先,尊老爱幼家教严”[9],尊老爱幼是我国传统古训。孝顺父母和长辈是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重要的,且占据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个家庭优先传承的优良家风。布依族的古歌强调孝道思想,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天上雷公大,天下父母大”“饮酒先敬父,吃肉先敬兄”“山大长杂草,人大养父母”等布依族古歌在民间流传甚广。布依族古歌内容在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具体而且细致的行为规范,从行为到言语均有细则。子女、晚辈若有不敬长者的言语行为,就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即使家境贫穷,也要尽心赡养老人,不得怠慢。
2.1.2 爱护小辈
布依族古歌中对“爱幼”的思想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孔融让梨”[10]的故事教育着我们不仅要尊敬孝顺老人,还要做到爱护年幼的孩子,要在每个家庭甚至全社会营造尊老爱幼的淳厚家风、民风。布依族人认为:“家教不严,祸害子孙。”布依族家庭,从孩子出生、成长到能够独立生活,无处不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体贴。每年新年到来时,无论家境有多困难,都要给孩子制备一套新衣。在宴席上,好吃的东西,如扣肉、鸡腿等通常要专门留给孩子。春节期间,布依族有打糍粑过节的习俗。普通的糍粑有碗口那么大,但每家每户都要打几个特大号的糍粑,留到开春打第一声响雷时再吃。吃之前,先将糍粑拿到小孩的头顶绕几圈,边绕边小声念叨着一段话,大意是老天保佑孩子,做错了什么别责怪他;希望雷公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一切平安。
布依族中的优良家庭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人们应当严格遵循客观发展规律,为孩子营造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2.2 赞美劳动,倡导勤奋的品质
“改天换地英雄汉,双手就是万宝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冷天不冻下力汉,黄土不亏勤劳人”“劳动最光荣”……中国人自古以来勤劳奋进,从不懈怠。勤奋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人们在劳动中获得满足感,也享受劳动带来的丰厚成果,在劳动中不断寻找自我与自然的关系。劳动创造幸福,勤奋开创未来,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劳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布依族古歌记录了布依族先民无数的劳动情景,歌颂了布依族先民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光辉事迹,赞美了布依族勤劳质朴的传统美德。布依族先民酷爱唱歌,歌声伴随着布依族先民的生产、劳动等活动,古歌不仅生动地再现了布依族先民生产劳动的场景,向后人传授生产劳动的经验,还向后人展示了布依族先民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勇于利用自然、顺应自然、挑战自然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赞美颂扬了布依族先民的劳动,教导后人要继承布依族先人的勤劳善良、勇敢朴实、热爱劳动与团结互助等优良传统。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各教育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三方教育合力,共同协调中小学生教育。教育并非朝夕可成,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布依族古歌有助于教育与自然、教育与家庭、教育与社会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对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使其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3 以和为美,依善行事的传统美德
在布依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单靠个人的力量想要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是不可能实现的。基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养成了布依族族群之间、寨邻之间、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以和为美的传统美德。这样的美德延续至今,加强了布依族人们之间的凝聚力。
古歌《起屋造房》这样唱道:“公公又把火烧旺,寨邻来友围坐塘旁,大阳偏西就谈论,月亮当顶还商量。坎上家伯出主意,对门的舅舅想办法:‘一个人的力量小,人多能把山推垮。快到四乡八寨请后生,把砍倒的大树抬回家。公公清早就起来,上寨走了到下寨:‘一石不能把墙砌,一不能把房盖。请众后生多出力,帮忙去把大树抬。众人真齐心,山抬木头,两人抬根檩,脊背弯得像鱼钩;四人抬根柱,走起路来扭扭。六人抬大梁,走起路来打踉跄,大气呼呼出,汗水股股消。棵条放下院,下院堆得抵满墙;柱头放上院,上院堆得抵屋梁;橡皮处堆,穿枋四处放,好比竹笼装鸡息,又像圈关羊。”[11]在布依族村寨里,起屋造房是大事。这首歌中传唱的寨邻之间“围坐火塘”从“大阳偏西就谈论,月亮当顶还商量”“四乡八寨的后生”出力,这都在告诫布依族后人在集体当中要紧密团结,要与邻里和谐相处,以集体利益为主,不要为个人的利益起纷争,以和为美。这对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城市邻里互助友好有一定的启迪。
2.4 尊重、礼仪化的家庭教育
我们国家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非常注重家庭中的文明礼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关于礼貌教育的故事。比如“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知文明、懂礼貌。一直以来,布依族人们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体现文明礼貌的教育。布依族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十分讲究言行举止的修养,尤其是相互间的称呼。人们相互交谈时,通常把“请”“老”“您”等字放在话语的前面,以示谦虚和对对方的尊敬。当相互遇到时,不论认不认识,都要热情、主动地打招呼,尊称对方后,才进行交谈。在跟别人谈话中,对他人用敬辞,对自己则用谦辞,如果在人面前不用尊称而直接谈话,会被视为不懂礼节,布依语称为“港盘”。在与年长者交谈时,都要自称“唯”(即奴之意),不能自称“故”(即我之意),“故”是对下一辈讲的,平辈则称为“发”(即我的谦称)。男女讲话,晚辈和长辈讲话,都要避讳,不能直呼对方的小名。在长辈和客人面前就座,更要注意自己的举止,忌跷脚盘腿。在坐姿方面的教育,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这是告诉人们要懂得尊重别人。
而在今天这些礼仪文化好像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已表现得不明显,越来越多的人不注重这些,觉得生活不需要这样的约束,这无疑是错的。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需要有自己的礼仪文化,任何时候都需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而这种传统的文化礼仪更不应该消失殆尽,人们应该有意识地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熏陶。如何用这些礼仪文化侵染孩子,家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长要在家庭中把这些民族礼仪文化一点一点地告诉孩子,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3 布依族古歌中家庭教育思想现代继承的目的
3.1 增强对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探究布依族古歌中的家庭教育思想,让人们对布依族的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去粗取精,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贵州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大省,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弘扬布依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各民族间形成文化交流和借鉴,促进民族价值的认同,体现出民俗价值和精神风貌,加深民族情怀。
3.2 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
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将优秀民族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教育的功用。借鉴布依族古歌中的优秀家庭教育思想,将其融入现代家庭教育中,促进家庭和谐,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健康成长。同时,也可将布依族古歌中的教育思想融入学校德育课程之中,促进现代学校教育和传统民族教育的共同发展。
4 结语
布依族古歌中的家庭教育思想体系庞大,内容庞杂繁多,凝聚了很多前人的经验、理念。在今天看来,布依族文化中存在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在某些方面已不适合时代需求,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促进贵州省家庭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使古老的布依族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扬。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家风建设[EB/OL].(2020-07-22)[2023-01-12].http://www.qstheory.cn/qshyjx/2020-07/22/c_1126 269757.htm.
[2] 庄辉名,章义和.颜氏家训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 黄德林.文化生态视野下布依族古歌生存价值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 黄镇邦.布依嘱咐经[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
[5] 戴圣.礼记[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
[6] 朱柏庐.朱子家训[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
[7] 冯梦龙.警示通言[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
[8] 韩震.美德照亮人生[M].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
[9] 王永彬.围炉夜话[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9.
[10]宋范晔.孔融传[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11]民间文学资料:第45集[M].贵阳:中國民间文艺研究会贵州分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