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之子李广田的诗性之思

2023-02-21 03:51邢晓雪路则权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诗意乡土散文

邢晓雪 路则权

摘要:李广田作为乡土文学作家,其散文创作主题大多是民间风俗、人文风情,以及故乡风景。他的作品充斥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质朴,看似用词简单平实,但每一处都经过了精雕细琢。他在《画廊集》中收录了大量以赞美自然风光和抒写乡土情怀为主题的经典散文,如《野店》《画廊》《秋雨》《黄昏》等,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和大量的景色描写,寓情于景,使读者能够明显感受到作者对于故土的思念和情感的寄托。同时,《画廊集》还包含了许多对于人物的描写,如《记问渠君》一篇反映了动荡年代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及底层劳苦人民的艰辛与无奈。而《画廊集》饱含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以及对自然风情的赞美和热爱,是现代散文殿堂中一条极具特色的乡村画廊。

关键词:李广田;散文;风俗风情;乡土;《画廊集》;诗意;朴野

中图分类号:I207.67;I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5(a)-0019-04

Poetic Thoughts of the Son of the Earth

—An Analysis of Li Guangtian's Gallery Collection

Abstract: As a writer of local literature, Li Guangtian's prose mainly focuses on folk customs, cultural customs, and the scenery of his hometown. His works are filled with a strong sense of life, with simple language and seemingly simple and plain wording, but every aspect has been meticulously crafted. In his Gallery Collection, he included a large number of prose pieces with the theme of praising natural scenery and expressing local feelings, such as Wild Shop, Gallery, Autumn Rain, Dusk, etc., using various artistic techniques and a large number of scenery descriptions, embodying emotions with scenery, so that readers can clearly feel the author's longing for their hometown and emotional sustenance. At the same time, Gallery Collection also contains many descriptions of characters, such as an article in Ji Wen Qu Jun that reflects the depression and hesitation of intellectuals in the turbulent era, as well as the hardships and helplessness of the working people at the bottom. Gallery Collection is full of the author's fervent longing for a better life, as well as his admiration and love for natural customs. It is a highly distinctive rural gallery in the modern prose hall.

Key words:  Li Guangtian; Prose; Customs; Local; Gallery Collection; Poetry; Simpe and wild

來自齐鲁大地的作家李广田有着山东人的质朴与豪迈,这一特性也体现在他的散文中。他的散文或多或少地透着淳朴与浑厚。他的语言精练,注意构思,平白直叙的语言中自然流露出精湛的艺术技巧。与“质朴浑厚”的艺术本色互为表里。20世纪30年代是李广田文学创作的早期,这一时期他的文学作品充斥着浓郁的乡土风情,从身边的琐事,以及对故乡的回忆出发,构建起“自己的小天地”[1]。作为一位散文家,李广田的散文作品既有诗的韵味,又具有小说的风情。在《画廊集》中,作者笔调悠然,叙事直白,有时描写乡土人文风光,如《野店》,有时描写童年的生活经历和身边琐事,如《画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散文以悲秋、伤感为主题,如《秋》《秋雨》《黄昏》透露出萧瑟与悲凉的情感。《画廊集》作为李广田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散文创作,具备乡土色彩的同时,还从主观视角出发,运用大量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了个人的主观世界与情感世界的统一。

1 朴野风光的真诚向往

李广田对乡土风光有着深切的热爱,乡间原野在他的笔下被赋予了诗一般的情韵。李广田的散文具有乡土文学的特性,乡土文学以突出纯美的人文景色为叙事主题,而李广田早期的散文则更加强调朴野自然的本色风情,“有一股泥土的气味”[2],《画廊集》更是深切表达了他对这种本色风光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野店》是《画廊集》中最具朴野色彩的一篇,描绘了北方农村的旷野天地。正如他在题记中所说:“我喜欢我这个朴野的小天地,假如可能,我愿意我能够把我在这个世界里所见到所感到的都写成文字,我愿意把我这个极村俗的画廊里的一切都有机会展览起来。”“朴野”和“村俗”直观地展现了李广田散文中具有浓郁生活气息与乡间色彩的生活画廊。《野店》全篇并未提及任何人物相关信息,比如野店、店主夫妇及众多旅客的姓名,文中只提到野店处于荒僻的村落,破旧简陋,看似这是一处无名的小店,但从多处细节中可以发现,这一无名的小店处处透露着温馨而又粗犷和豪爽的气息。

野店是朴野温馨的。破陋店门上的那副对联“荒村雨露眠宜早,野店风霜起要迟”,脱胎于《西厢记》中崔莺莺对张生的叮嘱之言,这样的对联贴在野店的大门上,意在叮嘱路过的旅客,夜晚的荒村雨露寒重,适宜早早睡觉,而在清晨野店多风霜,适合晚点起床。在荒村中风尘仆仆的旅人,看到如此破败的小店有如此温暖的对联,任谁路过都不免会感到一阵暖意。

店主夫妇是朴野温良的。“他们的颜色和语气,会使你发生回到了老家的感觉”,他们与旅客相处得十分融洽,对于客人的饭菜也管够,他们认为与每位客人都有着千里之缘,不管在哪一方面都不能让旅客们亏心。假如到了冬天,店主夫妇便会大方地用松枝和干柴生火,却不会另加火钱,温暖旅店的同时也温暖了每一位旅人的心。除此之外,每当有客人离开,他们会关切地提醒旅客是否有遗忘的东西,是否带够了盘缠,这种亲切和关怀给予人们家与亲人般的温暖。

旅人是朴野有趣的。到野店住宿的客人来自五湖四海,各个行业,有卖山果的、卖鱼的、推车的、挑担儿的、卖皮鞭的、卖泥人的、拿破绳子换洋火的、走方郎中等。这些旅客互不相识,却总能相互照应,说出慷慨义气的话来,谈论着志怪传说、货物行情、阴谋谣言,好像相识许久的老友,彼此谈天说地,十分快活。旅客们总是能结下深厚的友谊,在野店这一处静谧偏远的小天地,彼此推心置腹,忘却平日里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此处,从侧面表现出生活在都市社会的旅人们,每日充斥着心计、压力与小心翼翼,以及为了生计的劳累与无奈,而在野店他们放下了平日的包袱和伪装,在这里彼此交谈奇闻轶事,好不快活。这样的对比之下,更是突出了质朴乡土生活的舒畅和放松。“李广田正是按照这个诗画之美学统一的审美原则来营构他的散文作品的”[3],他运用质朴、从容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粗犷豪野的齐鲁风情画,描绘了乡间特有的静谧祥和的生活画卷,使人们感受朴实自然的田园风光。语言清新自然,拉近了人们与田园和自然的距离,感受到文字中自然流露的朴野的情怀。从《野店》可以看出,作者强调散文的真实性,文章处处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即使运用简洁、直白的语言,经过适当精炼和加工,也能表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

2 记忆故乡的深切思念

李广田在《画廊集》题记中谈到自己曾3次修改集名,從《悲哀的玩具》到《无名树》,最后想到《画廊集》。他说:“像我所写的那个荒僻村落的画廊,像我所说的,那座画廊里边的一些平常而又杂乱的年画,一样的,是我这些小文章。”因此《画廊》可以说是《画廊集》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篇散文。李广田将自己的童年记忆和生活经历融入《画廊集》中,赋予他的散文人性美和人情味,在情景交融中塑造了具有诗意和画意的风俗人景。《画廊》向人们展现了乡村村镇集市一派其乐融融的画面,镇子上洋溢着年前欢乐、祥和的氛围。散文开头就是一段简短的对话:“买画去么?”“买画去。”“看画去,去么?”“去。看画去。”描绘了新年临近,村民们兴高采烈前往画廊买画的场景,画廊里的画大多是年画,年画象征着新年的喜庆与吉祥,通过村民去画廊买年画的情节,表现了画廊对于村民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也表现了村民的喜悦和欢快。

过年之前,人们相约着买画、看画,有的人买年画来补墙,有的只是买来欣赏,闲暇时看着也很好玩。通过人们相约买画、看画可以看出,“画”成为人际交往的媒介,人们在买画、看画的过程中,彼此谈天说地,交流奇闻轶事,增进感情。画廊其实就是村子里一座破败的老庙宇,乡下人为了省事,把供奉的诸神都摆到一个地方了。“每逢人家有新死人时,便必须到这里来烧些纸钱,照例作那些‘接引‘送路等仪式,于是这座庙里就常有些闹鬼的传闻……据老年人谈,说是多少年前的多少年前,这庙里住过一条大蛇,雷雨天出现,力行路人所见,尾巴在最后一层殿里藏着,中间把身子搭在第二殿,又第三殿,一直伸出大门来,把头探在庙前一个深潭里取饮——那个深潭现在变成一个浅浅的饮马池了。”又谈到孩童对于《有余图》或《莲生九子》这类年画特别喜爱,而老年人则更加偏爱《老寿星》《全家福》《五谷丰登》或《仙人对棋》之类的年画。人们彼此讨论着画中的故事,讲着画的价钱。《画廊》全篇都表现出一种朴素、自然的生活特点。作者为把“这个极村俗的画廊里的一切都有机会展览起来”,在《画廊》篇中塑造了多处生活图景,如“年画”“古钟”“老庙宇”,好似一幅幅真实乡村图画再现于读者眼前,读者漫步在这画廊里,看到村民的兴奋与喜悦,他们在卸下一年的劳苦与疲惫之前,最后将房前房后、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最后的准备;透过破落的老庙宇供奉的神像与庙前的古钟,看到老庙曾经的恢宏与堂皇;透过一个个口耳相传的神话与传说,看到古老村庄的历史缩影。破败的老庙和古钟与古老的村庄相得益彰,成为画廊中独特而具有诗般韵味的风景画。

李广田“在乡土题材的散文创作中,将健康人性的探索寄于与当下相对的‘过去,以忆旧视角拉开了与现实世界的时间距离”[4]。在时代背景的侵袭下,李广田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路,生活的悲苦与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使作者产生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于是作者将对美好生活的希冀投射进童年的多彩回忆中、令他魂牵梦绕的故土中,在这片记忆中的神圣土地,作者向读者展现了美好、自然、纯粹的生活情调以及真实的人性之美。“显示了一定程度上的终极关怀色彩。”[5]这些乡村民间风俗、志怪轶事、乡村人的生活趣味共同构成了真实自然的生活图景,像一场平实无华的展览,将富有乡土气息的画作一一展现出来,给予观赏者浓厚的亲切感、熟悉感和美感。

3 萧索悲凉的寂寞情感

如果说李广田对乡间人文风情的描写属于山水田园诗作,那么对现实的情感抒发,则是羁旅感怀之诗思。李广田在求学期间,受到新文学运动的影响,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了书报介绍社,向进步青年介绍苏俄文学与我国进步文学作品,在一次反动军抓捕过程中,不幸被捕,经历了数月的折磨,在北伐军攻进济南时才得以释放。革命的失败加上狱中的惨痛经历影响了李广田的情感状态,也使得他的早期文风偏向忧郁和悲伤。因此,在《画廊集》中,除了大量充斥浓郁纯美自然之感的散文篇外,还有不少体现萧索、悲凉情感的文篇,集中表现了“寂寞”“秋”“雨”等诗一般的主题。“这类散文表现的阴郁情感缥缈不定,常常使用托物言志和隐喻等曲折迷离的表达方式”[6],如《秋雨》一篇中,作者在开头就渲染了一种萧瑟的氛围,“雨凄淋淋地下着”,以及“他坐在一间小屋子里做梦”,还有变成灰色的瓦屋顶,“凄淋淋”“小屋子”“灰色”,运用多种暗调词语来烘托阴沉的氛围,反映主人公压抑深沉的内心。作者运用大量环境描写渲染人物的内心活动,在氤氲的雨雾笼罩中,颇有一种内心深处溅落的不知是雨还是泪的伤感。再如《秋》中,以“‘秋——一个‘秋字把我全身冷透”做结,把悲凉伤感的内心尽显于“秋”字之上。通过主人公万叶君生活的失意与窘迫,影射了作者内心的彷徨与悲苦,万叶君与妻子都是无职业者,在家每天争吵,还要照顾孩子,生活变得越来越窘迫和困难,而万叶君不肯向熟人借钱,他自爱太重,也不允许妻子向朋友借钱。最后妻子离家出走,万叶君也离开家另寻出路了。作为知识分子却过着最底层人民的生活,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人们究竟何去何从,此文表达了作者寻找希望和出路的迫切心情。除此之外,还有《黄昏》一篇描写友人从几年前的生龙活虎、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青年变成一个不停抽烟、生活邋遢的沉默者。作者运用时空对比,描写了友人到城市生活前后的形象与性格的变化,表现了城市腐朽生活对人心灵的扼杀和身体的摧残。文中还大量运用环境描写,比如室内锈迹斑斑的铁盆、散落的书籍、湿漉漉的地皮,室外灰暗的天空、空中的孤鸟、肆意掉落的雨点,这些描写烘托了阴沉、孤寂的氛围和主人公内心的沉闷。通过主人公的内心挣扎,烘托出作者的不安与窒息,在这样静默的氛围中、沉默的气氛中作者的压抑与郁闷、彷徨与愁苦不言而喻。

4 悲剧命运的愤懑无奈

除了乡村题材,李广田创作的另一类主题就是对知识分子心理状态和生活境遇的表述。“李广田散文题材虽小,主题却普遍而深刻,作品中一直贯穿着的主题就是人对人物悲剧命运和优秀品质的关注”[7],同样作为知识分子的李广田对知识分子的身份和遭遇有着十分熟悉的认识和思考。李广田生活的时代正处于社会动荡、内忧外患、民族危亡之时,而这样的动荡持续了几十年之久,在如此的时代背景下,长期积郁的生活压力使知识分子迫切寻找生活和思想的出路。“知识分子是最容易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作用进行思考的一群人”[8],李广田正是通过对知识分子境遇和心理的描写,既表达了自身面对困境的苦闷和彷徨,也表露了知识分子群体在黑暗社会寻找出路的迷茫,以及腐朽社会给他们造成的创伤。如在《记问渠君》中,作者描写了一位有革命精神的青年问渠君,他聪慧、心肠好,同时也非常敏感,常被同学称作“林黛玉”,这种敏感多疑的个性也导致了问渠君后来的悲剧结局。由于发表过有关革命的言论,因此在反动派追捕革命党时,问渠君十分害怕,文中说到“自从国民党的军队来到之后,眼看到多少年轻人在那里卖朋友自首,他担心他也会被什么人指认,加以检举,病势就更重了些”,最终,问渠君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受到极度惊吓,最后离开人世。作者无法忍受收这一悲痛的消息,想象着问渠君死时的痛苦,留下已至残年的母亲,作者悲痛万分,感慨道:“我住在泰山山腰的一座古庙里,大概是大雨之后吧,山里的泉水,万马奔腾地向下驶去,发出吓人的声响,又加以松风呼啸,自己就像在海涛中夜行,草间萤火明灭,时有虫声如诉,这时候,我又想起问渠君那一副可悲悯的样子来了。”[9]作者在此处融情于景,用“奔腾”“呼啸”来形容自己情感的汹涌,这其中不仅蕴含着对故友的思念,还有对反动统治的愤怒与控诉。通过故友问渠君的死亡反映了当时年代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压迫下的恐惧、紧张的精神状态,也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对知识分子群体造成的打击和创伤。在政治动荡的背景下,作者无力改变现实,于是通过散文集中对现实生活进行描写揭露知识分子受压迫的现状,也从侧面体现出作者自身的悲痛、苦闷之情。

5 结语

李广田的散文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往往取材于自身经历,能够鲜明地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在《画廊集》中,他既表达了对各色人文风情的赞美与向往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控诉。从《野店》可以感受到朴野的自然风光和齐鲁大地的旷野风情;从《画廊》可以感受到贴近现实的生活情调;而以“秋”和“黄昏”为主题的散文篇则体现了作者独自飘零在动荡社会的悲痛与哀伤;从人物描写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知识分子出路的彷徨与探索。他曾在《画廊集》的题记中谈到,本意想把表现哀伤的散文诗篇删去,觉得这些篇章不符合乡土气息,但是作者悲伤的情调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懑与人文风情之美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李广田对乡土大地的赞美和思念之情,同时可以感受到“这位出生于齐鲁大地的地之子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10]。

参考文献

[1] 李广田.李广田文集[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

[2] 文学武.论京派文学的学院派文学品位[J].广东社会科学,2019(5):157-164.

[3] 李建秋,鮮益.诗画移情与自然本色——李广田散文美学评析[J].中国文学研究,1994(2):78-83.

[4] 秦林芳.从圈内到圈外——论抗日战争前后李广田思想的嬗变[J].思想战线,2006(5):114-119.

[5] 陈啸.人性的地平线——论李广田散文的形而上追索[J].名作欣赏,2011(26):136-138,150.

[6] 仇海霞.李广田散文的“情调” ——以三四十年代创作为中心[D].南京:南京大学,2016.

[7] 马艳.新变与坚守——论抗战时期李广田的散文创作[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2.

[8] 刘岩.论抗战后李广田散文中隐忍的诗意[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06.

[9] 李广田.画廊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10]田雨霖.论李广田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诗意乡土散文
诗意地栖居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冬日浪漫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乡土中国
被耽搁的诗意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