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佳丽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与世界各国教育之间的联系逐渐加深,不论是交流、合作还是竞争,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对外开放的深化推动着我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成为了当前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是实现中现代化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为此,本文从国际化的视野,从我国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对中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战略指明方向。从而从根本上加强校园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师资力量,开拓办学思维,不断创新,明确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实现质的飞跃。
关键词:国际化视野 现代教育 发展战略
一、各类教育统筹发展,构建幸福的现代教育体系
1.基础教育强素质攀新高
着眼于协调均衡优质发展,大力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积极培植优质教育资源,把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普及度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好上学、上好学”的教育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部门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文化长廊等,从而为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质的环境。此外,还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度过的,良好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则能够深化学生的文化底蕴,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加强教师素质建设。对于在职教师,定期组织相关培训,通过专家讲座、经验交流、小组学习等方式让教师及时地了解教育发展的昀新动态,并且鼓励教师不断开拓创新,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对于新入职的教师需要开展教师专业素质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职业角色。为了促进素质教育的普及,教育部门应该做好师资力量的分配,保证优质师资力量分配的公平性。使得各个地区的基础教育得到普遍的发展、全面的提高。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应当深化学生评价机制的改革,打破传统的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的桎梏,建立全方位、历时性的学生评价机制,进而从多个角度提高学生的能力,并且推动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各级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充分挖掘各级阶段办学特色,大力实施“优生优培”“特生特教”工程,加强艺术特长生培养。通过差别竞争,实现教育错位发展。
2.职业教育扩规模建新业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应该按照“保证规模、优化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切实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现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壮大,大幅提升了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就业,因而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这为学生适应职业角色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是,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强,但是理论水平不高;专业素质强,但是综合素质仍有待于提升。针对这一情况,职业教育一方面需要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从而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得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成长为理论研究人员,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更高的水平上深化理论研究,指导实际工作,并且推动这一领域的创新发展。此外,职业教育还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得职业院校的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地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社区教育、特殊教育抓提高重多元
现代教育,不仅要满足人的生存需求,还要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不仅要让正常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还要让特殊群体得到教育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应该更加重视特殊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为各类人群的幸福人生负责。发展特殊教育和社区教育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突出表现,教育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发展特殊教育,一方面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开展教育工作,为特殊群体提供平等的教育服务,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习知识,从而满足其求知的心理,也为他们战胜自我提供一个平台。另一方面则要重视特殊群体的心理疏导工作,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社区教育所服务的对象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尽管时间更为充裕,但是却有可能因为社会活动减少而出现精神萎靡的现象,因而,发展社区教育 ,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增强他们的幸福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社区大学应该设置更多的学科,例如书法、绘画、围棋、烹饪、花木养殖等,为退休后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学科选择。与此同时,社区大学可以考虑适时地开展一些集体活动,例如在中国传统节日到来之际,组织老年朋友开展联欢活动,进行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相声表演、书法展示等活动。号召老年人的亲朋好友参与其中,从而加强老年人和亲人的情感交流,减少他们内心的孤独感。
4.重视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
对于高等教育,应该与国际接轨,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形成国际化的视野。这样才能够顺应时代的诉求,才能够有效的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建设没有围墙的大学”并不仅仅是指大学不建设现实意义上的围墙,更是指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大学生是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储备资源,因此高等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科研能力之外,更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交能力及预见能力。高等教育阶段是我国教育的昀后一个阶段,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阶段。学生从进入小学开始就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开展社会实践的机会极为有限,因而对于我国的大学生来说,存在着理论知识极为丰富,但是实践能力极度匮乏的问题。为了妥善地弥合二者之间的矛盾,高等院校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也让学生尝试着印证自己学习过的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辩证思维。对于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社交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高校需要将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交际能力方面来,为学生进行交际技巧的指导,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快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在读大学生对社会生活比较排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导致他们在选择职业和进入职场时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不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做出恰当的职业选择,也不能处理好在职场上遭遇的种种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的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缺乏必要的了解,使得他们的视野受到局限,更不能有效地对社会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因而高校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及国际大事,邀请专家、教授莅临讲学,与学生分享如何把握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从而让学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并且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准确地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
二、内涵外延并重发展,校园成为师生的幸福场域
1.构建高点定位、同质同优的硬件环境
充分发挥创建的评估导向作用,校容校貌、办学条件正实现着“美丽的蜕变”。我省中小学多媒体、师生计算机配置、中小学图书、实验器材、音体美功能室器材等均达到省二类标准。所有学校均建有电子阅览室,建立了高标准的网络管理中心,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实现两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通过教育现代化创建,各校基本做到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活动场所一样好、幼儿教育一样优。同质的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一样地幸福成长。
2.锻造师德过硬、师艺高超的教师队伍
学校之强,强在教师。为了提高教师道德和业务水平,开展十佳师德标兵、十佳教育感人事例等评选活动,为教师树立可学、可亲、可敬的榜样;建立优秀教师和管理干部出国培训考察制度,先后有多名教师走出国门;组织大中小学校长分批赴各大名牌学校进行名校学习,锻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教师们充分享受着专业发展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
3.加快特色鲜明、品牌彰显的内涵建设
围绕教育现代化,立足内涵发展,深化教育品牌创建。实施了“教育创优、校园提品、精致管理”等一系列内涵提升工程,引导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特色项目和载体建设,逐步形成办学特色,铸造教育品牌,使学校实现多元化导向、特色化呈现的均衡发展态势。实行常态调研校校行、推门听课制度、片区教研联动,充分发挥教科研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通过“书香校园”、校园竞技、社团活动、体育赛事等,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激发学生活力,让校园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三、创新创优同步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铺路奠基
1.创新教育发展机制,重组教育资源结构
我国从总量的追求向改善结构和提高质量转变,从单纯追求“做大蛋糕”向怎样“做好蛋糕”和“分好蛋糕”转变。通过开设“名师大讲堂”等网络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优质的教育。采取强弱联合,实行集团化办学模式。以机关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依托,优化重组幼教资源,成立幼儿教育集团;成立相关教育集团,集团内资源共享、管理共建、教师互派、教学互助、捆绑考核、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大力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程,城区学校分别与农村学校进行结对共建,成立教育发展共同体。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消除了各种差别,让学生获得教育公平的幸福。
2.创新教师交流制度,优质师资全面均衡
应该建立健全区域内城乡、校级教师交流制度。把骨干教师的均衡配置作为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集团内牵头学校骨干教师按照该校骨干教师总数的 15%进行交流;教学点与中心校教师按 50%~80%进行“点面交流”,昀终实现以乡镇为单位的内部师资均衡;选派城区高级教师、中层教干到农村边远薄弱学校任教和挂职,促进城乡之间师资均衡和管理理念均衡。优质均衡的师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发展保驾护航。
3.创新职教发展方式,增强职教办学活力
实施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迫切需要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职教的创新发展,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坚持像办普通高中教育那样大办职业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强化内涵建设,培植优质职教资源。围绕各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专业,重点建设适合本地的特色专业,推进校企合作,实现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相对接,让职业教育成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创业型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为加强专业建设,各校注重加强校企合作,成立冠名班,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条件。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使培养出的高素质劳动者拥有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幸福人生。
4.高校与国际接轨,提高高校办学质量
(1)树立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发展理念
树立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发展理念首先需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主题宣讲的形式,让师生尽可能多的了解到开展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大意义。另外,高校还需要充分发挥网络的宣传作用,将实现高校国际化交流互动发展的信息快速传递到师生中。进而通过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高校师生的全面参与,形成高校师生共同推进国际化发展的共识,从而实现努力打造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特色。
(2)创新国际化新形势下的教育外事工作
创新国际化新形势下的教育外事工作需要为教师服务,帮助教师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创造条件。二是要为学生服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海外留学、文化体验等等方面的积极性。三是要教学及科研服务,实现高校办学水平以及科研研究层面的提升。四是要为高校学科建设服务,提升高校学科的发展水平。昀后,需要为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服务,提升高校的影响力,从而创设良好的国际化发展环境和学习氛围。
(3)以学科为核心建立国际化教学与科研平台以学科为核心建立国际化教学与科研平台首先需要通过学术组织强化学科的国际化交流合作程度,稳固合作平台。通过邀请国外学者开展讲座,国内教师出国学习等方式,增进对国外学科教学及科研的了解,并且更具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吸收国外学科教学及研究的优秀成果,从而为我国学科教学及科研的开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其次,需要选择部分学科与国外合作实施人才项目的培养工作,以优势学科为媒介,借此来构建对外读研的机会,从而吸引国外同行来校进行交流与合作。实施人才联合培养,是对国内外交流方式的进一步深化,有助于加强学科教学及科研的系统性,为学科教学及科研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及实践机会。再次,需要以强化高校品牌建设工作,提升特色专业的特色程度,对于理、工、农、医的各个专业,需要对某些具有特色专业的高校加大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支持,突出高校的办学特色,打造高校综合实力突出的专业。昀后,需要选择性地进行区域经济市场调研,方便后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满足区域人才的需求,进行更深层次的带动高校学科建设及调整的效率。例如,某些地区经济类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那么该地区的高校可以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类专业,并且注重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一方面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另一方面则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生安排到用人单位见习和实习,从而发挥地域优势,为培养市场需求量大、专业素养高的优秀人才。对于这一策略,每个地区需要因地制宜,发挥市场调研的作用,将市场调研结果作为参考,经过深入研究,确定本地区高校应该着力发展的专业门类,从而为满足市场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在“幸福感”和“幸福指数”日益成为通用的国家和地区发展指标的现实语境下,“幸福教育”有着深厚的民意诉求基础。让教育充盈幸福感,这不仅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我国将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为契机,坚持普教和职教协调发展、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城市和农村均衡发展,数量和质量同步发展,全力构建幸福教育工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服务和谐社会进程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庆,许国纯,胡晓清,张德强.地方高校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实践[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2]周密,丁仕潮.高校国际化战略:框架和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09).
[3]申珅,刘家枢.关于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6).
[4]韩雪梅.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3(06).
[5]张贯之,李仁方.拉美高校国际化实践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8).
[6]程宏云,吕新生,赵倩青.安徽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