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桐
摘 要: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不仅是对新《课标》的深入理解,更是对教学实践的创新探索。在众多的教学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站在了必修课程的前沿。它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更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本文旨在揭示这一任务群独有的教学内核,列举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4.041
文学,作为语文教学的精髓,历来承载着传递知识、磨砺思维、丰富情感的重任。在高中阶段,阅读与写作教学,不仅关乎语文素养的提升,更关系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将引导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自由遨游,不仅触摸到知识的表层,更能潜入思维的深海,捕捉到思想的精髓,实现知识与能力、思维与情感、审美与批判的和谐统一。
一、“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应用价值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们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的语言表达。自古以来,文学阅读一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时代、不同文化的人们都在书写和阅读中寻找精神的滋养和情感的共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引入并非仅为了传承文化或满足学科知识的要求,更在于它们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深远影响。
文学阅读不单是对语言技能的锻炼,它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情感体验、社会认知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今时代,虽然文学阅读的某些社会文化功能似乎被现代媒介和其他学科所取代,但在培养语感、丰富情感体验、提升审美品质等方面,文学阅读的价值并未减弱,反而显得更加重要。通过语言建构出的独特世界,如爱丽丝的奇幻之旅、小王子的星际漂流,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逃离现实的空间,更在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精神力量。
在此过程中,写作任务群成为文学阅读的有益补充。通过写作,学生能够将阅读中的感悟和思考转化为具体的文字,这不仅是一种对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是对个人思想和情感的探索与表达。写作任务能够引导学生们在不同的文学形式中自由游走,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从而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力。这种从阅读到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的创造者转变的过程,它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更促进了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为个体提供了一种独立于现实的精神体验。在文学的世界中,青少年能够体验到与日常生活不同的情感和思考,这种体验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审美能力。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这种审美体验至关重要,有助于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有效整合和应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特征
1.实用性
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应局限于文本解析,其更深层次的目的是通过文学的镜头帮助学生观察生活,通过语言的练习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实用性意味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结,教学方法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其在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找到与自身成长和未来发展相关的联系。
“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实用性还表现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及时代背景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并设计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的任务。这些任务应当促使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出可应用于现实生活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责任感的人。
2.互动性
互动性贯穿于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每一个学习节点。它不仅仅是阅读和写作过程的外在交流,更是思想和感悟的深度碰撞与融合。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被鼓励以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眼光深入研读文本,使得学习成为一场富有活力的思维之旅。
教师在设计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征,创设多样化的互动场景,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互动性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将个人理解与他人观点进行比较,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尊重。
三、“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1.合理组合任务群文章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是一种有机的教学设计,它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文学视野和精准的教学判断力。此策略的关键在于筛选和组合那些能够相互映照、共同发挥教育功能的文本,构建起内在逻辑性强、主题明晰且能够相互辉映的文学阅读和写作网络。
在执行任务群教学策略时,教师不仅要理解单篇文章,更要慧眼识珠,将多篇文章整合为一个富有内在关联的整体。例如,教师不再简单按照诗歌的时代划分进行教学,而是通过跨时代、跨文化、跨体裁的文本组合,按主题归类,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文化学习意识。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将《沁园春·长沙》与《青春的裙裾》《青春颂》及《少年中国说》纳入同一个任务群,不同作者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展现了青春的多重面貌和精神图景,使学生在跨越时空的文学旅程中感受青春的力量。
此外,教師还应在教学总体目标的指引下,挑选适合的课外读物,以确保所选文本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例如,笔者以“珍爱生命,面对未来”为主题,构建起《我与地坛》《热爱生命》和《敬畏生命》的任务群,不仅展现了生命的宝贵,还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到面对挫折和困境时应有的心理素质。
在组建“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时,教师应展现出创造性和包容性,让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领略古今中外的不同风景,理解多元文化的价值,同时,这也为他们建立起对文学的深度认识。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体验,更使他们能够在不同文学形态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深化对文学及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理解,培养出具有语文学习能力的高中生。
2.明确群文阅读教学目标
在实施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策略中,明确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一过程要求教师不仅能够深入文本本身,更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背景,以及新课改的精神,综合分析并制定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目标的设定旨在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深层次的意义,促进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性和内在逻辑的理解,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双重目的。
任务群教学不是简单的文本堆砌,而是要探讨文本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教师在任务群的设计上,能够细化专题,将其分解为可操作的小议题,使学生能够在讨论和理解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在以“人物思想与写作手法”为主题的学习任务群中,教师可以选择《反对党八股》和《拿来主义》这两篇文章,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主旨,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同样,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散文作品中的思想和主题,如《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这样的经典之作,促使学生进一步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手法。通过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教师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文学作品的整体认识,还能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穿行,从而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策划者和导演,而非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他们需要精心挑选和组织文本,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学习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自由发表见解,最终形成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充分展现任务群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差异性,更能够确保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率。
3.构建深度阅读支架
深度阅读支架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阅读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其中包含了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解读、情感主题的挖掘以及文学价值的多维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将知识的价值重新定位于学生的个体认知和发展需求之中,而不仅仅是对学科内容的传递。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个体经验出发,将学生预习的知识与新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这种情境能激发他们对作品情感的深入思考。例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样的经典文本,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勾画圈点等阅读技巧,创设品味鉴赏、审美评价的任务,搭建起一个深度阅读和探究的支架。在此基础上,学生将被引导阅读名家批注版的《水浒传》,通过这一过程,他们不仅能够练习精读、略读和评述等方法,而且能够深入理解和归纳文本中的人物刻画和描写技巧,进而体会小说的文学、美学价值。
此外,深度阅读支架的建立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服务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整体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转化为写作的灵感和素材,从而实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共同提升。
总而言之,深度阅读支架的建立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一个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深入思考和创新表达的教学过程。这一策略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他们在语文学科乃至未来的学术探索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4.运用“补白法”以写促读
运用“补白法”开展教学源自艺术领域的“留白”,在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本中的空白或未明确阐述的部分作为提高学生想象力的空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更成为文本意义的共同创造者。
“补白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引导学生超越文本的表面,进入作者的思维深处。教师通过设计让学生对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和创造性书写的任务,从而推动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一过程中,学生被鼓励发挥主观能动性,填补文本中的空白,使抽象的文学作品具体化,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例如,在教学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练习,让学生想象并书写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时的内心独白。这样的写作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并体味其中的忧愁与纠结。在这个任务中,学生需要紧密结合文本内容,通过对关键句的理解,探索陶渊明复杂的情感世界。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能会发现学生在表达陶渊明的情感时,或许能够较好地把握孤独与人生短暂的情感,但对于矛盾和纠结的情怀则把握不足。这时,教师需要在作业批改后提供及时的反馈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文本,抓住关键句,进一步挖掘文本深层次的意义。
通过这样的“补白法”教学策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度解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策略促进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展现,使他们能够在阅读与写作的互动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提高文学鉴赏和创作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不仅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帮助,更为他们人文素养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基于言语行动的融合教学策略
基于言语行动的融合教学目标是引领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积极参与学习,通过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积累经验,深化对语言的理解与热爱,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远离传统的概念讲授和知识传递模式,转而侧重于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进行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言语行动的融合策略强调学生作为行动者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在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展现自我。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构建支持学生言语实践的支架,通过创设情感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开展言语实践活动,运用言语实践方法,将教学策略融入学生的语言实践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以《祝福》与《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为例,文章通过主人公悲剧命运的鉴赏比较与评价任务,学生可以深入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冲突,激发对小说人物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通过写文学评论,掌握小说鉴赏的方法,从而在阅读审美与语言表达的行动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此外,教师还应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探究中,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言语行动。这包括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批判性分析以及个性化的表达。这种基于言语行动融合的教学策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学审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语文学习者。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个性化发展,这正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综上所述,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不僅限于文本解读,而是触及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笔者在较长时间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与分析科学可行的任务群实践策略,旨在遵循语文教学与学生发展的规律,推进任务群教学的真正落实,并在学生的文学阅读与写作实践中注入新的活力,使之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成为一场学术对话和思想交锋,引领学生在文学的世界里,寻得智慧源泉。
参考文献:
[1] 杜泽华《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中学生作文指导》2023年第16期。
[2] 黄磊《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策略分析》,《语文课内外》2021年第18期。
[3] 高笑旭《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策略初探》,《求知导刊》2019年第34期。
[4] 陈莉《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学习提示”使用建议——以“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教学为例建议》,《读与写》202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