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域下的小学劳动周课程活动设计

2023-02-19 05:29唐雯
求知导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

摘 要:結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以及实际的调查研究发现,劳动教育应成为幼小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文章提出,学校可以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周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利于幼小衔接的劳动启蒙课程活动。

关键词:幼小衔接;劳动周;课程活动设计

作者简介:唐雯(1981—),女,江苏省苏州市劳动路实验小学校。

2021年3月,教育部为深入贯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要将幼小衔接工作纳入义务教育,并重点实施对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教育。科学优质的幼小衔接有助于新入学的学生顺利开启求学之路。

一、幼小衔接,呼唤劳动教育

2023年8月初,苏州市劳动路实验小学校开展了2023级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暨新生校园生活初体验活动。在本次活动中,笔者通过家长访谈与观察学生发现:新生家长普遍重视幼小衔接,但是他们中的多数认为新生入学需要更多的知识准备,即做好幼儿园、小学这两个学段的课程内容、学业知识的衔接,还有小部分家长虽然在家进行了提前教学,但忽略了对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家长较为焦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孩子是否适应小学课堂学习,如上课能否专心听讲,能否积极回答问题,能否完成学习任务,能否跟上学习进度,等等。在实际的体验活动中,一年级新生呈现过分依赖成人的帮助的特点。如在教师示范归置自己的物品、收放水杯等简单劳动后,学生仍存在不能独立完成的情况。通过访谈发现,一年级的教师更关注初入学的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指导要点》)中的“生活适应”部分提出:“入学适应阶段,儿童会遇到更多需要独立应对的生活问题;自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儿童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因此,劳动教育应成为幼小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1]。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要加强学段衔接。除了三大类劳动教育内容及十个任务群,还要设置劳动周,且劳动周主题的选择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综上,笔者认为学校应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周,立足长远,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于幼小衔接的劳动周课程活动,开展综合性、连续性的劳动启蒙教育。

二、劳动课程,助力顺利衔接

(一)课程活动目标

为帮助一年级新生平稳开启小学生活,教师可以绘本阅读、劳动指导、游戏巩固、家校协同等方式设计劳动周劳动启蒙课程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喜欢劳动、积极劳动的态度。

(二)课程活动内容

根据一年级新生劳动周课程活动目标,学校因地制宜开发相应的劳动启蒙课程活动内容。

(三)课程活动设计

1.绘本故事激发兴趣

一年级新生对于小学学习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但也有害怕与忐忑。在设计开学第一周的劳动启蒙课程活动时,教师可以运用学生喜爱的绘本帮助他们消除对新环境的陌生感,突出劳动在小学日常生活的重要性[2]。

《指导要点》指出:“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作为幼小衔接适应期,要关注新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创设与幼儿园相衔接的班级环境,适度调整作息安排,提供一定数量的图画书、玩具和操作材料,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因此,在劳动启蒙课程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绘本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绘本是以绘画为主,附有少量文字的儿童读物,是国际公认的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儿童往往乐于阅读绘本,绘本内容也可以帮助儿童学习生活常识。如《大卫上学去》《我爱一年级》以及《上学不再丢三落四》等都适合一年级新生阅读。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沉浸式绘本阅读。比如,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独立阅读、创意演读等。在课程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通过积极的思考、实践,主动地获取知识,明确自己在小学学习生活中需要逐渐脱离“幼儿园模式”,不能再时时处处依赖家长、生活老师,必须自己独立完成劳动,初步感知劳动对自己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性。

2.自理活动培养能力

(1)物品的整理收纳

与幼儿园不同的是,小学生需要保管好自己的书本、文具以及其他学习用品。如何在教室这个新环境中合理归置自己的物品,对于新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教会新生归置书包、书本和文具。目前,不少学校的书桌椅都配置有书包架和置物篮。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书包的房间”,想一想书包适合“住”在哪里,以此引导学生正确放置自己的书包;可以利用课程表引导学生给当天需要使用的教科书“排排队”,方便学生取放书本。这样让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尝试,自主总结整理与收纳的策略及规律,可培养其劳动能力。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身边的物品所干扰,因此,教师要指引学生形成保持书桌整洁的良好习惯,提醒学生将文具等学习用品放在桌子里,使桌面只留下铅笔、橡皮和直尺等必需品。如果教室内有学生边柜,教师可以因地制宜进行边柜物品收纳的方法指导[3]。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比赛,比一比谁的书包放得对,文具整理得好,桌面摆放最整洁。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新生鼓励和肯定,不断提高新生的劳动信心,并通过日积月累的养成教育熏陶,使学生形成及时整理与收纳的意识。

(2)常规的餐饮劳动

不少城镇小学的学生中午都在学校用餐,和幼儿园由生活老师准备好午餐不同,小学生需要自备餐具,分餐后用餐,这就需要小学新生掌握相关的劳动技能。因此,教师可以将餐饮相关的劳动教育引入一年级劳动周劳动启蒙课程活动中。

在用餐前,教师需要教育学生注意餐前卫生,如餐前洗手、有序地擦拭餐桌、放置餐垫。在分餐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节约粮食,按需取餐;学生在取餐中应不说或者少说话。用餐完毕,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将垃圾倒入厨余垃圾筒内,将自己的餐具餐垫收纳好,还要擦拭餐桌,检查自己周围的地面是否干净。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做“小小分餐员”,帮忙分发酸奶、水果、小点心等,鼓励学生服务大家,收获劳动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在午餐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学习,总结优点与经验;餐后,组织卫生、光盘、服务等方面的评价活动,帮助学生自觉养成最基本的餐饮劳动习惯,同时让学生在共同文明就餐的过程中,获得一种集体归属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中。

3.服务活动体验快乐

(1)班级值日人人做

每个班级的一年级新生彼此之间比较陌生,积极有趣的集体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融入新集体。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现有条件以及新生实际发展情况,组织一次集体值日活动,作为劳动周课程活动。

在活动前,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说说“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不同学生在幼儿园期间接受的值日生劳动教育不同,劳动能力也不同,而通过自我表达,学生能明确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的劳动项目,产生为集体服务的意愿。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基本情况,灵活安排活动时间与人员分工,设计擦黑板、扫地、排桌椅、倒垃圾、擦拭清洁桌椅、整理图书角等劳动项目,保证人人参与劳动。通过集体劳动,教室干净整洁,这可以让一年级新生明白劳动不仅可以服务自己,还能服务集体,更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是可以通过劳动创造获得的[4]。

在集体劳动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融入对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这也有助于一年级新生适应小学新环境。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点评。在评价时,除了关注学生劳动成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特别是劳动情感与态度的变化,不仅要表扬劳动能力强的学生,也要鼓励具有劳动积极性、善于合作、吃苦耐劳等品质的学生,还可以采用树立小榜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劳动周中的班级值日活动,既可以为班级后续组建值日生小组做好准备,也能让“小榜样”带动同伴学习劳动、参与劳动、热爱劳动。

(2)教室美化齐参与

《指导要点》指出:“入学初期,创设与幼儿园相近的班级环境,如:允许儿童适当携带自己喜欢的圖书、玩具,增强心理安全感,缓解入学焦虑……张贴温馨的图文提示,帮助儿童熟悉校园环境。”因此,教师可在劳动周劳动启蒙课程活动中加入美化教室的相关劳动项目。美化教室除了可以让学生参与打扫,使教室清洁,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收纳经验,让学生整理图书角、讲台等。此外,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指导学生利用纸张、黏土以及其他材料,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来布置教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班级学生的特点开辟种植区、养殖角,结合劳动、科学等国家课程,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种植、养殖的基本技能。学生可以劳动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通过发挥个人的能力、小组的力量来照顾班级内的植物、动物。在这样的劳动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共同完成任务。可以说,劳动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彼此意见,学会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美化教室的劳动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律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等都具有正面的影响。

三、家校携手,共促新生成长

低龄的小学生渴望被肯定和认同,因此,有效积极的正面评价应贯穿整个劳动周劳动启蒙课程活动。《指导要点》指出:“改革一年级的教学评价方式,重点聚焦教师是否熟知儿童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课程实施是否能有效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生活。”对于一年级新生的劳动周评价,可以采用涂色点亮劳动“小星星”的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得星情况,在次周的周一进行“劳动之星”的颁奖。“劳动之星”的评定不光要关注学生的劳动成果,更要重视学生在劳动中表现的劳动观念、劳动品质、劳动态度、劳动精神等,具体可以评出吃苦耐劳的“劳动之星”、勤俭节约的“劳动之星”、团结合作的“劳动之星”、珍惜成果的“劳动之星”等。

在每个人的成长中,家庭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劳动周评价除了在校内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还建议将评价延伸到家庭,积极获取家长的配合。具体的评价表格设计见表1。

家校携手共同评价,既可以扭转家长对幼小衔接中劳动教育的片面看法,引导家长与学校保持一致的劳动教育态度,也可以鼓励家长为学生提供更多家务劳动的机会。劳动周周六与周日的劳动项目建议由家长根据家庭情况、自己孩子的能力来设置。家长在家庭中进行生动的劳动示范,会对学生的劳动态度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家长与学生在劳动中互动,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结语

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其入学后的第一周开展劳动启蒙课程活动,有助于消除其不适应感,帮助其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角色转换,对提升其学习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合理组织丰富多样的劳动课程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以多元化评价助力幼小衔接,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助力学生融入新集体,开启学习新篇章。

[参考文献]

金燕.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STEM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6):129-130.

段晓辉.小学开展幼小衔接的实践与探索[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3(7):64-65.

陈坚.“双减”落地落实,教育回归本义:来自福州实验小学的探索[J].福建教育,2023(27):19-21.

毛齐明.体验取向下研学旅行课程活动设计[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3):5-7.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
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016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关注“幼小衔接”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如何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数学绘本
多管齐下给力时,幼小衔接无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