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国
“双减”政策落地一年多来,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减掉了过重的课业负担,没有了上不完的课外辅导班。“双减”从体制上保证了“五育”并举的落实,给孩子自主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学校的举措、课堂的变化、教师的调整、作业的精简、家长的回归……都很好地保障了“双减”政策的实施。那么,对于此项政策实施的主体——学生,我们该如何解读,又当给予怎样的关注和引领呢?
关注责任:让学生知道“双减”责任不减
“双减”是减去过重的课业负担,必要的功课还是要做,而且要做得更好。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双减”政策明确提出,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让家长批改孩子作业,并对学生书写、思考、正确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克服依赖家长、应付作业的心理,以高度的责任心,高质量地完成每项作业。也就是说,“双减”对学校、对教师、对家长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对学生的成长,首先是学习责任,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做好“责任”的划分和沟通,唤醒自主责任意识,是学习真正发生的基础。
关注动机:做好学生的动机引领
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学生学习的状态与效果。周恩来年少时曾发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的孩子们是为什么而读书呢?这是个关乎理想又必须面对的现实命题。所以,教师首先要利用班队会或平日交流了解學生学习动机,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活动,通过活动激发每个孩子的学习动机。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可能是内在的,如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责任感等;可能是外在的,如身边同学的带动、家庭的影响、父母的期望等。教师要对孩子的学习动机给予理解和肯定,并适当地引领和赋能,让孩子能更投入、更长久地坚持学习。
关注动力:助力学生动力不减
“双减”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让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同时严格限制每学期只能有一次学期末的调研抽测。曾经把好成绩当“兴奋剂”,把不理想的成绩当“清醒剂”来了解自己学习效果并调整自己学习状态的参照物不见了,学生又当如何保持良好的学习劲头呢?
展示是促进孩子学习水平不断攀升的“助推剂”。笔者曾经在班里尝试开设每天5分钟的分享平台,给孩子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分享,无论成绩好坏,他们总能也很愿意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内容和大家分享交流。此外,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孩子的评价,既要肯定其进步,又要指出努力的方向;教师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坚持读书,热爱思考,笔耕不辍,乐于交流……展示学习的快乐,以丰厚的学识吸引学生,以此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孜孜不倦坚持学习。
关注业余: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双减”之后的业余时间做什么,如何去做?这也是需要教师关注的。这部分时间是课堂的外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培养对生活的热爱,提升其思维与创新的能力,锻炼其实践的能力。当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时,不但会引发其更为广阔而强烈的求知欲,还会让课堂上的学习更为自主和认真。课内、课外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助推的。
只要教师切实关注学生这四方面情况,加之学校各方面“双减”措施的实施,以及家长角色的回归,三方齐心协力,就能让我们的孩子有更长足的发展。正所谓:少年有担当,国家有栋梁;学习有快乐,“双减”助成长。
(责编 桑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