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和平
(宣城市第二中学 安徽宣城 242000)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需要考虑的教学准则。结合高中地理学习知识点繁多、内容难度大的特点,教师应该将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在课前预习、新课导入、知识讲解、课后小结、作业布置等教学过程中,要以趣味性为主要原则,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激趣的手段,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随着安徽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如果总是秉承“传道授业解惑”这个传统,极少和学生交流沟通,满堂灌输知识,在学生眼中,这个教师就是“很无趣的”,他们也就渐渐地敬而远之,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三新”背景下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胆改革创新,勇于探索,不断地丰富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地理学科知识和常规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还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一味地去迎合学生,而失去了自己作为教师的原则。要善于在教学中抓住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要善于激趣,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并以此为契机,进行鼓励和引导,以点带面,更新地理教学的方式,为他们创造性学习地理做好引导。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教师要努力缩小师生间的距离,以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兴趣。因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交流与交往的过程。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时空距离、心理距离,从而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地理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间语言交流的过程。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地理教师的语言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教师就必须在语言方面进行锤炼,尽量发现更好的、接近学生认知层面的东西,尽最大可能使用学生感兴趣的语言表达方式。一个语言风趣、幽默的地理教师,肯定比俗套、呆板的地理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还可以采用特殊的地理语言,如地理谜语、谚语等。例如,在说到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时,可以用这样的对联进行概括:“传统工业耗能多、投资大、周期长、收效慢,确属厚重长大,发展理应减缓;新兴工业省能源、省资源、省劳力、省空间,实乃轻薄短小,成长真不慢。”又如在讲到地球公转时,可以把相关知识点归纳为“左倾左东,右倾右东,自西向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点就通”。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也能很好地利用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
高中地理课堂中,地理教师应开展趣味性的教学,以便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地理课堂氛围。但是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部分地理教师教学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从而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感觉枯燥乏味,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创新地理教学方式,在保证趣味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时,还要提高地理课堂活动效率。
柏拉图曾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真实恰当的情境,力求做到既能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又能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很自然地引入地理课堂教学,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到地壳运动时,可以由诗歌引入:“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何以有这样的变化?直接引入激发兴趣。
当然,还可以借助相应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不仅会给学生带来听觉冲击,更有视觉享受,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说到地球自转、地球公转与晨昏变化时,就可以利用相关的Flash动画演示,既直观、明晰地表现了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该部分内容的兴趣。
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全程参与进来。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学习体验,因为这是他们在课堂上自我探究所得,所以地理知识掌握得就更加牢固。
首先,运用合作与竞争机制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多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因为有了竞争,既能够培养学生自己的竞争意识,又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习地理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高度紧张、充满趣味的竞争与合作中,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合作机制是指通过教师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成几个地理学习小组,根据本章节的教学目标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分析、交流、研讨,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可以在班级中划分若干个地理学习兴趣小组,采用辩论赛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畅所欲言。正是有了这种表达和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产生非常高的积极性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能更深入探究学习的内容,认真听取对方的分析,以便从对方的发言中找出破绽,为自己所用。竞争机制则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设置竞赛环节,引导地理学习小组之间相互竞争学习。如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开展地理知识竞赛、地理知识辩论赛等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比赛中,学生会投入非常多的精力来复习地理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地理学科学习效果。
其次,还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形式的创新,不仅仅是课堂格局的变化,更是在这个基础上,利用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获得较好的地理学习效果。下面就以笔者的日常教学尝试为例,说说几种激趣的形式。
知识讲座。对于比较重大的题材,可以利用这样的形式进行。由一组或几组学生课外收集完成相关的地理知识内容,结合发生的事件,拓展延伸,全面阐释。比如,结合某段时间本区域强降雨所形成的灾情,可以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灾情的介绍、降雨的成因、造成的危害,由此引发城市建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等。这样,学生不仅仅掌握了形成降雨的原因,更可以了解由此引发的其他人文地理的知识,用学到的地理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座谈会。这种形式可以营造出一种平等的氛围,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课堂教学可以针对一个或几个主题来展开,让学生利用便利贴把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记录下来,由组长收集整理,形成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在谈到区域地理时,可以结合本市本地的发展情况,让学生从多个方面阐述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如从区位优势、交通条件、本地资源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家乡特点的同时,掌握分析论证的方法。
答记者问。选取一个中心发言人,其他几个同学辅助,就某一个地理专题解答学生的疑惑。在讲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中心发言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区域的概念及特点,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野外考察。在讲到湿地相关知识时,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宛陵湖湿地公园进行考察,并在此过程中学习湿地的相关知识,站在湖旁边感受湖陆风。在讲到土壤时,带领学生在学校空地挖土方,认识和分析土壤剖面。此类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中获得广泛运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地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地理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有着很大的束缚,学生在学习时大多依赖刻板的知识记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将生硬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为更加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例如,教师在讲解海平面洋流的分布时,就可以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动态洋流运动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强化他们对于世界海平面洋流分布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一地理知识。另外,还有更多更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将趣味性融入地理教学和地理学习过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效果。
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贴近于生活。高中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如果只有课堂形式的创新,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难以持久的。所以,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地理课堂向课外延伸,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很好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熟悉的场景拉近与知识的距离,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
结合每学期学生必须完成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工厂,走进社区,或者对某地的地理环境、资源状况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并完成相应的总结报告。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就组织学生进入了我市的宣酒厂、国投电厂、敬亭山,对结合本地特色、开发利用优势项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同时,结合前段时间我市论坛“网友问政”这一活动,开设自己的网络平台,辟出“学生问政”栏目,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以跟帖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发布了这样几个主题:我市宛陵湖开发影响之我见;如何发掘我市的文化底蕴,增强旅游发展的吸引力?我为我市交通规划提建议等。学生纷纷跟帖,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些还颇有见地。
还可以结合乡土调查、地理摄影等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结合气象部门的相关征文、竞赛,发动学生开展这方面的活动,让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以小说、漫画、幻灯片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让他们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