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学智
提高语文课外阅读能力,既能使学生对教材有充分认识与掌握,又能使他们增长见识、拓宽眼界、增强文学素养。课外读物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形成学习兴趣的关键要素,同时也能促进他们的学习。
当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观念落后,模式相对单一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更多是采用口头授课的方法,来讲解相关的知识和教材的内容,因此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发展。许多情况下,小学语文老师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导致学生的学习时间较长。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阅读的教学模式严重缺乏创新力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忽视使用课外读物进行教学,坚持认为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部分教师将优秀课外读物的清单发给了家长,并且建议家长们去采购,并没有在课堂上进行任何的课外阅读。这就导致了许多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进行有效阅读。
课外阅读的技巧相对不足
目前,许多小学课外阅读教学普遍采取"死记硬背"、低效的学习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应付考试时可能出现的课外阅读拓展题。因此,很多时候,相关的语文老师只会讲解一些与考试有关的知识,这就导致了学习过程比较单一,很难从优秀的课外读物中获得知识。尤其是在课外阅读时,部分教师往往忽略了如何有效地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使得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只注意到了一些可能会在考试中出现的因素,却忽略了课外读物的内容,从而影响了课外阅读的互动和兴趣,造成了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的单一和僵化,制約着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课外读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提高阅读兴趣
大多数作家和他们的阅读资料,特别是那些不拘一格的课外读物,都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他们的目的是让读者着迷,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新的理解和共鸣,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可以让人产生好感,久而久之就会爱上它。有较深文学功底或造诣的人,往往一开始就喜爱读书,可见读书对阅读和语文的重要性。
拓展阅读视野
教科书中的阅读教学内容,主要是为了教会学生怎样去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因而,对阅读的范围有一些限制,无法充分适应学生的需要。此外,我们国家的历史悠久,学生须有更宽广的阅读领域,课外读物的阅读让学生感受到了无尽的学问,也能防止学生对事物有片面的认识。
利于全面发展
读书,不能只看书。对小学生而言,将阅读的内容从课堂上进行深入和延伸,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对大多数文章的偏重和不适应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文章有更好的分析、判断和理解。通过课外阅读深度拓展,使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的联想、分析、运用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全面的素质教育,也是国家教育改革的目标。
增加读写储备
读书意味着吸收、领悟,而写作意味着消化与运用。因此,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要做到清晰明了,目标要非常清楚。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阶段性目的,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最忌讳的就是追求速度,敷衍了事,教师可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文储备,并将自己的感悟与自己的生活和情感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点评,使学生纠正错误,加深印象,在加强学生对有关文献阅读理解的同时,也可使他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可以使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使阅读与写作成为相互联系的桥梁。
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缺少自控能力,导致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语文教学效果不好。阅读课外读物能丰富课堂知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进入美好的世界,净化他们的感情,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树立正确三观
在进行阅读课外读物时,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他们在阅读中形成正确的三观。科学、有效的阅读材料可以使小学生认识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认识各类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根本上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思维,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创造新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的途径
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三观还没有形成,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兴趣范围,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巧妙使用多媒体辅助阅读,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所需的场景、人物、事件,使所读的内容跃然纸上,一改以往呆板的教学方式,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读物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但他们的耐心不足,因此,在阅读课外读物时,老师要选用适当的语文材料,既要保证课本的内容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符,又要有趣味。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它们不但具有很高的趣味性,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等书中,可以发现很多关于现实生活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哲学。小学生最喜欢的就是童话故事,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看《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中,老师要合理选择读物,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去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激发他们的同情心,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水平。同时,教师要确保课外读物与学生的心理相符,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组织分析能力得到提高,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另外,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多阅读一些积极向上、健康的阅读材料,让他们在阅读结束后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成长理念。比如《生命的故事》《可怕的科学》之类的课外书籍,可以让学生们积极去探究和想象,从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的想象力。课外读物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强他们的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灵素质。在阅读时,学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尽量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书籍,比如散文、诗歌等,这样比较好理解,也有助于学生以后的阅读理解学习。
选材要贴近学生心灵
小学的学生们对很多事情都抱着乐观的态度,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很大的期望,他们相信未来是美好的,这就是他们的心态。老师们在挑选课外读物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学生们的内心,满足他们的内心。选择与学生心意相通的读物,可以极大扩展他们的阅读能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空间,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为他们的阅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外读物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很多课外读物都含有大量的哲理思想。适当运用思想积极的读物可以增强学生的整体素养,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信仰。所以,学生应该多看书、多学习,多收集一些资料,为以后的阅读提供参考。
挖掘文本内涵,提高学生阅读技能
课外读物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宽泛和丰富,对其进行分类是困难的。如果阅读的书本内容不够积极,对学生心理和身体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指导学生辨别课文内容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认知水平,推荐合适的阅读读物。例如,读名著时,可以把重点放在经典的文学作品上,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老师也要注意运用方法,组织学生参加课外读物的专题研讨,内化课文,做好读书笔记,记下课外读物中的漂亮句子,在一定的时间内与同学们交流,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他们的文学素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提高其阅读能力。
注重分析文章标题,有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欲望
通常课外读物的主题和标题都是从某种意义上涵盖了整个读物的核心内容,可以说是包含了很多的信息和要素,因此,通过对标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评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同时,通过对课文题目的综合预测,可以使小学生的阅读速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并能更好地了解章节间的内在关系,为小学生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并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正确判断文章的主旨,使学生能更快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要点。
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随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深入进行,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因此,要强化与学生的和谐关系,教师要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根本,并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此外学生们还可以参与到课堂中,培养阅读热情和学習热情,进而提升语文阅读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主动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将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联系,从而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有更好了解。在课余时间内,学生们会不自觉地参与到课外读书活动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培养学生学会读书
一旦沉浸在阅读之中,就能感受到阅读的幸福,但有些小学生还没有做到,要使学生更多地学习,必须使他们懂得如何去欣赏。老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各种形式的阅读和沟通。比如:举办阅读课外读物的展示,引导协助学生在全校展示优秀阅读资料,供学生观摩参考;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对校内的优秀书籍进行“一本一本”征集,对获奖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组织阅读讲座,将阅读与演说相融合;通过组织知识比赛,在活动期间,组织同学们进行知识比赛,运用作者、成语、典故、名句、格言、通过对话录音辨认作品人物、分析人物性格等,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丰富知识,拓宽视野,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品质。
总之,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课外读物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进行阅读课外读物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有效训练,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随着小学语文阅读的不断深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正确的阅读意识,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