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初中地理“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

2022-11-16 04:14:50陈立娜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导学案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陈立娜

摘要:初中学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学生有着广泛的学习兴趣,但由于受到中考升学教学的影响,初中地理课程并不为学生所重视,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中成绩较差的“学困生”,他们更不重视。地理学科在学校课程中被视为小科、 副科,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不高,甚至认为读地理没什么作用,以致学习效果差强人意,无法为高中地理学习或走向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师深刻认识到,教学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掌握一生受益的本领。而导学案教学就是这样一种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以课堂中的学案为载体,将学案、教案和教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落实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提高特困生的自主学习,更有帮助。

关键词:导学案    提高    学困生     自主学习能力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知识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迫切。这势必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师深刻认识到,教学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纷呈,利用导学案的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被许许多多的教师乐此不疲地使用着。

导学案是教师在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要求指导下,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例,以学生为主线,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并根据学生实际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这种模式体现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对于我们农村学校这些成绩落后、自觉性又差的学困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导学案教学过程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

教师在钻研教材、考纲和翻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掌握教材内容对学生的要求,准确把握并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做好学习预设。

在导学案编写过程中,教师应从有利于“学困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要发挥集体备课的强大功能,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相互交流、相互完善、形成互补、资源共享,最后形成高质量的导学案。其中在导学案编写过程中应注意一下问题: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它应以地理教材安排的学习活动为主线,解读、内化、细化、巩固教材内容,从整体上体现地理课标、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内在的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训练思维,重现结论,获得过程,实现获取知识体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2)、练习题必须要精选,要富有启发性,能基本上独立完成。导学案要让所有学生看了以后明确本节课要学什么内容,怎样学,要完成什么任务,用简单明了的形式去告诉学生,避免长篇大论、环节过多、过于复杂。而对地理教材中有一定难度的、理论性较强或者比较抽象的内容要作适当的提示,并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探究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3)、导学案的编写必须关注学生的個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编写时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要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使优秀学生在使用导学案时感到有挑战性,中等学生受到激励和启发,学困生也能在教师点的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导学案的编写必须以课程标准或教材以及学习资源、学生实际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校本课程。但不是机械的照搬,要对教材做科学合理的处理,即进行适当的删除、调整、整合和补充,以适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第二、课前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新课程实施重在实现课堂高效,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而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小组管理、小组评价是非常关键的,合理的小组建设可以做到共同提高,优势互补;严格的小组的管理制度可以为小组共同奋斗目标保驾护航;小组评价机制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间的竞争意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分组情况要均衡,每一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都要占恰当的比例。这样便于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小组内进行“帮扶搭配”,有利于学困生成绩的提高。这是从成绩来看的,同时要注意到组长的选拔,要选那些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强、表现欲望也较高的学生当组长,否则,组长不能把组员组织好带动起来。组长还要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班规班约。

学困生在合作过程中可能会表现出的较为消极的行为,他们并不仅仅是因为学习兴趣的问题,还有更主要的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分散造成的。所以教师要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就应让他们具有明确的学习责任意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参与每一次学习活动都是每一个学生的责任。为了提高学困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每个小组给内部成员自行编号,教师要求小组回答问题时,只叫该组的某某号,而不叫名字。由于教师不知道号码对应的学生名字,所以每一个学生都有被提到的可能,如果不积极参与就会拖累整个小组。这种由集体连坐而产生的群体压力可以促使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同时也能使学优生更积极地帮助学困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动作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等给予鼓励、表扬等,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从而促使他们能够更加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

合作学习小组建设不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学生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探究、相互补充、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第三、课前及课堂的注意事项:

1、课前引导,自主预习

有意义的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用导学案,可以利用导学案加强对预习活动的设计、指导和评价,使课前预习真正成为学生先行探究的自主学习活动。阅读课文前,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点拨,先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教学要求,然后简要介绍、展示与阅读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图片、视频等,扫清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阅读课文的教学起到铺垫作用。紧接着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导学案上“课前引导”部分的练习。

2、合作探究,解决疑问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先通过跳读、精读等阅读技巧,自主阅读课文中的内容和地图,然后以分层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根据导学案上的阅读练习,交流讨论疑难点,试着解决疑问。

3、 展示成果,评价分层

分层小组的合作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按要求回答导学案上“课前引导”的练习题,其目的是展示各分层小组的合作成果。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简要的点评,并对各小组的上课情况进行分层评价,给出量化分数,对取得好成绩的小组及个人给予表扬。

4、将课堂交给学生

教师要坚持学生会的就不讲;部分学生会的,学生教学生,教师不讲;所有学生都不会的,学生在教师点拨启发下讨论,教师还是不讲;要是教师点拨学生还是不会的,教师要从新审视导学案设计是否科学。

5、教师在课堂上要点拨

再好的课,如果没有老师的讲解,那都只是自习课,没有老师的讲解,学生只能长时间地停在一个水平上,很难有突破。但有了老师的恰当的讲解,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进步,所以教师应将重点且学生没有说的内容进行强调。教师只是十几分钟的点拨,一定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课堂练习及问题及时解决

作为初中地理课堂,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不多,所以导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堂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并获得一种艰苦(脑力)劳动后的成就感,特别是对于学困生,他们课后自觉性差,能直接在课堂中获取知识,这是提高他们学习成绩及兴趣的做好方法;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的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最后,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也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第四、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以便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作为我们生源较差的农村学校,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率不高,积极性不高,甚至睡堂严重。而导学案又是以竞赛及集体形式呈现,所以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制定的激励机制要面对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上课时优等生独占课堂,学困生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激励和评价的方式既应包括物质层面的评价,也应包括精神层面的评价等方面;从具体方式上看既应包括加分减分制,也应包括口头表扬、小奖品或给予一定的荣誉并颁发证书等方式;评价对象既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鼓励、表扬等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尤其是特困生,增强新鲜感并且更大程度上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生自主发展小组当中。

第五、加强巩固,弥补疏漏。

要想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加强导学案巩固练习的批改,并对在教学过程存在着问题较多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同时组长负责教会对组内掌握情况较差的组员,尤其是部分后学困生,课内没完成的学习任务课后再教。及时对导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只有这样才能把导学案模式做好,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要适时将导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以收到实效。

学困生是我们课堂教学中所不可回避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存在虽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也给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利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提高初中地理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用非常大,它创设了一种主动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乐教、善教,学生活学、会学。既促进全体发展,又关注个体提高;同时通过多种交流渠道,既有效地沟通了师生情感,又加深了师生情谊;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中学导学案点评》 作者:姚文俊、金耀林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1

[2] 黄伟赞  《导学案在中学地理新課程中的应用》 [OL]  人教网  2011

[3]张曙光、陈启胜 《构建学案导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J]  山东教育学报,2000

猜你喜欢
导学案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相关管理措施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