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振,王学金,王振东
(1. 安徽寻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31;2. 滁州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1)
精准扶贫主要指的是针对我国不同区域环境以及不同贫困户的情况运用科学且有效的方式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精确帮扶以及管理的治贫方式,切实带领社会大众脱离贫困。 它为高校精准奖助提供了一定的工作思路,可以借助精准扶贫的思想理念在高校范围之内进行精准奖助,用以有效帮助高校中有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从而切实实现教育公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与创新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高校精准扶贫工作主要是针对高校范围内的贫困学生施以具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用以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自身学业,从而使贫困生逐渐成长为我国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 从本质上来说,高校精准扶贫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措施,可以使高校的贫困学生不受生活困境的影响,专心开展自身学业,并且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以满足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求,促使高校更加优质地完成人才培养工作。 高校精准扶贫工作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实现对贫困生的精准帮扶,使学生摆脱生活上的贫困,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且心怀感恩,从而在毕业之后努力建设祖国、回报社会。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项重要奋斗目标,而在高校当中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则可以促使我国全民脱贫战略井然有序地开展,并且达到良好的效果。 从本质上来说,只有实现全民脱贫,才能令我国社会全面奔向小康,因此在高校范围内实现精准扶贫显得极为重要,通过该项措施可以使高校范围内的贫困生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之下顺利完成学业,掌握知识与技能,改变自身命运,从而实现脱贫的目标,而这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所谓教育公平,主要指的是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阶段根据合理性的规范以及原则,促使我国社会范围之内的莘莘学子都可以享受到国家的教育条件,切实实现教育的公平。 而这对我国人才培养事业的高水平发展也可以起到良性的助推效果,在高校范围内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可以使贫困学生享受到更为公平的教育条件,促使贫困生掌握更为丰富的职业技能以及知识,进而逐渐成长为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优质人才。
在高校范围内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也有利于践行我国和谐社会的理念,促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这也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基调,全面推进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便可以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高校范围内营造起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助力大学生专业素质以及职业技能的增强,取得更为良好的学习成效。
高校精准扶贫工作中也面临一定的困境,对该项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造成一定影响,不利于实现对贫困生的准确帮扶,而其中的首要问题便是贫困学生难以精准识别。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识别贫困学生的主要方式是根据学生入学时所提供的资料以及辅导员所掌握的学生基本信息,然而缺乏对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审查,这种方式并不利于高校全面了解学生,进而导致对贫困生的认定并不科学,降低了贫困生的识别精确度。
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实践,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当前高校精准扶贫工作当中,并未采取信息化管理手段,导致该项工作的管理效率较低、管理成效不足等问题出现。 主要是在开展贫困生管理阶段,未对每一个贫困生的情况进行信息化建档管理,从而在评选贫困生阶段无法实现对学生具体家庭情况的科学审查与分析,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识别的精度,也导致高校精准奖助工作存在一定困难。
人才在高校精准奖助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才质量的优劣会对高校精准扶贫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当前高校人才队伍数量不足,从而无法支撑起高校精准奖助工作中的大量任务,导致在识别贫困生阶段的工作效率较差、实效性不足,而这种情况的存在显然会降低高校精准奖助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致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并未获得高校的奖学金以及助学金,不利于教育公平的体现。
高校精准奖助工作中也缺乏对学生的精神关心以及引导,致使高校精准奖助工作质量不高。 产生该项问题的主要因素便是贫困生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由于其自身家庭情况较差,与自己的同学相比生活条件存在一定差异性,进而内心会有所失衡。 一旦学生无法调节这种心理情绪,便有可能产生错误的思想认知,丧失信心,若是教师未及时对学生进行关心与引导,贫困生还有可能走上错误的道路,甚至出现犯罪问题。
高校精准奖助工作中也缺乏科学且完善的扶贫评估体系,从而导致在开展精准奖助工作阶段并未实现对其中各个贫困生的有效审查与监督,致使高校精准奖助工作的开展效率以及质量不高,未实现对贫困生的有效帮扶。 而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但浪费了国家在精准扶贫工作当中所投入的诸多资源,也有可能导致真正有需要的贫困生因面临的生活压力过大而选择辍学,这显然并不符合我国精准扶贫理念的要求,也并未体现教育的公平,降低了该项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精准扶贫工作模式过于单调会对高校精准奖助工作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开展扶贫工作阶段仅仅让学生自身提交信息,而教师并未注重对学生信息的审查,这便导致精准扶贫工作的质量不高,同时也有可能出现一些家庭情况并不贫困的学生得到助学金的情况。 这种问题的产生显然会对高校精准奖助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并不利于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
为了助推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提升该项工作的实效性,需要注重落实四个切实的理念。首要工作便是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即在高校精准扶贫工作开展阶段,高校领导要充分明确自身职责,积极投入精准扶贫工作,并且加大对该项工作的投入力度,力求促使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部署与规划井然有序地开展,有效实现对高校贫困生的精确识别,并且能够将高校精准扶贫的指标落实到实践当中,帮助高校贫困生走出贫困,顺利完成学业。
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同样是高校精准奖助工作所需要贯彻落实的理念。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高校科学识别贫困生,并且能够针对贫困生制定科学且有效的帮扶措施,在解决其生活困难的同时也要对贫困生进行适当的思想引导以及教育,使贫困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健康的心理,帮助贫困生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抱负,而这也有利于充分发挥精准扶贫工作的作用,助力我国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开展高校精准扶贫阶段也要切实强化基层组织,即不但高校领导层需要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层面以及学生会也需要致力于高质量完成该项工作。 同时学生会在其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纽带作用,帮助教师以及学校领导精准识别校内贫困生,用以提高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切实实现对贫困大学生的有效帮助。 在强化基层组织阶段,要注重教师团体以及学生会群体的思想教育与引导,确保其能够将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号召与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所谓社会合力,主要指的是社会各界参与,共同助推精准扶贫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从而保证该项工作的质量。 因此,高校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注重实现社会精准合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实现对贫困生的有效识别,并且号召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对贫困生的资助当中,使贫困生能够摆脱生活费用的困扰,一心开展自身学业,从而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成长为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中的优秀人才,充分体现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作用。
在高校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的精准奖助,首要工作便是实现对贫困生的精准识别,确保该项工作能够切实帮助高校中的贫困生,用于保证高校精准奖助工作的实效性。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重对贫困生资质的审查,在此阶段需要教师担起自身责任,充分关注班级当中的每一个学生,并且对学生所上交的信息内容进行科学且合理的审查。 同时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走访调查,通过与其室友、朋友等进行交谈侧面了解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以及生活习惯,随后还需要学生上交贫困证明,从而确保对贫困生的精准识别,切实帮助贫困学生,助力高校精准奖助工作质量的提高,为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在高校精准奖助工作当中,也要注重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对各项贫困生信息的管理效率,同时在贫困生识别阶段能够以信息化手段进行分析,从而精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一部分不符合贫困指标的学生予以剔除,避免国家助学金落入不符合贫困标准的学生手中。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适当性强化对信息化配套设备的预算,确保在购入信息化配套设备阶段拥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同时也要参考与借鉴其他学校信息化管理的配套情况,有针对性地购入配套设备,用以实现对高校精准奖助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为了促使高校奖助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并且达到高质量完成的目标,需要着力夯实高校扶贫人才队伍,确保在其中拥有足够的人才数量支撑起高校精准奖助工作,实现对贫困生的有效帮扶,切实解决贫困生的困难,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改变人生。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大对扶贫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定期召开人才培训大会,号召高校的相关教师参与到培训当中,在培训期间向教师传授系统性的管理知识以及技能,帮助相关教师补足知识盲点,学习到更多关于扶贫管理的技能。 同时在培训大会当中也可以适当分析以往扶贫工作中产生的经验,用以保证教师在参与扶贫工作管理阶段能够更加优质地完成自身任务,助推高校奖助工作高质量完成。
对高校当中的贫困生进行感恩精神的引导以及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有利于高校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在实际当中,贫困生都会存在些许自卑心理,而这种心理状态一旦无法改善便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状态不佳。 因此在开展高校扶贫工作阶段要注重对学生感恩精神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开展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在毕业之后毅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到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在开展感恩教育阶段,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导,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用以保证高校精准扶贫工作高质量完成。
在高校范围内也可以构建起精准扶贫体系,用以助推高校精准奖助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切实实现对贫困生的有效帮助。 在构建扶贫评价体系阶段,需要注重采取多元化评价措施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评价,例如:学生的家庭条件、学生的日常消费、学生是否能够提供贫困证明等,之后还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调查取证,从而能够证实学生确实属于贫困生,之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措施,实现对贫困学生的有效帮扶。 此外,在构建高校精准扶贫评价体系阶段,也要注重在持续不断的实践当中进行改善,对高校精准扶贫工作进行持续性跟进,从而帮助贫困生高质量完成自身学习任务,促使高校精准奖助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助力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提高。
创新高校精准扶贫工作模式有利于该项工作条理分明地开展,并且实现对贫困生的切实帮助。 首先需要针对当前高校精准扶贫工作模式进行系统性统计与汇总,找出该项工作当中存在的疏漏之处,之后可以根据高校精准奖助工作的实际需求创新工作模式,实现对贫困生全方位、立体化的识别,确保需要帮扶的学生得到切实帮助,进而将国家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到高校中,使贫困大学生能够安心开展自身学业,进而在毕业之后毅然投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且怀揣一颗感恩之心继续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在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模式阶段,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信息进行审查,随后还需要进行侧面取证,用以证明学生家庭情况确实符合贫困标准,之后才能予以发放助学金,保证高校精准扶贫工作达到高质量完成的目标。
高校教育工作开展阶段,需要充分重视精准扶贫工作,采取科学且合理的方式助推该项工作持续性向前推进,用以保证精准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并且切实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自身学业,进而逐渐成长为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阶段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文章系统分析与探讨了如何在精准扶贫的理念之下开展高校精准奖助工作,希望可以为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出绵薄之力。
致谢:感谢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周甫老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