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能让这些寒门学子以健康的心态对待高校生活,具备健康的人格,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本文将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分析,并针对如何改善贫困生不良心理状态提出对策。
高校贫困生因为家境贫寒,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物质上的贫瘠,导致这些贫困生心理健康受到了一定影响,以至于他们难以积极正确地对待校园生活,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心理扭曲。因此,高校必须要做好贫困生的关爱和帮助工作,使贫困生不再承受经济压力,享受健康快乐的校园生活,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高校贫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人的意识会被所拥有的物质所决定。也就是说,因为缺乏物质基础,贫困生的心理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认为家里有钱的同学会看不起自己,因此产生自卑心理。
实际上,自卑心理每个人都存在,只是贫困生因为经济压力,会将自己的弱点和贫穷放大,产生消极心理,使自己难以产生有效行动,最终产生强烈的自卑。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贫困生都很焦虑和敏感,不喜欢说话,不喜欢和其他学生打交道,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因为一直处于贫穷状态,贫困生的思想会发生扭曲。一来会因为贫穷,不能正确对待金钱和物质条件;二来会受学校“拜金主义”“高消费”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过重,经常害怕自己会突然间失去基础的物质保障。
(二)自闭孤独的心理
贫困生进入城市社会后,会发现城市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善琴棋书画,能说会道,性格开朗,总是能很轻松地搞定一些自己很难做到的事情。于是明白,在社会上生存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还需要很多技能,而这些恰恰是他们没有的。所以他们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喜欢和性格开朗的学生交朋友。除此之外,他们还发现,自己不但和城市生活的学生各方面素质相差很多,就连他们谈论的话题,自己也很难融入進去,那是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因此产生了被排挤的心理,因为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不足,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和其他学生交流。当有人主动和他打招呼,或者关心他的时候,他会觉得那些人是因为觉得他贫穷在可怜他,嘲讽他,于是对这些人充满敌意,用冷漠做回答。久而久之,其他学生也不敢再和他主动交朋友。当班级或学校组织活动的时候,贫困生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难以加入进去。他们更觉得自己是游离在集体之外的“外人”,更不愿意主动和他人接触,最后贫困生就进入了孤独的深渊,难以自拔。
(三)盲目焦虑的心理
贫困生之所以会产生焦虑心理,一是因为经济压力大,二是因为对就业的担心。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而那些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几乎都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抱着很高的要求。当看到同样是贫困生的学长学姐难以找到好工作时,他们就会以为自己也会面临这种情况,甚至永远不可能找到好工作,因此就会产生盲目焦虑的心理。
(四)回避现实的心理
因为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城市学生,为了能让自己不被影响,贫困生多会回避对其他事情的关注,只在学习上投入精力。同时,为了能让自己树立起自信,贫困生常会给自己树立很高的学习目标,期望通过良好的成绩来证明自己。但常常事与愿违,难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内心感到十分自责,难以接受丰满理想和残酷现实之间的差距,更加拒绝和外界的接触,只将心思用在学习上。
(五)情感扭曲的心理
贫困生缺乏良好的社交能力,因为很难和异性接触。但青春期的贫困生同样也渴望和异性之间的接触,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但又因为贫困和缺乏社交,使他们不敢轻易尝试,害怕被拒绝,害怕被瞧不起,陷入痛苦的情感纠结中。最终使心理产生一定的扭曲,难以正确地对待情感。
如何让贫困生拥有健康心理
(一)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首先,对于贫困生自己来说,要清晰的认识到,贫困并不是一种“罪”。相反,贫困赋予了一个人坚韧的品格,这是很多人用钱都难以买到的良好品质。人,因为穷,才更有奋斗的价值,取得的成功才更有意义。
其次,高校和社会要给予贫困生足够的尊重。除了不要在公共场合使贫困生难堪外,还要尊重和贫困生的交流方式,不因为对方是贫困生而区别对待。为贫困生营造一种公平、和谐的校园环境,关爱贫困生,但不因此而炫耀。从贫困生的角度出发,给予他们想要的帮助。
最后,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校风。第一,学校应该提倡学生具备艰苦朴素的精神,消除拜金主义之风;第二,提倡勤工俭学,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勤工俭学平台,培养学生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以及团支部、教师等,要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和监督贫困生,在生活上给予热情的帮助,使贫困生能以正常的心态融入到大学生社交中去。发现贫困生的优点,并帮助贫困生全面地认识自己,发掘其特长,协助其进行未来职业规划,使贫困生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通过多种方式改善贫困生经济条件
贫困生之所以心理会出现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经济上的贫瘠。所以改善其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以经济问题作为切入点。当前很多高校都为贫困生提供了贫困助学金,以及多家助学贷款。这两种政策性的补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贫困生的经济状况。
除了这些政策之外,高校还可以为贫困生争取更多的补助以及社会关爱,创建勤工俭学的工作平台。第一,高校可以通过媒体宣传,让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到贫困生。呼吁爱心人士、各大企业等为贫困生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例如,发动各种爱心计划,为贫困生捐款捐物,或者在寒暑假的时候,为贫困生购买回家的车票。第二,高校可以在学校为贫困生创造勤工俭学机会,比如在校园搭建兼职平台,发布一些校内兼职和家教等工作信息,为贫困生打工提供方便。或者联系社会上的企业,为贫困生提供业余工作机会。既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问题,也使贫困生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
(三)为贫困生提供多样化的工作渠道与方式
第一,学校可以根据贫困生的兴趣以及其所学的专业,帮助贫困生做好职业规划,再有针对性地为贫困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渠道;第二,为贫困生提供综合素质培训机会。根据贫困生的兴趣,以及其职业规划,培养贫困生应具备的能力。比如,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等,使贫困生进入工作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第三,联合各大企业,为贫困生搭建面试机会。很多大企业每年都会招聘实习生,因此学校可以为贫困生争取面试的机会;第四,每年都举办校园招聘会,不仅可以为贫困生创造就业机会,也能为其他学生创造就业机会;第五,鼓励贫困生进行创业,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帮助贫困生争取国家政策和贷款。
结 语
高校贫困生之所以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看似是因为个人家庭条件的原因,但实际上也证明当前社会中存在严重的拜金之风,激化了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恶化。因此,对待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既要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还应该杜绝当前高校内的拜金、铺张浪费之风。这不仅仅是对贫困生的关注,更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艰苦朴素精神的需要。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为高校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想法。关爱贫困生,就是关注社会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粟竹英.高校贫困生“贫困心理”的探析与干预[J].中国校外教育,2010(06).
[2]陈丹.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及对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
[3]段可欣.积极心理学对体育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6(16).
作者简介
翟朝霞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审计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