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敬
(合肥市行知学校小学部 安徽合肥 230011)
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唱课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虽然每节课都有不同的目标需要达成,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通常会有固定的模式,先唱歌谱,再填歌词。我们自己在学唱歌曲时,为了演唱准确,也一定会找到原谱,仔细学唱,再来填词演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会了以后常常会出现只会哼唱歌曲旋律却不记得歌词的情况。歌曲的演唱一定是歌词和旋律合二为一,缺一不可,是什么让彼此剥离?在古诗词吟诵的学习中,笔者体会到,汉语言是具有韵律性的,如果我们能用吟诵的方法听歌、唱歌、编歌,才真正是在学习和传承中国歌曲,在中国文化的脉络里躬耕。
目前,中小学音乐课本有简谱和五线谱两个版本,而这两种记谱方式都属于外来文化,传入中国的时期都远远晚于中国音乐的产生,令人不禁疑惑,中国音乐或者说中国歌曲是否真的能用简谱、五线谱来记录和表达?如果说这是一种学习和革新,那我们是否需要追根溯源,去了解中国歌曲缘何而来,探究该怎样才能表现其深刻内涵。
《毛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在《尚书·舜典》中也有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由此可见,中国音乐表现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国歌曲是在语言基础上的一种更深层次、更进一步的情感表达,是用自己的心唱自己的生活,这其中凝聚了中华文化精神。
“歌”源于“言”,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诵读方式,流传至今。吟诵的魅力正是通过语音的手段把文字的内涵和意境展示出来。中国语言本身就是最动听的乐音。今天,我们学习普通话吟诵,学习用吟诵的方式唱中国歌曲,仅依托语文课堂的吟诵古诗词很难实现,因为我们从吟诵到朗读再回到吟诵已经相隔一百多年,如何回归见字能吟?需要在音乐课堂上建构一定的音高概念,孩子们才能知道所谓的上、中、下调具体指的是什么,才有可操作性。我们要传承和发展这种吟诵,需要在音律的结合中让吟诵重生。
不会听歌就很难唱歌,因为听歌是学习唱歌的必要过程,一切都从模仿开始。很多经久不衰的优秀现代歌曲基本上都是依字行腔、依义行调。“依字行腔”是指根据字的平、扬、上、去来拖长并唱出相应的音程关系。例如:“来”是扬声,可以唱“do mi”或者“do sol”,一个上行音程关系,具体唱哪个音并没有定论,一人可以有一种唱法。“依义行调”是指一句话或者一句歌词中根据文字含义的表达来确定音阶的走向及音的长短。例如:“你喝水了吗?”可读成“你~喝水了吗?”或者“你喝水~了吗?”说的人根据意思表达,听的人自然就明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歌和听话没有区别。另外,对字的声调的听感,取决于前字到本字的音程和本字的音程两者的结合。如“真好”这个词,“真”是平声,而“好”是上声。如果我们把“真”唱“sol”,“好”唱“mi sol”,听觉效果上“好”的上声因为有“真”的“sol”音到“mi”的补空,这样听起来就是个完整的上声而不会给人二声扬的感觉。另外,音高可以表示声调的走向,但把这个音延长的话,前字到本字的音程感觉就会消失,就只能用本字的音程了。汉语是旋律型声调语言,我们唱起歌来就是这样,既柔软又流畅,连在一起唱连绵不断,这正是温柔敦厚的中国人的气质。唱现代歌也是这样,也要唱出这种温润和流畅,这才是中国人的精神。这些应该融进生活里,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方式,我们把这种感觉植入孩子的心里、生命里,变为他们的气质、姿态,教育就会起作用。
学会听歌,我们听到的是字、词、句,感受到的却是丰富的情感,是一气呵成相应而生的内在表达,并不是单纯的音的高低和长短,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在歌词的品读中学会演唱。以教唱课《国旗国旗真美丽》为例。歌词“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您。”我们想表达的语义是“国旗国旗真~美丽”,把“真”字拖长强调的是赞美的程度,“金星金星照~大地”,这里是把“照”字拖长,体现了生动的画面,“我~愿变朵小红云”是把“我”字拖长强调,表达我与国旗有了感情、产生了互动,“飞上蓝~天”把“蓝”字拖长表现了对美好的向往,“亲亲~您”其中第二个“亲”是细腻到心底的爱,所以它一定是低于第一个“亲”的音高,但又柔软绵长。这样看来整首歌曲的歌词按照语义理解很容易,自然而然做出了乐句旋律进行的安排,依义行调就有了,再加上依字行腔,这首歌曲就唱出来了,而且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声音和情感。用吟诵的方式学唱歌是一种新的尝试,但它不是一种新的事物,它是我们的传统,但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每首歌都适用,这因为有些歌是按照西方的创作方式编曲再加上中国的歌词,背离了中国歌曲创作的根基。
学会听,学会唱,最终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唱“自己的歌”。就是自己作词、自己作曲、自己唱。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上,我们可以从一年级开始做这样的尝试和练习,未必非得是美文佳句才可以,重要的是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首先需要练习的是“依字行腔”,很多有吟诵学习的班级从练习自己名字开始,还编唱了《名字歌》,孩子们对此饶有兴趣。例如:“张苗苗”这个名字,可以唱成“do misol misol”或者是“mi domi domi”,没有固定答案,只要符合依字行腔,孩子们会由此自发去寻找生活中的各种词语,不断练习,不断积累语感。练习“依义行调”,就是按照语义表达合理安排乐句的旋律走向,引导孩子们有意识地去尝试唱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去做深层次的探究,用中国语言的韵律之美滋养孩子们的成长。生活充满色彩、充满感动,学会唱歌,唱自己的歌,而不再只是学吹拉弹奏的技能,让孩子们学会唱自己的歌,在新的时代创造有中国味道的新音乐。
我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应该去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去唱歌,沿着祖先的足迹向更深更远处行走才会充满力量。我们强调、追求的文化自信必须源于了解。作为一线教师,需要潜心钻研,与学生共同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这么美的旋律,这么美的情意,是中国人固有的表达,让我们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经典之门,让经典文化润泽孩子们的美好人生,让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