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安庆市华中路第一小学 安徽安庆 246000)
小学音乐主题丰富,且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重点不突出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在“提质”与“增效”方面下功夫,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引申出新内容,使教学更加生活化、具体化与学科化,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助力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提升。
为落实“双减”政策,明晰音乐课堂教学方向,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就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减负”不能“一刀切”,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把握课堂节奏,结合教学主题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缩短学生融入课堂的时间,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课堂是音乐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坚守这一阵地,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以《丰收锣鼓》教学为例。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与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农民在田地里收割庄稼的景象,同时还让学生讨论相关的歌曲。有学生指出《希望的田野》这首歌所表达的与本节内容的主题相似,表达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农民收割庄稼的喜悦之情。紧接着,我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不同的民族乐器,同时播放了各种打击乐器的声音,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融入课堂中。其次,我将整首乐曲分为四个部分,先播放第一部分,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表达的内容并说出自己的感想。在讨论过程中,有同学指出全文展现了热烈、欢腾、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在此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分析锣鼓的节奏特征,学生能够感受其明快的节奏,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握这一音乐作品的情感。再次,我播放了第二部分内容,让学生对比这一段与上一段内容表达的情绪有何不同。学生通过仔细聆听管乐器的声音,能够感受曲调的悠扬,同时也能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最后,我播放了第三段音乐,让学生感受主要乐器及其旋律变化,在明亮的笛声下,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田园风光。在赏析最后一段内容时,学生能够感受到锣鼓带来的气势,同时也能感受到紧张、急促的激烈场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的情感,感受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
如何发挥德育的引领作用,为学生构建有温度的音乐课堂,是每个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知识的渗透,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落实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把握音乐学习的方向,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以《丰收的节日》教学为例,我们可以挖掘其中隐藏的德育因子,如农民伯伯任劳任怨、辛勤劳动的精神,促进学生正确劳动观的形成。深度赏析这一乐曲,可见其蕴含鲜明的民族特色,描绘了塔塔尔族人民丰收时载歌载舞的场景,以及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之情。我给学生讲述了塔塔尔族这一少数民族的发展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同时,我还让学生从歌曲的旋律入手,思考其描绘了什么样的情境、富有什么样的情感。为了使学生切身感受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我还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劳动,如帮父母做家务、帮爷爷奶奶收割庄稼、到田园体验采摘等,使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提升劳动意识,积极参与劳动,品味与珍惜劳动成果,感恩其他劳动者的付出。
评价课堂是否高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课堂上的师生及生生互动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互动放到首要位置,通过引入某一话题让学生思考,营造互动氛围,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以《回家》教学为例,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聆听《回家》乐曲,赏析其中的写作手法,思考其表达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讨论这一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音色特征如何、旋律如何,还让学生从作者的经历出发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这一乐曲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讨论过程中,多数学生指出这一乐曲是由萨克斯演奏的,音色柔和而松弛、深沉而平静,极具表现力,抒发了作者渴望回家的情感。此外,我还让学生讨论这一乐曲的节奏变化,在讨论过程中,我给学生讲述了十六分音符的特征,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中的情感,在节奏变化中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得到提升。
“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这也为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实践是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距离的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音乐学习的快乐,发展多元兴趣爱好。
以《苹果丰收》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当地果园体验采摘的快乐,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赏析相关歌词,感受朝鲜族人民丰收的喜悦。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讨论自己采摘苹果的感受,放松自己的身心,将其融入音乐课堂中与当地人民共享丰收之果,增强自身的劳动体验。
学生的体验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基础,高度契合“双减”政策对“增效”的要求。游戏是每个小学生都不会抗拒的活动形式,小学音乐教学想要达到“增效”的效果,游戏教学是一条可取路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尝试在学唱课、乐器课、欣赏课等不同课型中融入游戏、竞赛等元素,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达到“增效”效果。
以《种太阳》学唱教学为例,因为歌曲本身并不难,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唱,组内练习20分钟,之后的20分钟开展游戏竞赛活动。游戏可分为接唱、竞唱等不同环节,其中接唱环节由教师演唱歌曲中的任意一句,学生按照既定顺序进行接唱。在接唱过程中,如果出现歌词、音调错误,则该游戏成员被淘汰,小组其他成员自动补位,最后哪个小组剩的人最多即胜出。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融入游戏、竞赛元素,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还可以提升学唱效率,从而达到“增效”的效果。
课堂评价是高效课堂构建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评价放到重要位置,突出学习重点,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目前来看,部分小学生依赖心理比较严重,自主学习意识比较差。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要秉持生本理念,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要聚焦四个评价内容:听、想、说、做,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掌握音乐作品的鉴赏方法,融入音乐作品中,感受其蕴含的情感。同时,评价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对音乐情感的挖掘、课堂活动参与情况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音乐学习的要领。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开展音乐教学,能够使学生把握音乐学习要点,促进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均衡发展。此外,教师也要转换教育视角,聚焦高效课堂的打造,通过创设主题情境、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加强课堂互动、组织实践活动、优化课堂评价等方式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