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域下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探析

2022-09-26 11:09福建省厦门市新圩学校陈水葱
亚太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栽树长方体双减

福建省厦门市新圩学校 陈水葱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过去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当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需求。因此,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教师应采用合适的策略,在课内外为学生提供深度思考的学习机会,使其在思考中求知、在思考中创新。

一、减轻课堂学习负担,激发创新思维意识

(一)创设情境,点燃灵感

当下的小学生多数存在惯性思维习惯,创新意识严重不足。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数学情境,借助情境深化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使其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展开联想,逐渐生成打破陈规的意识。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数学学习难度,减轻其课堂学习负担。比如以课前推送“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预习,在激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以“圆锥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课前,教师推送微课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课上,教师进行肯定:“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然后请学生再次观看教师课前推送的微课,内容为用转笔刀削铅笔,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接着教师提问:“这还是圆柱体吗?”学生回答不是后教师继续提问:“那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呢?”由“圆柱的变化”激趣导入后,教师再追问:“关于圆锥,你有什么想说的?”最后邀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课前的微课预习中,可以引发自主思考,获得独立的思维能力;在课上教师的“提问”“追问”等多层次问题驱动下,进行主动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并在与教师、同伴分享见解的过程中点燃数学创新思维灵感,促进数学创新思维意识的形成。

(二)寓教于乐,增强意识

寓教于乐可以减轻学生课上学习的负担,也可以使其在娱乐过程中转变学习思路,创新思维方法。教师要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减负增效”教学管理,就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其在实际经历和亲身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原理、本质、内涵。对此,可使用希沃平板将益智游戏引入课堂,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其学习效率。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使用希沃平板展示长方体图形,设置“找一找”游戏:(1)找一找长方体有几个面;(2)找一找长方体有几条棱;(3)找一找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学生先使用希沃平板的具体工具在图片上做标记,圈出长方体的顶点、面、棱。然后,教师组织抢答“你发现了什么?”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我发现长方体有12条棱。”“我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我发现长方体有8个顶点。”接着教师追问:“除此之外你还找到了什么规律?”充分发挥希沃平板直观性强、易操作性强的辅助教学功能,让学生在平板上找一找、画一画、比一比后,进而找出规律——“我发现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是完全相等的。”“我发现了长方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是完全相等的。”“我发现了长方体的四条最长的棱是相等的。”游戏的引入,让学生摆脱了填鸭式的被动学习。学生在游戏中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索,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充分调动了自主学习积极性,有力地增强了自主创新思维意识,促进了创新思维观念的树立。

二、减轻知识理解负担,树立创新思维观念

往常的数学学习中,知识理解困难、知识理解不到位是学生面临的难题,教师只有为其树立正确的创新探究观念,才可以在减轻其知识理解负担的同时提高其学习效率,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教学中,教师可将问题教学法应用到知识理解教学当中,通过学生自学提出问题,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分层问题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使其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出螺旋上升的思维学习架构。同时,借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主探究、思维创新的学习观念,增强其知识理解的效果,促进其数学创新思维的发展。

接着,教师再提出驱动深度思考的益智问题。

让学生在“涂一涂”“填一填”的过程中深度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用分数描述大小、多少的方法,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并使其树立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及创新思维观念。

三、减轻知识记忆负担,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一)编制“顺口溜”,增添“趣味性”

小学生经常会陷入“学得快、忘得快”的数学学习困境当中。在“减量不减质”的背景下,就更需要教师综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编制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以寓教于趣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记忆,并通过创新学生的记忆学习方法激发其创新意识,增添数学创新思维的趣味性。

以教学“图形的运动(三)”这一课为例,在教学如何让学生记住“旋转后的图形”的画法时,教师可以先提出回顾性问题:“如何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它们的对应角、对应点、对应线段应该怎么找?”让学生结合课上所学内容联想,引导学生共同参与顺口溜的编制,创造出旋转图形的绘制顺口溜:“白纸上,转圈圈;转完半圈又一圈,图形定格本上誊,誊完再找角点线。”这样,学生的学习思路在编顺口溜、用顺口溜的过程中不断得以发散,数学思维不断得到创新。学生不仅解决了关于“图形运动”的问题,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

(二)用好“思维图”,发展“新能力”

注意力不足、学习角度过于片面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常见问题。很多学生在记忆学习时只背诵具体的数学理论,如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等,没有对相关知识展开记忆,导致“只会背、不会用”。同时,机械的背诵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其数学逻辑思维的长期发展。教师可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数学记忆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主题为根据引导学生自主搭建记忆框架,并利用思维导图的可视化优势,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展开联想。使其通过对导图中数学理论知识、应用方向、应用步骤等的描述,学会从整体展开回顾,在数学逻辑思维的层层推进下,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图1

上述案例中,教师先出示思维导图半成品引发学生联想,再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在师生交互、学生与思维导图交互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四、减轻解题练习负担,提升创新思维品质

(一)一题多变,拓展深度

学生可以很轻松地解决常规题型,却无法解决变式训练题目,究其原因,在于其创新解题能力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利用一题多变展开练习。

如“轴对称的性质”这一课的练习教学,教师将课后一道加※的习题分成了四个小题(见图2)。

图2

第一小题是让学生找出点A的对称点;第二小题是在第一小题的基础上将对称轴歪向一边,依然要求找点A的对称点;第三小题紧接着又将第二小题中的对称轴拨正,将点A变成一条线段,引导学生画出与这条线段相对称的另一条;第四小题再次将对称轴歪向一边,并在第三题的基础上将这条线段的两端分别连到对称轴上,让学生尝试着画出与它对称的另一半。旧题变新题这一习题设置的创新,让学生在层层递进中获得了变式迁移能力的提升,在举一反三中扩展了思维的深度,在循循善诱中开拓了解题的思路,促进思维能力灵活性的发展。

(二)一题多解,拓宽格局

综合目前习题教学情况来看,题海战术已不适用于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许多学生在解题时习惯使用同一个模板,不会主动从另外的角度去探索解题方法。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掌舵人,教师应当以降低学生的解题难度、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格局为目的,充分利用课内外渠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一课的习题教学为例,教师展示例题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答问题:学校把种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46人,二班44人,三班50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方法一:作比46:44:50=23:22:25,23+22+25=70,70÷70=1(棵);一班应栽树1×23=23(棵);二班应栽树1×22=22(棵);三班应栽树1×25=25(棵);求出一班、二班、三班分别应栽树23棵、22棵、25棵。

方法三:先计算三个班级的人数总和,即46+44+50=140(人),计算种一棵树需要的人数140÷70=2(人);再用各班级人数除以种一棵树需要的人数,得出各班级分 别种多少 棵 树:46÷2=23(棵);44÷2=22(棵);50÷2=25(棵)。

本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分别求出各班栽树的棵数,具有一定的拓展性:既丰富和深化了“比”的意义与本质,又活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发散思维,使学生在思考中求变、创新,实现知识内化与迁移,增强练习成效,提升解题技巧与能力。

综上所述,“双减”视域下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把握“双减”政策中关于“减负增效”的要求,优化教学方法,探索创新型课堂的构建方法,加大力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主动学习实践。教师要注重在减轻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树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观念、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真正让学生“吃够”“吃好”。

猜你喜欢
栽树长方体双减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拆拼长方体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猴栽树
栽树人——致杨善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