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2022-09-26 11:09福建省长汀县童坊中学张荣珍
亚太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生

福建省长汀县童坊中学 张荣珍

个人、家庭、国家是一个有机整体。家国情怀教育的目的是丰富学生对“家国”的认知,让学生主动将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融为一体,增强学生的社会担当。初中阶段,教师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能够让历史学科人文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基本概述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家国情怀作为学生个体情感取向和价值取向逐渐进入社会公众的教育视野,成为各学科教育和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将“人”作为基础,“家”作为连接“人”与“国”的纽带,“国”则是“人”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个人、家庭、国家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见,家国情怀的本质是将“家”与“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由“爱家”之情升华为“爱国”之情,是对国家及民族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观的认同,是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表现出的至情至爱,是对国家强大、人民富足、百姓乐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1.符合课程性质要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初中历史课程表现出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等特征,具体归纳如表1所示。

表1 初中历史课程基本特性

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国家的历史有深厚的认识,需要培养学生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增进学生对国家历史真实情况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让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产生一定的共鸣,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使其能够逐渐提高自身的历史分析能力,形成严谨的历史思辨意识和思维。由此可见,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有助于满足历史课程性质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

2.提高学生的家国认知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分分合合的各个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能够让学生对我国一步步向“天下一统”发展和迈进的轨迹更加感兴趣,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发展状况。比如,通过对秦汉时期有关民族统一、国家建立等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从中了解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了解秦朝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对国家文化、经济、思想、政治发展以及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通过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历史知识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和评价清朝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光辉事迹,了解清朝时期如何对西藏、西北边疆进行有效管辖,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从而增进学生对国家的认知和了解,并且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理解我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及“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民族政策。

3.提高学生民族认同感

从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来看,从我国早期农耕文明开始,介绍了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时期不同的社会状况。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系统学习,不仅能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以及三国时期割据分裂的社会局面,还能够熟知我国在秦汉时期以及唐、宋、元、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灿烂辉煌,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分裂必将导致国家的衰败,而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是实现中国盛世的必然途径。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分析历史的基础上,反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积极倡导国家和平、统一,从而让学生逐渐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升初中生的历史素养和政治素养。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家国情怀认识不足

1.缺乏家国情怀探索兴趣

家国情怀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和观念,将个人、家庭和国家联系在一起,并逐渐发展和演变成为当代社会公民需要具备的基本品质和素养,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进而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许多初中生受到传统教育选拔机制的影响,在初中历史学习中重视学科知识和文化学习,对历史课程中蕴含的思想、道德、人文等元素缺乏探究兴趣,导致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知不足,进而影响到自身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

2.家国情怀感知能力不足

从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材设置的内容来看,更加注重利用史料阐述历史事件和社会状况,家国情怀元素隐含在历史知识中,需要经过深入挖掘,透过历史表象,才能体会到家国情怀教育的真谛。然而,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讲,他们的历史学科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挖掘知识背后蕴含的家国情怀元素的能力十分有限,进而限制了他们对家国情怀的认知深度和广度,造成认识方面的不足。

(二)家国情怀教育手段单一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将课本作为教学的第一手资源,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历史知识讲解和传授方面,采用的是一种“知识化”的历史教学方式,对历史教材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元素挖掘深度不足,历史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延伸和拓展,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造成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无法实现顺畅衔接。这样一方面会导致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会让家国情怀教育融入效果过于生硬,无法触及初中生的内心世界,让家国情怀教育表面化和形式化。不但让历史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削弱了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影响到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性。

(三)缺乏家国情怀教育氛围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状况,与当下初中生的生活距离比较遥远,初中生很难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对历史加以体会和理解,进而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很难上升到预期高度。陶行知曾表示,教师需要通过特殊的环境、设备和方法培养和引导学生,令其踏进未知之门。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环境的创设不足,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到家国情怀的教育氛围,家国思想和情感内容无法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影响到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一)深入挖掘历史教材,设置家国情怀教育内容

“立德树人”是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创编和使用中的核心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探究教材中所述的史实,从文本和图片中提炼出有助于培养家国情怀的素材和内容,让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1.体现维护祖国统一的内容

部编版历史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有关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知识和内容,教师可以对此类课程进行整理,如表2所示。

表2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材中有关维护国家统一的内容

教师通过对“有关维护国家统一”的内容进行梳理,能够对自秦朝以来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史一目了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可以将此部分历史内容贯穿起来,提高学生对“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历史认知,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精神,增强学生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让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2.体现中华文明成果的内容

我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实践中积淀了大量智慧的结晶。教师可以深入挖掘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材中体现中华文明成果的历史内容(如表3所示),将此部分内容运用于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

表3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材中有关中华文明成果的内容

教师对有关中华民族文明成果进行梳理,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对此类内容进行探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感知我国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丰富学生对我国传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认知,让其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能够对我国文化具有坚定的自信心,在避免学生文化迷失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优化历史教学手段,打好家国情怀教育基础

1.利用历史故事教学,引发学生深思

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内容概括性较强,通常只是介绍历史事件的梗概,如果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则很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也无助于初中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并将其细化和拓展,采用故事激趣的方式,利用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从而实现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例如,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程,教师在教学前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学情分析,此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历史学科,对中国历史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探索意识,同时,让学生在历史故事中获得感悟,逐渐形成家国情怀。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秦灭六国”相关历史内容之前,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六国条件”的历史背景,以及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实现历史课程内容的细化,丰富历史教学内容。这不但能够迎合七年级初中生好奇的心理,使其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丰富学生有关秦朝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探究兴趣,还能让学生围绕教师所讲故事深入思考,体悟“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家国情怀的培养打好基础。

2.利用历史影视教学,促进直观感知

初中历史教材在知识呈现中以文字叙述为主,有些章节利用了插图和史料图片作为辅助教学资料,虽然在历史知识的叙述中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在呈现形式上却相对单一。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教材中的内容,选择相关的历史影视资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究热情,丰富学生历史知识积累,唤醒学生内心情感,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

例如,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程中,采用了文字叙述与插图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工艺,并用精练的语言介绍了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教师可以将此内容作为对初中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在备课阶段,从网络上搜集“活字印刷术”的相关影视作品,如红色经典电影《血色活字》、剧情类影片《中国古代印刷术——活字》等,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血色活字》以抗战时期保护历史文物为背景,讲述了活字印刷传人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故事,能够唤醒初中生的民族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中国古代印刷术——活字》则着重阐述了活字印刷的发明、发展的过程以及活字印刷对东西方文明的重要影响,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有着哪些令世界瞩目的科技,这些科技对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点燃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丰富教学方法,提升家国情怀教育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采用单纯的讲授方式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和思想。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历史知识的被动建构中,影响其对历史学科知识的探究兴趣,导致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机械性地理解和记忆,削弱家国情怀教育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历史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初中生的历史学习特点,采用互动型教学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和体悟,生成家国情感。

例如,教师在“秦统一中国”历史课程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异质化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内容,讨论秦国统一六国对当前世界格局以及我国在国际上地缘政治地位的影响。这种方式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逻辑性,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还能让学生为我国拥有辉煌的历史而自豪,对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价值和意义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探究法进行教学,提升家国情怀教育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在异质化分组的基础上,设置“秦统一六国之我见”探究主题,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阅读历史书刊等方式,探究历史学者对“秦统一六国”的看法,经过综合后形成自己的观念,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家国情怀。

(四)优化教学环境,营造家国情怀教育氛围

初中生家国情怀的形成与发展与历史教学环境密切相关,要提升家国情怀教育效果,教师需要重视并善于营造家国情怀教育氛围。例如,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话起源,讲故事”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搜集、整理和讲述有关中国传统节日起源的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活动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家国情怀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效果。

家国情怀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历史学科教学对初中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初中生正确的价值观,增进学生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教师需要提高对家国情怀教育的认识,深入挖掘教材,找到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的契合点,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在提高历史教学实效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