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星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有着较高的传染性,患者一旦染病将会导致自身免疫力受到威胁,迫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机体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进一步继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抵抗力下降,增加自身感染可能性[1]。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在当前社会上存在一定的歧视,外界的歧视以及自我内心的煎熬导致患者较之于常人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加之其受到病情的折磨,这会直接影响疾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依从性[2]。现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分组讨论,旨在分析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负性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结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研究人员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诊断并治疗护理的6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时间进行排序,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为35~59岁,平均年龄(42.23±3.69)岁。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为36~59岁,平均年龄(42.37±3.58)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艾滋病的诊断标准要求;患者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患者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下;合并恶性疾病的患者;合并吸毒行为的患者;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常规护理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日常饮食及生活护理、基础疾病护理、性生活管理、疾病治疗、心理调整等方面。日常饮食方面以营养、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或难以被消化的饮食,并坚持日常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基础疾病要及时处理,避免拖延,必要时到正规医院处理;性生活要节制,并坚持佩戴避孕套,避免传染他人;要坚持按时用药,并定期复查;心理方面要鼓励患者勇于接受现实,有坚持的信心,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不受言论影响。同时,医护人员在日常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宣教HIV病毒感染的重要性。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和精液传播,在日常接触护理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血液和精液以及其他体液及时消毒,避免污染。
1.3.2 共情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共情护理。①加大医护人员的共情培训。共情具体表现为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能力。将“共情”理念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之中,可以明显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医护人员需定期进行共情培训,在培训中将自己想象成患者,扮演患者的角色,尽可能感知艾滋病患者潜在的情绪变化。医护管理人员根据医护人员能力与水平组建共情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基线资料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以确保共情护理工作的合理开展与落实。护理小组人员需尽可能的落实好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训工作,在保证共情培训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护理工作质量,有效实现护理综合质量的优化。②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换位思考。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真正站在患者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并能切实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可明显提高对于患者的理解度。医护人员善于运用与患者换位思考的方式,最大限度的了解患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及需求,甚至可在护理前假设自己为艾滋病患者,根据自身希望得到护理措施去修正优化自己的护理措施。③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做好与患者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掌握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及情绪,尽可能在语言与态度中流露出高度的耐心与热情,利用尊重的目光及态度倾听患者的讲话,感知患者在言语中想要表达的具体情况,有效聆听患者的意愿。医护人员在交流过程中,若发现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充分用语言以及行动去感染患者,理解和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且正面的心理情绪,缓解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医护人员需重视自身尽可能不要在言语中否定患者,帮助患者实现情绪的有效宣泄,引导其建立治疗以及护理的信心。在交流过程中,医护人员同时表达出眼神、面部的共情细节,刺激患者倾述的欲望,同时积极做好患者相关信息的搜集,针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诉求,在一定条件下适当满足,实现患者心态的优化,增加护患之间的共情性。最后医护人员总结归纳交流言语过程中,患者反馈的相关信息,确认患者的内心感受,用激励的语言以及开导性的话语疏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如医护人员可使用“放宽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以控制的,病情能够控制的”、“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生活还是要继续的”语言进行鼓励与安慰。
1.4 观察指标
1.4.1 负性情绪 ①嘱患者在治疗护理前后填写抑郁自评量表,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的抑郁情况越严重。抑郁自评量表的分界值为53分,分数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52分以下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②嘱患者在治疗护理前后填写焦虑自评量表,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的焦虑情况更为严重。焦虑自评量表的分界值为50分,分数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49分以下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69分以上为重度。
1.4.2 服药依从性 根据患者服药过程中的依从性进行相关情况的评价,将其患者服药情况划分为依从显效、依从有效以及依从无效。患者依从性=(依从显效+依从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3 生活质量 患者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填写生活质量量表,生活质量量表的主要内容为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每一指标的评分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在某方面的生活质量情况更为理想,患者某一指标在60分以下则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尽可能采取相关措施干预患者情绪以及行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1.4.4 CD4+T数量 CD4淋巴细胞减少常见于恶性肿瘤、艾滋病、遗传性免疫缺陷病、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CD4+T就是辅助T细胞和CD4具有辅助功能,但不同的是CD4+T是HIV艾滋病毒易感的靶细胞。CD4+T数量水平会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病情控制效果而变化,其CD4+T数量越高证明患者疾病治疗效果越好。
1.4.5 HIV病毒载量 在一般情况下,HIV病毒载量正常值应该<20 cp/mL,每个单位的检查结果报告单上都有正常参考值范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情况 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研究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高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情况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情况比较(分,)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情况 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情况比较[n(%)]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情况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分,)
2.4 对比两组患者的CD4+T含量以及HIV病毒载量情况 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的CD4+T数量低于研究组患者的CD4+T数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CD4+T数量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的HIV病毒载量高于研究组患者HIV病毒载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HIV病毒载量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CD4+T含量以及HIV病毒载量情况比较()
表4 两组患者的CD4+T含量以及HIV病毒载量情况比较()
艾滋病是由于患者在感染HIV病毒后导致免疫缺陷,使自身的免疫系统抵御外界感染的能力降低,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等免疫系统相关疾病[3]。当前HIV感染管理人员根据我国设定分布HIV感染分级标准,将其划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不同的分级患者有着不同的疾病治疗措施,具体感染表现均存在区别[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在当前社会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歧视,加之其自身对于疾病治疗以及护理的担心等,往往会导致患者心理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会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不利于疾病的精准控制与干预[5]。针对此情况,研究人员逐渐开始重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情绪,尽可能的针对其开展共情护理,保证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与理解,在最大程度上放下心理防备,避免病情与生活压力加大的病情恶化可能性[6]。
共情护理坚持以患者的护理需求为工作重点,医护人员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分析患者情绪变化以及可能潜在的治疗心理压力,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展现人文关怀[7]。医护人员以患者的处境,确切了解患者对医护人员潜在的护理需求,更真实、深刻的领略患者的情绪,同时能够对患者的情感波动进行精准的了解与评估[8]。在学习过程中,医护人员切身感受日常护理工作中习以为常的护理操作及服务对患者心理情绪带来的影响,切身实地的提升对患者需求的了解程度[9]。在日常共情护理管理工作中,医院管理人员一定要重视医护人员共情心的培养,保证其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护理质量,充分让患者感受到如春天般的护理服务,稳定其情绪,实现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升。相关研究指出,运用共情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效果[10]。此外,共情护理可明显改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与输液流畅率,降低血管损害率、相关感染率、护士穿刺伤率与职业暴露率,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生活质量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CD4+T数量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HIV病毒载量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艾滋病患者行共情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稳定患者的情绪,实现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指标的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