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究

2022-07-18 01:32江楠
高考·中 2022年4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有效策略

江楠

摘 要:针对当下音乐教师对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的重视度不足、教学模式单一化等问题,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做出变革,在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调式、和声和配器等要素进行多角度赏析,让学生用心灵感悟音乐,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基于此,本文就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审美教育;有效策略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价值分析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音乐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于美好的事物有着深深的向往,且当代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鉴赏基础,在教师的引导、讲解下,能够学会品析音乐,感知音乐的内涵、美感,在音乐赏析中,身体、灵魂受到洗涤,让其对音乐的体悟、认知更加深刻,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发现美、感知美及创造美。其次,通过音乐鉴赏教学,让学生在视觉、听觉及情感上受到感染、熏陶,让其意识到音乐学习是一种美妙的感官享受,既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音乐学习兴趣,也能在赏析过程中品析音乐作品蕴含的美感,真正发挥出音乐课程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功能。最后,在音乐赏析教育中,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在音乐要素、格调上蕴含了浓厚的意蕴和美感,其在感情上也涵盖了众多韵味,通过直观的听觉来达到审美享受,让学生在心灵、情感上有一个质的飞跃,从表面的音乐赏析形式上脱离出来,实现音乐教学的真正功能。

二、高中音乐赏析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育理念功利化,音乐课程重视度不足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现今高中学校更多地将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更加希望学生将精力放在一些主要科目上,减少对其他“不重要”科目或者与考试内容无关科目的精力投入。基于这一情况,音乐赏析课程则是被大多数学校所认为的可以舍弃的课程,甚至一些高中学校根本不开设音乐课程,就算开设了该课程,在实际上课中,也常常被其他科目所占据[1]。个别学校还存在其他科目教师兼任音乐教师的情况,这部分教师严重缺乏专业的音乐知识,因而在授课过程中多是照本宣科,不切实际,学生难以从音乐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乐趣,也无法受到思想、情感、个人审美上的熏陶。

(二)教师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流程化

当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大多数音乐教师缺乏对有效教学模式的专研,“填鸭式”“满堂灌式”教学依旧普遍存在。在课堂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播放课件,展示MV,学生在下面听,这一教学模式十分枯燥,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氛围也十分沉闷,长期下去,学生也会极易丧失对音乐的热爱。此外,教学的流程也较为单一。在当下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利用课件进行音乐歌曲展示,简单地完成一些乐理知识传授后,组织学生齐唱,这种教学模式十分格式化,学生既无法真正掌握音乐赏析技巧,其对于音乐的感知力、审美能力也将逐渐被削弱。

(三)审美教育的重视性不足,学生鉴赏能力缺失

当下音乐课堂上只停留在较为浅薄的赏乐、歌唱阶段,教师严重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音乐感知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养,以致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不足。且对于一些五线谱、乐器特征、歌唱技巧等基础内容缺乏详细讲解,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处于浅显的聆听阶段,无法深度感知音乐的内涵,亟待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给予学生独特的审美享受。

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现今高中音乐鉴赏教师普遍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不足,将其作为一门“副课”,也导致许多学生尚未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观念,在音乐课上学习其他科目、完成主科作业。音乐教师仍在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音乐课堂的趣味性严重不足,限制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因此,要想落实音乐课程的审美教育价值,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其次,高中音乐教师要从根本上杜绝“占课”现象的发生,为学生的审美教育提供更多的阵地。最后,在课程中,不能一味地注重知识的传递,也要注重从多角度进行音乐鉴赏教育,实现对学生精神、灵魂上的感染,且要让学生获得体验感、满足感、愉悦感,让学生能够保持高昂的兴趣去探究音乐,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让学生乐于感受美、创造美,为促进学生身心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执教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音乐教师自身要具备过硬的音乐素养,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在课堂中,要學会把控节奏,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有迹可循地展开音乐学习,无声地实现其审美能力的形成[2]。比如:在教授人音版高中音乐《青春舞曲》时,教师务必要注意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和节奏、音调的转换,并使用轻松愉悦的声音去演唱这首歌,让学生从情绪心理上受到感染,在教师的引导和感染下体会到歌曲中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逐步感知音乐的魅力。

(三)基于学生需求选择音乐,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音乐教师是课程教学的把关人、引导者,在教学中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教学。首先,在音乐选择上,要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实际需求,意识到当代高中生普遍热爱一些具备较强活力和节奏的音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程中播放一些大师级别的、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让学生对于世界级的经典作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体会不同音乐大师不同的音乐风格,将学生带入作者的个人情感世界当中去,有效培育学生鉴赏能力。优秀的音乐作品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直观感受,所以,在音乐教学时,要从音乐的品质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嗅觉,让他们学会欣赏和感悟优质的音乐作品。在让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后,教师要传授学生正确的音乐鉴赏技巧,如官能鉴赏、情感鉴赏和理智鉴赏等,让学生领会音乐中蕴含的内涵和韵律,并深刻感受音乐的缓急轻重,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获得极佳的审美体验。

(四)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在课程教学中要推动课程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应用,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微课等技术,构建出全新翻转课堂、智慧课堂体系等,也可以展示多种视频、图片、音频,通过细致讲解、多元评价,强化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有效掌握音乐歌曲的内涵,提升其审美能力。同样,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丰富的教育资源展示MV,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赏析音乐,最终有效提升其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如果学校有条件,硬件和软件都比较全面,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音乐器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樂的魅力。例如:在教学人音版高一音乐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时,教师可以将古琴、小鼓等乐器带入课堂中,利用古琴弹奏《流水》《阳关三叠》,同时播放歌舞视频,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官,让学生深刻领会到古琴厚重、悠扬、深邃的特点,直击学生灵魂,深刻感悟到古琴乐曲中所表达的深远意境,有效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再如:在高中音乐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中《弥渡山歌》的赏析时,为让学生感知到“赶马人”的羁旅怀乡之情,漂泊他乡的孤独,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该歌曲的MV,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然后选择一位学生上台歌唱,教师在一旁用“花鼓”“古筝”等乐器伴奏,深度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让学生深刻领会到歌曲变化的节奏,以及近距离感知音乐、体悟音乐。

(五)融合多种元素,培养学生的综合鉴赏力

在传统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大多采用教师带头、学生跟着教师唱的方式。就该方法而言,它仍然是比较传统的、单一的,既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赏析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中融合舞蹈、动作多种元素,让音乐课堂组织形式更加多元化,以此来创新音乐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品析音乐,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审美能力。例如:在人音版高中音乐《祖国颂》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并融合多种元素,让学生从乐器、舞蹈、动作等多个角度进行学习。由于该歌曲具备较强的节奏感,且歌声嘹亮,慷慨激昂,教师首先需要带领学生利用简单的乐器进行演奏,然后将学生划分为数个小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一部分进行乐器演奏,另一部分则需要烘托气氛,如跟随节奏做出相应的挥手、敬礼等动作,让学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演奏,既能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也能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感知音乐的节奏感,无形中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操。此外,教师要充分改进传统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让学生不仅可以跟着教师唱,而且更注重学生的个人独唱、静态唱、合唱等学习,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可以增强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可以体验音乐的内涵,并通过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有着重大意义。比如在进行歌曲学习时,可以通过打分与比赛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也可以发挥出教师指导作用,给学生讲解音乐作品的人文情感、内涵,从歌词到旋律进行多角度分析、全方位讲解,让学生能够真正欣赏音乐美,感悟音乐美。

(六)注重对乐曲的讲解,体悟乐曲的意境

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重视深度指导,意境创设,指导学生学会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只有当学生能发现美、创造美时,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比如:教师在教授人音版高一音乐《滚核桃》时,教师首先播放乐曲,让学生跟随着乐曲进行想象,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乐曲表现了哪些情节?《滚核桃》体现出了哪些内容?在问题的驱动下,引出民间乐器演奏形式“打溜子”,在此过程中,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展开学习,积极和教师交流、讨论,这时教师再就这首乐曲的历史背景、乐谱、音乐情绪进行多角度讲解,在教师的细致讲解下,学生有效把握民间曲目的内涵,品味其中的美感。

(七)采用声势律动教学法,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

声势律动法是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策略,通过该策略的采用,巩固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3]。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然后让学生根据音乐进行律动。如:在教授传统琵琶曲《十面埋伏》时,教师在授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欣赏《十面埋伏》这个曲目,并且引导学生对作品的韵律及节奏等特点进行总结。该首乐曲旋律总的来说是比较激昂的,主要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大型套曲结构形式;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基本包括十三段,各个段落的感情高昂充沛;《十面埋伏》虽是武曲,但兼含刚柔;该曲注重弹奏的刚度,以及柔度的协调性,表现出对楚军和项羽的关怀之意。

(八)注重音乐点评,让学生感知到音乐作品的精髓

部分高中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浮于表面,如果没有教师的点评,则无法深度感知音乐的内涵,学生也无法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对音乐作品的点评,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音乐赏析。例如:在人音版高一音乐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的学习中,教师首先播放沈心工的《黄河》,调动学生的感官,让每一位学生沉浸在恢宏的歌声当中,在结束之后,抽取几位学生表达自己对这首歌的认识和感悟,有的学生就会说,《黄河》充满了奔腾壮阔的气息,象征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师对其进行评价:“这位同学总结得很专业,听得很仔细。其实这首歌就如惊醒的‘蛰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度掌握歌曲的内涵,体会其精神。

结束语

音乐赏析教学是发展学生审美素养的核心课程,但就当下高中音乐课堂情况来看,教师对音乐鉴赏教学轻视化、形式化的问题依旧存在。意味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之下,音乐教师要一改以往的教育理念,杜绝音乐课程被“占课”的现象发生。在课堂中,不再单方面地组织学生赏析音乐、合唱歌曲,而是要对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艺术魅力进行深度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在音乐课程中真正有所收获,最终达到提升其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伦智花.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6):27-28.

[2]黄文倩.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微[J].艺术评鉴,2021(7):162-164.

[3]常江涛.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融入探讨[J].参花(下),2020(8):123.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有效策略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审美教育有效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