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和谐教考

2022-07-18 06:04陈洪清
高考·中 2022年4期

陈洪清

摘 要:情境是实现高考“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考查的载体。高考命题选取新颖、多样的材料,创设陌生、复杂、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形成类型丰富的情境化试题。基于高考试题情境,中学历史教学可从历史叙述、时代生活、学术前沿中寻找教学情境素材,创设教学情境,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更从容应对高考。

关键词:历史高考;情境化试题;历史教学情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指出,“考试与教学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当二者协调发展时,形成教考和谐的局面”。教考和谐最基本的表征就是考生能适应高考的要求,为此,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在把握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历史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适应高考要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又指出,情境是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考查的载体,而“历史科的试题情境对历史教学具有引导意义”。因此,可以情境作为教学与考试的串联线,通过研究高考试题情境,创设类似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夯实必备知识、锤炼关键能力、提升学科素养、默化核心价值,以适应高考考试要求。

一、高考历史试题的情境创设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情境指问题情境,即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和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高考评价体系把情境分为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两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历史课标》)对此有学科化的表达[1]。在《历史课标》中,新情境包括:“学习情境”,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史料、图表、历史叙述、史论等问题;“生活情境”,指在个人、家庭、社区生活中遇到的与历史有关的问题;“社会情境”,对社会问题的历史考查;“学术情境”,指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

虽然高考评价体系下的考试情境与《历史课标》中的表述有所不同,但二者有共通之处。高考评价体系下的生活实践情境可以对应《历史课标》中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情境,学习探索情境可以对应《历史课标》中的学习情境与学术情境,且二者都强调创设问题情境。如上所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情境指“问题情境”,是落实“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的载体。《历史课标》指出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创设历史情境,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在解决学习问题中理解历史,在说明对学习问题的看法中解释历史,在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成为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可见,创设问题情境,是增长或考查学生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要求。

落实到操作层面,历史高考试题是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以达成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考查要求的,综观近几年全国卷,可知其对情境的运用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从情境素材看,选用新颖、多样的材料,创设陌生、复杂、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2]。这是近几年历史全国卷命题的基本风格。如2021年全国卷I的情境素材,从形式看,在传统文字材料基础上,选取绘画作品、数据或文字表格等材料,扩大学科能力考查广度,渗透五育并举思想,彰显素质教育理念;从内容上看,主要以教材以外的历史叙述为主,这些叙述包含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思想言论、史学家论述等,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社会等不同领域。由此可见,高考历史试题的情境主要指“历史事件发生或进行的具体、客观的社会环境”或“在某种具体、客观的社会环境中正在发生或进行的历史事物”,具有很强的历史学科特色和综合性特点。其情境对考生而言是陌生的、真实的(指真实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构成的真实问题情境而非虚拟的),同时又有一定比例的复杂性和开放性,让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在核心价值的引领下,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展现学科综合素养。情境化考查模式,凸显人类知识再生产过程的本源与规律,既落实高考考查任务,又引领历史教育教学立足时代需求,回归到培养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路径上来。

(二)从情境类型看,以学习探索情境为主,但近几年历史全国卷的情境类型日趋多样化。如2020年全国卷I,在学习情境之外,还有社会情境,如41题,以建国以来中德关系发展变化为情境,考查中德历史关系,呼应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建设需要。42题仍为学术情境,但它以宋史研究现状为情境,在往年开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学术情境的创设形式。生活情境虽然暂时没有,但按照高考评价体系和《历史课标》要求,也是未来历史命题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在历史教学中,一方面应立足历史学科特色,精选史料、图表、历史叙述、史论等素材,还原历史知识产生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像史学家一样去探究历史、解释历史、叙述历史,引导学生在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在提高历史学科关键能力上下功夫,在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上下功夫。另一方面,立足时代发展主题和社会生活主流,建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当前时政热点和时代发展的重大问题、重要现象,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去追溯历史根源,探寻历史过程,认识历史本质,把握历史趋势,从而加深對历史与现实的理解。

(三)从问题设置看,侧重考查考生分析历史问题、探究和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渗透历史学科思维,凸显学科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标》指出,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对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要求,要求学生在科学史观指导下,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对应到历史学科高考评价体系中,要求考生能够通过阅读试题所给各种材料,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对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进行合理解释;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和历史思维分析历史事物,并规范地阐释历史事物;能够自主发现问题,综合运用历史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和独立提出历史观点。因此,历史教学中情境之创设,除情境素材的选择外,还应注重问题的设计,以问题引领学生夯实必备知识、锤炼关键能力、发展学科素养、默化核心价值。

综上,历史高考试题承载着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情境是落实其核心功能的关键载体。通过情境素材的选择和问题的创设,控制情境的陌生、复杂、开放程度,一方面调控试题考查难度,切实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另一方面情境化的考查方式也为中学历史教学探索情境化教学提供了依据。

二、高考试题情境对历史教学的启示

从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和全国卷命题来看,教学中需依托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分析历史、探究历史,才能自如地应对高考。笔者认为,历史情境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历史叙述,以真实的历史素材创设问题情境

高考命题注重以文字、图片、表格等多种形式呈现真实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在历史叙述中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和历史探究与表达的能力。教学中,也应以多种形式呈现真实的历史,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因为“真实的历史情境更能体现历史事物的整体性、完整性和复杂性,构成一个逻辑自洽的信息系统,既符合学理要求,又便于从内容上对问题进行整合,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拓展见识,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等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应对“新的、复杂的命题情境”。

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一课,在探究学习西方主要国家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时,笔者先以时间轴呈现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并针对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19世纪80年代德国颁行社会保险法、1935年美国制定《社会保障法》、二战后英国实行福利国家制度等关键史实,选取相关图文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17世纪初英国建立济贫制度、19世纪末德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二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福利国家制度的背景及各自的特点,在历史叙述中帮助学生形成对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与发展历史的整体性认识。问题情境的创设,把纲要式的枯燥史实变得丰满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与热情;把抽象的历史逻辑分析变得具象易懂,通过对史实的解读,自然渗透唯物史观,帮助学生认识到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和需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深化了学生的历史理解;同时,通过史料分析与解读,提升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启发学生回忆、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有助夯实必备知识、锤炼关键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二)立足时代生活,以现实的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就是过去与现在的无休止对话,历史的价值在于为现实服务。从全国卷命题实践看,历史高考“试题内容主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在现实问题表面下寻求历史智慧”,立足时代、反映现实是高考命题的基本特征之一。如2020年全国卷I第41题,立足当前国家外交,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德关系发展为情境,考查考生对不同时期中德关系变化及其原因、影响的认识,考查考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为此,中学历史教学在真实的历史叙述下,还应立足时代、立足生活、立足社会,从现实问题出发去追寻历史,寻求历史价值。

例如:教学“经济全球化”时,笔者以当前重热事件“孟晚舟事件”为导入,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国与全球化密不可分,激发学生探究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以华为手机零部件供应、科技研发中心分布、产品销售额分布、资本来源等图文资料为情境,在熟悉而又陌生的事例、数据中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全球化的表现和概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与外延。进而引导学生追寻全球化发展历程和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历程,在追寻中认识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当前中国和华为等企业应如何应对美国的打压,建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落实家国情怀。以现实问题创设情境,以历史关照现实,突出以史为鉴的价值功能,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家国命运,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助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达成学科核心素养,也有助于学生更从容地应对高考考查。

(三)关注学术前沿,以学科的研究动态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

海登·怀特认为,“过去不等于历史,历史只是一种历史叙述”。客观的真实的历史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学习的其实是对历史的叙述,由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情感倾向、研究方法、政治时势等因素,以及历史史料的欠缺、丢失等,历史真相的叙述总会受到影响。因此,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门发展的科学。在高考全国卷命题实踐中,历年试卷频繁出现学术情境试题(主要是开放性试题),如2020年全国卷Ⅰ、卷Ⅱ,2019年全国卷Ⅱ等,此类试题以历史学科学术前沿、研究现状为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学科素养。故而,历史教学也应关注历史学术前沿和研究动态,以其创设问题情境,致力于发展学生历史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考和谐。

如:“经济全球化”一课,在师生共同了解了全球化发展历程和美国“逆全球化”举动的基础上,笔者引用王栋、曹德军《再全球化:理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视角》一书有关“再全球化”概念的表述,以表格呈现“全球化”“逆全球化”“再全球化”基本含义,并设置如下问题:“有人说美国对华为的抵制及特朗普上任以来的美国路线,是‘逆全球化’的表现,也有人说这是‘再全球化’的变化,你怎么看?请给出你的理由。”该设问以当前经济全球化问题及对策的学术热点争论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探讨表达中认识“逆全球化”与“再全球化”之争反映了当今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全球化的动力将由传统大国向新兴国家转移,全球国际竞争关系将由零和式、等级式向包容性转变,进而加深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认识与理解。学术问题情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前瞻性和开放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和历史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对现实的理解,提高学生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叙述和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应对高考。

结束语

综观近几年全国卷I的试题,会发现情境命题是其一直探索与坚持的,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出台,是历年高考命题实践的理论总结,也为未来高考命题提供了理论指南。情境命题有助于发挥高考核心功能,落实“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为此,中学历史教学也应切实转变,将情境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冯波.将“情境”进行到底: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视域下的2020年全国卷Ⅰ试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7):35-39.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新高考背景下情境化试题设计的导向和规律研究”,立项批准号:Fjjgzx19-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