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武昌
摘要:道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不但能促进小学生形成好的品德行为,而且让教师更加看重德育,同时可以有效地加强班级管理。小学生犹如一张单纯的白纸,在人生的道路上刚要扬起风帆,这个时候教师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德育,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与优良的品格,更有利于学生绘制精彩的人生蓝图。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德育思想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德育思想;小学班级管理;渗透
引言
一个人的道德认知以及形成受道德的约束,班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良好的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說,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道德修养,也能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1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的意义
1.1规范班级的制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现在的小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品德的培养也逐渐被重视起来。优秀的品格可以让学生的才华使用到正确的地方。反之,如果学生不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可能会在成长的道路上走上岔路,造成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正直、优良的品格也可以更好地展现一个人的魅力,体现在班级管理中,就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自内心地热爱班集体,团结每一个同学,为班级的共同荣誉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1.2社会发展的需求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助推力,而精神文明的进步也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要义。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进步的希望,因此,品德教育必须以青少年为主,使他们从小建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对现代化新型人才的全面培养,必须始于品德教育,加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使其做一个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人[1]。
2德育思想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措施
2.1以身作则,引导示范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会受到班主任言行举止的直接影响。若在班级管理期间,班主任未认知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并在日常管理期间频繁表现出言语不忌、行为不端的问题,势必会对学生品质的塑造、观念的树立造成不利影响。尽管在品德教育中,“身教”不占据主要地位,但发挥着“以小博大”的作用。鉴于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做到,以自身优良品行、优秀品格去影响学生,通过以身作则来促进学生品质的塑造,将品德教育落实到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促使品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出最大价值。例如,班主任需做到准时或提前到达教室,当学生进入教室后,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班主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主动以班主任为榜样,并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养成不迟到的良好习惯。
2.2组织多样化活动,促使德育方法多元化
目前教师的德育方法较为单一,且大部分是局限在课堂中,通过教师比较单一的口头教育进行,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辅以更加有趣的活动,那么德育的效果会更加理想。所以,小学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班级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去亲身践行教师教给的道理,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实现教师制订的德育目标。德育活动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小学教师可以利用教师内的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影片,如《闪闪的红星》《我和我的祖国》《烛光里的妈妈》,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能让他们通过关于爱国、感恩的影片从中学会一些道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在讲到关于保护环境的课内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例子,并让学生说一说应该如何保护环境,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内寻找其他人丢弃的垃圾,并按照垃圾分类的标准扔到垃圾桶里,告诫学生虽然现在他们的能量比较小,但是还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爱护身边的环境,以后为保护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时间手工课程,在母亲节、父亲节和重阳节等节日时,带领学生做一些小手工,如贺卡、画作等,送给他们的朋友与长辈,让他们感恩父母和长辈的辛劳,感谢朋友的陪伴,学会表达爱,学会爱别人[2]。
2.3教师不断学习,丰富教学方式
教师是德育工作更好实施的践行者。对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每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承担相应的责任,将每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结果反馈当作教育契机从而渗透到班会教育。积累德育经验是教师提高德育能力的关键。提升方法主要有,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提升德育能力,在师生交流中提升德育能力,在学生个人发展指导中提升德育能力,也只有教师德育能力提升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学习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要亲自动手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道德意识时,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实现。比如,每年的三月,在班级里开展“学雷锋”主题班会活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当正面引导学生,让小学生们在活动中体会到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充分地感受到优良品质所带来的魅力,从而帮助教师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对班级管理也有着积极的影响[3]。
2.4关注差异,个性引导
在以往进行班级管理时,大部分班主任采取“无差别”的管理手段,在不考虑学生差异性、个性化的前提下实施统一管理。尽管大部分学生在班主任的管理下可以得到进步,但是对于个别学困生而言,这种方式极易引发其抵触心理,导致学生不但对班主任形成排斥感,而且无法体现出班级管理中品德教育的真正价值。所以,班主任需要在兼顾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性格气质等方面开展个性化的品德教育,制订契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帮助班级学生整体进步与发展。在实际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品德教育方法。大部分班级中既有性格活泼外向的学生,也有性格内向沉默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采取赏识教育的方式来教育性格外向活泼的学生,如当学生成绩提升、助人为乐时,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开设“表彰大会”,在其他学生面前给予其相应的奖励、夸赞,以此提升学生的成就感。针对性格内向沉默的学生,班主任可以依据学生情况,邀请学生单独谈话,并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多给予此类学生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集体活动。久而久之,不同学生均有明显进步,同时,实现了以差异化的管理形式拉近师生距离的目标,体现出班级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品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渗透,可以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全面提升的同时,实现对小学班级管理的优化与改进。为发挥出品德教育的作用与价值,班主任需在深入认知品德教育渗透必要性的基础上,采取科学措施和对策来促进品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为学生素质、品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玉梅.试谈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J].读写算,2019(29):50.
[2]宋青霞.浅论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9):137.
[3]张建红.德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应用[J].吉林教育,2019(0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