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嫦
【摘要】核心素养下“问题导学”英语课堂模式的含义与基础现代化教育理论中指出:教学中必须构建学生的主体活动。教与学是学习行为统一体,是密不可分的。核心素养下在课改的不断推进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从“教师教授”转变为“教师导学”模式。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上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要让问题走进课堂,让英语课堂教学转变为“问题导学”课堂。
【关键词】问题导学;走进课堂;以生为本
在新课标理念的推行之下,各个地区和学校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经过近几年的改革,教师从以前“教”的课堂逐渐走向“导”的课堂,我们在实施的过中,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虽然改变了以前“满堂灌”的知识传授课堂模式,想办法让学生在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但是效果不太明显。探究原因发现,教师在课堂的“导”中占了大部分时间,学生是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去看书、预习、讨论和思考问题,就是说学生还是在教师固定的思维框架下进行知识的探究、学习,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如何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主场,需要我们对课堂进一步地改革。我们的教师要真正掌握学生究竟需要学习什么,那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问题就必须是学生提出,而不是教师。所以我们要从“教师导学”课堂要转变为“学生问题导学”课堂。所谓的“学生问题导学”课堂就是让学生的问题走进课堂的教学,是学生在以问题为主线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与教师、同学之间合作探究学习来完成知识的获知。
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我不断摸索,核心素养下“问题导学”英语课堂逐渐形成一定的模式:教师设计导学稿——学生预习提出问题——教师收集问题、备课——课堂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知识。下面是我在实施“问题导学”英语课堂的一些探究。
一、转变问题的提出者
在唐朝诗人韩愈的《师说》中已经回答:“师者,所以传受业解惑也。”教师除了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外,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解答疑难问题。我们现在课堂上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来提问的问题,无法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疑难,所以问题应该由学生提出,教师应该在课前收集问题,以之作为备课的依据,从“怎样教”转变为“学生怎样学”和“怎样解答疑问”。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学稿时,不能单纯让学生做知识点填空,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学习《定语从句》,教师在课前编制好导学稿(如表1),发放给学生完成,收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好上课的多媒体演示课件。
二、培养学生发现生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下“问题导学”英语课堂的中心就是学生会问、会学。高中老师往往在感慨现在的学生都不会问了。我们都知道小朋友都很爱问,为什么学生越大越不会问?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问题的要求应该有所不同,低层次学生可以要求对表层进行提问,高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从自己理解课文深层意义来提问。学生提问这步应该在课前预习中完成。
核心素养下“问题导学”英语课堂除了培养学生生成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教师可以在课前和课堂上创设语景来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生成问题的能力。
三、创建以“问题”为主线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下“问题导学” 英语课堂是以学生的问题作为主线,课堂的主要任务是解答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一个“导”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手段来解决问题。通过师生合作或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总结、归纳、判断、评价等。在布卢姆Bloom’s Taxonomy教育目标分类中,记忆性的问题是低端思维,而我们要培养学生更多的是要学会知识运用,再对语篇进行分析和评估,最后是去创造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才是高端思维。通过学生的层层提问和师生或生生间的讨论学习、分析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以及培养小组间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结语
核心素养下“问题导学”课堂不仅开发学生的多元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合作精神,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问题导学”课堂让学生学会研究、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问题导学”课堂需要我们的教师转变角色、行为、思维方式和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刘道义.谈英语學科素养——思维品质[J].课程.教材.教法,2018(8):6.
[2]许延红.借助“导学问题”优化英语教学[J].名师在线,2017(7).
[3]隋欣彤.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英语问题式课堂教学实践探析[J].考试周刊,2018(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