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红
摘要:课程改革中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小学教育阶段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还应当将德育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學正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强化德育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三观,具备健全的人格。基于此,教师需要探索更多的教育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家庭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具备良好品质的人才。本文主要论述了家庭教育中德育的现存问题以及家庭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等内容,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家庭教育;德育教育;策略
引言
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家长可以被称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小学生由于年龄方面的限制,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这时如果缺少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很难坚守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可以在家庭环境的影响和渲染下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1.家庭教育中德育的现存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家庭教育所开展的道德教育渗透在教育方式和态度方面存在问题。首先,家长过于担忧学生的教育和未来的发展,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督促学生写作业和学习,生活上各个方面面面俱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巨大的学习压力,还会影响其独立性的发展,长期处于高压的生活环境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与此同时,家长与学生的沟通存在问题,多数家长并未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总是站在自己成人的角度进行说教,脾气不太好的家长甚至会打骂学生,亲子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学生进入青春期之后更是不会与家长进行沟通,进而导致校园暴力、早恋等问题的发生。此外,现阶段的社会家庭结构中由于婚育观念的影响,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部分家长不会教育孩子且存在很多的溺爱行为,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实现独立,即便在学校中也过于依赖同学和教师。
2.小学家庭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2.1在家庭教育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思想意识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学校与家庭都应当重视正确教学方法的应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意识,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需要在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共同开展教育。首先,家长应当明确自己在教育中的关键榜样作用,在相处的过程中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正面影响,并关注其心理健康。其次,尝试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沟通,使得家长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心里状态,明确学生是否存在过大的思想压力,如果有,需要帮助学生排解压力,尽快恢复良好的状态。再次,家长在注重自己工作的同时一定要腾出一定的时间了解自己的孩子,加强情感交流,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最后,强化与教师的沟通,通过教师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状态,让学生自动向家长倾诉自己的烦恼和问题,并通过家长的疏导解决问题,保持心理健康,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很多家庭的情况比较特殊,有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有部分学生和父母与祖父母共同生活。这种情况下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十分有必要的,即便是家庭存在缺陷或者家庭条件十分复杂,也可以为学生构建健康的成长环境,通过家长的影响和教育成为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人。为实现教育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关于德育教育的家校沟通大会,通过教师的强调促使家长明确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以及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例举一些比较合适的亲子相处模式。第二,家长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与其他家人进行良好互动,尊重祖父母、友爱表兄弟和表姐妹,能够与其他人和睦相处,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三,定期举办家长会,主要讨论内容在于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表现,家长可以和教师相互交换学生的表现,并进行分析,家长可以对教师所给出的教育方案和策略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
2.3形成现代家庭生命教育理念,提升生命教育素养
德育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形成现代家庭生命教育理念。第一,家长要明确生命的不可逆性和独特性。在家庭教育期间一定要做到尊重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个体,独特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都是该个体区别于他人的重要体现。因而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其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又不乏个性,生动有趣。第二,家长需要做到以身作则,注重学生生命品质的培养,在生活当中通过家长的影响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不随意踩踏草坪,不随意采摘花朵,不随意伤害小动物,促使学生领悟人生的价值,并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意义。
2.4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有助于良好品质的养成。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身心发展不够成熟,不理解劳动的含义和意义。很多家长在家务方面选择大包大揽,导致学生在家长做家务的过程中冷眼旁观,长此以往会形成懒惰的心理,形成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好习惯,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在实践中要求家长引导学生尝试学习做家务,逐步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第一,转变“孩子太小”的错误观念,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要求孩子参与到做家务的活动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亲身实践逐渐体会劳动的意义。学生完成家务之后家长可以给予适当表扬,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下次做家务的态度会更加积极。与此同时,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也会有意识地将垃圾丢弃在垃圾桶当中,定期清理自己的书桌等。第二,闲暇时间带领孩子到公共场所进行观察,感受清洁人员工作的不易,学生会逐步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要储备很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做人,才能以更好的状态和态度去面对学习。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意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教师做好思想品德科目教学的基础上,家长需要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家庭教育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形成现代家庭生命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等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切实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个人素质,促进孩子的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菁菁.《颜氏家训》的当代家庭德育价值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
[2]齐闻.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的家庭教育基础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3]欧阳鹏.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研究[D].湖南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