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满华
摘要:基于“双减”政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发展学生探究能力,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更加有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教师所要关注的重要教学内容,如何帮助学生深入地体会实验是教师开展教学所要研究的重要目标。本文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开展方法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从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调整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教学;双减
引言: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一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智慧、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是教学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程式化、模式化等问题。这样的问题会使学生只知实验结论,不知实验过程;只会死记硬背,不能灵活学习。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对化作实验教学进行创新,使实验教学不再程式化,模式化,从而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进而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以加强。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
(一)缺少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针对课本来说,理论知识所占的比重较大,且考试中也不会涉及過多的实验部分,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教师对实验教学环节缺少重视。这种情况下在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基本以口述或视频演示的方式,将实验流程及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表达,学生无法实际参与实验练习操作,导致学生对真正的化学反应、实验操作等缺少了解和体验,影响整体学习效果。
(二)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无论是哪一科目的教学,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一定要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只有对课堂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取得理想中的教学效果。然而在目前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欠佳,初中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科目,这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的,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采用问题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研究表明:直接向学生灌输化学实验知识就会使学生学得稀里糊涂,而且一旦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溉,就会逐渐失去思考能力。相反,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往往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主动地利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化学实验问题的启发下对化学实验进行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电解水》这一实验进行操作的时候,就利用了问题教学法。首先,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对《电解水》这一实验进行操作。不过在进行这一实验前,我们需要思考几个问题。”其次,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如何设计《电解水》这一实验的步骤?在进行《电解水》这一实验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事项?预想一下,实验过程中会发现什么现象?通过预习可以知道电解水过程会产生氢气与氧气,那它们会出现在哪里?我们又要如何进行区分?再次,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几分钟过后,有的学生说出了《电解水》的实验步骤;有的学生回答了《电解水》实验的注意事项;有的学生说出了验证和区分氢气与氧气的方法。而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操作这一实验。再次,等学生做完实验后,教师又提出了如下问题:伸入正极试管里的木条发生了哪些变化?负极试管里的气体出现了什么变化?水是由哪两种元素组成的?于是,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积极发言。总之,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有效地点燃了学生思维之火,使他们发挥了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使他们热情主动地探究了《电解水》这一实验。
(二)注重实验前教学,做好学生引导
实验前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实验的有效进行有着较高的价值,通过实验前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做好开展实验的准备,让学生在实验中顺利地进行实验探究。一般而言,实验前教学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其分别为仪器介绍与实验预思考。仪器介绍是针对化学实验中所用仪器操作方法进行的介绍,通过这一部分的进行,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相应仪器的实际操作方法,并能在实验的实际过程中有效地进行仪器的操作。实验与思考则是针对探究实验进行的设计,在探究式实验中,学生需要设计一个完善的实验探究流程,这一流程的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若待到实验课上再展示主题,会出现时间不足的现象。所以为了让学生可以顺利地进行实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实验前教学的设置,并引导学生在实验前教学中就实验的主题内容进行思考,提出基本的研究路线。
例如,在进行“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实验”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实验进行研究,设计有效的实验前教学。在教学实际中,教师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出研究分析。其中,教师首先需要思考的是仪器介绍,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本次实验用到的仪器多为玻璃仪器,其容易损坏,其损坏的玻璃很可能会使学生受伤,所以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对实验仪器的安全操作方法进行介绍,并要求学生进行学习。其次,在实验与思考的设计上,教师可以就同一实验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情况做出展示,引导学生就本实验中涉及的变量内容进行思考。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对于板书教学来说,教师难以对一些化学变化、现象等抽象知识进行解释,导致学生整体理解程度不足,影响学习效果。而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借助动态视频、三维技术等手段提高化学实验知识的具象化水平,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过程及原理,增强学习效果。比如在电解水实验学习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水的元素组成,明确氢元素与氧元素为2: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过水分子的电解过程及原子重新组合过程。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该实验的模拟分解视频,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且视频可随看随停,教师能够对各个实验流程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也便于学生反复观看增强印象。另外,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像一些有害物质并不适用于开展实验练习,容易对师生健康及环境安全造成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采用信息技术还原实验过程。针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来说,为防止学生实际操作时发生C0泄漏问题,教师可下载网上专业人员所进行的实验视频,让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进行了解,同时增强视听体验。
结语:综上而言,“减负增质”是新时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向与主要目标,其实施情况不仅关系着教学的有效性,更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新时期运用粤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组织课堂活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并及时完善教学策略,全面提升教学趣味性、直接性、逻辑性、实践性与系统性,最终实现“减负增质”。
参考文献:
[1]陈加德.探析新课改下如何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20(15):123-124.
[2]王科.新时代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