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30 02:38何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3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10.3969/j.issn.1671-489X.2022.03.087

摘 要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单向传递过程,而是师生互动过程中对课程的开发。项目式学习使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不断发生变化,教师和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其更加合理化。通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一次项目式学习实例,以期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03-0087-04

0 引言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技术课堂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阵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不完全适配、教学内容与实际课时不匹配等。除了大部分共性问题,实践中出现的教学问题也困扰着一线教师。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多元能力,适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1]。项目式学习可融合学生所学,根据学生实际学情来形成项目,以规避教材不适应问题;也可以将松散知识点按照一定关联性联结起来,让学生在有限学时内得到更多收获。

1 小学信息技术与项目式学习的契合性

1.1 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困境

1.1.1 信息技术教材适配度低 研究发现,相比教材更新速度,信息技术更新速度更快,与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需求相比,教材资源的更新建设明显不足。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并不完全适合学生使用[2]。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要讲授最新信息技术知识,容易受到教材和配套资源的限制,难以发挥教材应有作用,造成资源浪费和冗余。最新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教材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等问题,需要引起信息技术教师重视。在小学阶段,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来使学生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得到提升。新的信息技术课程通过抽象、平面的讲授在小学生有限认知水平下的有效性需要得到检验。

1.1.2 实际课程教学容量过大 根据课程标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相关文化、伦理和社会责任等问题。小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掌握获取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最主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应当有将信息技术作为手段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然而,对于身兼多职的信息技术教师来说,要在有限课时内完成如认识电脑、输入文字、学会绘画和网络应用等教学内容,显然信息技术课时远远不够。

1.1.3 学校设施设备配套局限 信息技术课程需要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学生在计算机上实践时间要多于教师纯理论讲解的时间。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要求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总课时不少于68学时。标准微机教室基础的配备包括学生机、教师机、投影设备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多数学校信息技术没有纳入考试范围,在没有应试压力的情况下,办公经费投入相对较少,机房配置较差。小学生自控能力和专注度比较低,在教学中要时刻让他们保持专注相对不易,设施设备不完善容易造成学生浮躁和注意力转移,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纪律问题。

1.2 项目式学习的开展优势

1.2.1 项目式学习“更新”教材 项目式学习是学生在学习中围绕某个具体项目,通过各种方法探究解决与项目相关问题的教学模式。依托于真实情境且必须有一定意义的项目式学习立足于实际问题且不脱离教学目标,不受教材与学生认知或最新信息技术不符的局限。项目主题来源于学生认知水平内的真实情境,这样可以取代教材中不符合实际学情的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项目活动主题要与教学目标衔接和融合,脱离教学目标的项目设定毫无意义,即在确定项目时不要完全抛弃教材资源。课标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教材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真正实现教材更新。

1.2.2 项目式学习“减轻”教材 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有独立思考空间和更多实践机会,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以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模块教学为例,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对文本标题、正文、字体、字号、颜色和边框等进行调整,以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这些内容要花费两课时以上时间来讲解和实操。通过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出现的一定标准格式的文本,通过教师引导探究和讨论,最终在“文字处理”模块掌握对文字格式的设置,并有成果产出。再遇到类似知识点时,学生能够通过知识点建构来处理相应问题。

1.2.3 项目式学习“回避”设备 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协作活动[3]。团队协作分工可以规避设备不足或异常。准备项目时,教师依据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同质和异质分组。异质分组根据学生能力和特长不同来分,组成互补搭配。同质分组将水平相当、能力接近的学生归为一组,形成强强联合。同组学生在同一个任务的驱动下,通过不同分工来解决相同问题。在小组协作中,不同学生完成不同部分的内容,大大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教师精心设计合作任务,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设备异常对教学的影响。

2 项目式学习的课程实践

2.1 项目式学习要素解读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通过在情境中(包括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和网络环境模拟的虚拟情境)“发现问题—对问题分析和探索—形成项目—最终得到作品”来获取和掌握相关知识。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掌握了项目式学习的关键要素,才能更好地设计和开展适合学生实际学情和符合课程标准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项目式学习是基于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开展的。有学者将项目式学习要素分为情境、内容、活动、学习共同体、作品等五个要素[4],或是学习目标、挑战性的问题或主题、持续的探究、真实性、学生的意见和选择、反思、批判和修正、公共产品等八个要素[5]。也有学者[6]认为项目式学习要素主要是任务驱动、真实活动、持续探究和精准设计。依据小学生认知水平和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项目式学习要素包括发现情境问题、制定项目计划、项目活动设计、项目作品完成、项目成果交流和项目实施评价等六个步骤。

2.2 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

实践项目来源于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的内容“电子海报制作”,学业要求是“学生能够掌握图片插入方法,在插入图片之后能够编辑图片,如放大缩小、裁剪等,并能够调整文字和图片的合适位置”。课程安排在“做一个有个性的小画家”“学做小编辑”等课程之后,在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输入文字、美化文章和下载保存等技能。整个项目学习实践流程如图1所示。

2.2.1 发现问题与制定计划 项目确定通常从实际问题出发。教师要依据小学生当前认知特点和意识能力,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情境问题,比如说社团招新海报、商场中电子海报是如何制作的。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发现更贴合生活实际的问题时也要帮助学生预设项目,讨论问题是否能形成项目。教师在小学生形成项目之前,要帮助他们理清所需新知识点,方便后续知识融合和项目形成。“海报制作”包含素材搜集、文字输入、图片插入、图文排版等知识点,能够形成项目。

在项目形成之后,应当制定严密的项目实施计划。教师对学生指导时必须评估项目实施的可能性,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如有可能,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可参考的计划表或者规划表。学习小组要制定获取素材、完成项目、保存项目以及修改项目等项目计划。依据规划步骤、时间进度和学生擅长及爱好等来进行组内分工,项目计划要形成具体文本资料。教师可根据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帮助学生完成计划表,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完善项目规划,进而发展学生计算思维。

2.2.2 活动设计与项目实施 学生项目式学习的前提是教师能把控课程目标。将课程目标具象到教材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设计项目活动时需要考虑怎么通过项目来学习或者说怎么将教材融入项目中。除去教材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网络中快速地查找素材,辨别有效信息并正确获取、保存。按照项目规划,设计收集素材、整理素材、完成作品以及修改作品等四项子任务。考虑到小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全程引导学生完成活动设计。

项目实施是整个项目式学习的关键。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性学习,而非停留在知识表面的浅表性学习[7]。学生通过以下子任务来完成作品。

任务一:根据主题搜集素材,分工整理素材。学生依据各组项目主题,搜集相关文字、图片和案例海报等。完成素材的搜集和学习材料准备后,学生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将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剔除与主题关联不大、无用的素材。学生在搜集过程中遇到诸如文字无法保存、保存图片无法打开、搜索不准确等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将问题出现的原因和相关知识点讲授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课程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任务二:研究实践,制作作品。学生按照项目规划,依次输入文字、插入图片,并将图文按照合理构图进行排版。这一任务是整个项目中最关键的一步,学生在这一步会将项目任务变成可视作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解答制作作品遇到的难题,如编辑、修改图片,调整文字和图片的位置等。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以及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生数字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任务三:组内评价,修改优化。学生组内自评是作品修改优化的基础。组内对作品进行自行评价,指出作品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优化。学生自行组织分工,在下一个阶段汇报交流,需要体现作品的创新、特色等。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化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教师需要调整学生在各个组别的角色和位置,以保证小组内每一个人都能愉快完成任务。

2.2.3 成果交流与实施评价 项目成果交流和分享是项目式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学生完成各组作品以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成果分享活动。每个组分享项目成果,与其余组完成互评,其余各组可以提出意见。在交流分享以后,每个组结合其他组意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完善,教师在此环节提出相应建议。多元评价是项目式学习用来考评学生作品的方法。教师对各个小组完成作品过程、作品完成度以及作品效果等进行评价。学生在自评和互评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评价量表,如表1所示,教给学生如何评价自己的作品与他人的作品。学生要对小组内的作品进行自评和对其他组作品进行评价。同时,学生应当思考多种解决问题方法,对成果进行拓展和优化。

3 结束语

项目式学习可以解决当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适切性不强、教学内容过多等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还要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从“双基”到“三维目标”之后的又一次升级,教学从“知识设计导向”到“构建知识体系导向”,项目式学习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小学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务必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对学生进行分析,预设适合学生的项目情境和问题。以项目为引导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本位教育理念,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促进课程教学质量不断地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文兰,苏瑞.境外项目式学习研究领域的热点、

趋势与启示:基于CiteSpace的数据可视化分析[J].

远程教育杂志,2018,36(5):91-102.

[2] 王蓉,刘美凤,吕巾娇,等.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

的个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8):118-124.

[3] 单美贤,董艳,洪荣昭.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同伴在

线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

究,2021,39(1):94-100.

[4] 刘晓静,王明磊.基于项目学习要素的实践与思考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9):30-32.

[5] 胡祖奎,张渝江.项目式学习的要素和技术支撑[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4):13-15.

[6] 蒋玉中.英语项目式学习的要素与实践[J].教学与

管理,2020(4):58-61.

[7] 申燕,陈尚宝,邹志谱,等.基于STEM理念下的项

目式学习课例设计:以“探秘人体的呼吸”为例[J].

化学教学,2019(9):50-55.

作者:何丽,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550025)。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