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青
摘要:幼儿园学前教育重点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幼儿行为、意识和思想收到良好教育教学熏陶,从而是他们可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同时,也能为幼儿将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基于这样的教育培养目标,本文将针对如何进行幼儿园学前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培养方法,以期与诸多幼儿园教育者共同提升学前教育效率。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前言:
“三岁看老、七岁看大”,这是一句流传至今的古语,形象生动说明幼儿园时期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学龄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可决定幼儿一生的发展。因此,幼师进行幼儿园教育时,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上,并通过自身榜样力量,借助幼儿园活动自我管理培养,以及幼师真诚而又具有实质性评价激励,促进幼儿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幼师自身为榜样,文明用语行为习惯培养
幼儿园学前幼儿正处于思维意识形成阶段,具有一定自我意识,喜欢模仿身边的人,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比较感兴趣,并可以做到刻意或者无意识的对事件行为进行模仿。因此,幼师作为幼儿在幼儿园生活接触最多的人,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重视规范自身言行举止,以自身行为举止为榜样,通过恰当得体的文明用语等行为习惯基础,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并引导幼儿进行模仿,进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如,幼师想要培养幼儿文明用语、遵守秩序,自己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重视文明用语,并借助文明用语行为习惯,影响幼儿,让幼儿进行积极效仿,学会使用文明语言。比如幼师可在文明用语方面,经常使用“你好”、“谢谢”、“请帮助我一下好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再见”等,通过适宜的使用时机,使幼儿掌握模仿的要领,并可准确应用这些文明用语,逐渐养成文明用语习惯。而在进行文明行为举止遵守秩序过程中,幼师还可通過自身为榜样,引导幼儿养成吃饭、睡觉、喝水等日常活动中养成排队有序进行习惯,并使学生意识到整齐、按顺序进行这些日常活动重要性,积极遵守,养成终身受益良好行为习惯。
二、活动中自我管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园学前教育中,幼师想要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日常教学活动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幼师可依据幼儿成长需要,进行有目的性指导与培养,使幼儿借助幼儿园生活的趣味活动,强化自我管理能力,继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幼师可依据有目标的培养活动设计,指导幼儿养成使用完学习用具后,整齐进行收纳习惯,以及主动帮助幼师进行餐具整理习惯,打扫卫生习惯等,长此久往,达成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目标。
幼师进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时,可通过“小能手”、“小标兵”等评选活动,激发幼儿认真参与活动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进行玩具、学习用品、游戏用品的收纳,并主动参与到帮助幼师分发餐具、收拾碗筷,整理床铺活动中,争做“小能手”或“小标兵”。通过这样活动的举行,幼儿积极性提高的同时,活动热情高涨起来,借助活动的参与,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收纳行为,借此养成讲究卫生、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因此,幼师想要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可通过培养幼儿良好自我管理行为习惯着手,促进其养成终身受益的行为规范。
三、幼师适时性评价,激励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幼师进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时,应重视通过适时性评价方式,激励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使幼儿成长自信心得以不断提升。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因此,幼师可充分利用适时性、恰当的幼儿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对幼儿进行有温度思维评价指导,实现以激励为目标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目标,助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如,幼师发现幼儿主动参与到班级卫生打扫中,帮助幼师整理教具等,幼师就可针对幼儿的这些行为举止进行表扬,并通过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在幼儿心中播下助人为力的种子,使幼儿在幼师的认可中加深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认知。同时,幼师还可依据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养成标准,有目的性引导幼儿参与其中,如主动帮助身边的幼儿穿衣服、盖被子等,进行有内容的激励评价,使幼儿心中根植下善良的种子,为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好充分性准备。藉此提升幼儿园学前教育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效率,并取得良好培养效果。
总结:
总之,幼儿园学前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师给予重视的同时,还可通过榜样力量、自我管理、激励评价等有效的培养策略,指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受益终身。同时,幼师还可借助幼儿园学前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活动,使幼儿感受到文明举止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带来的乐趣,喜欢参与到学前教育活动中,提升其成长自信心,为未来学习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叶.幼儿园教育生活化和培养幼儿正确行为习惯的对策[J].家庭百事通,2021(09):17-18.
[2]孙亚莉.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