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 数学低年段课堂 导入方式研究

2022-06-25 07:01官俐廷
智慧少年·故事叮当 2022年5期
关键词:年段双减环节

官俐廷

据研究表明,小低年段学生对于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往往最能集中注意力的就是前十五分钟,而前十五分钟的重点便是课堂导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好的课堂导入环节设置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孩子的兴趣,从而让孩子们乐于探索,学在其中,有效地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文在实际教学的背景下简要分析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的导入方式。

课堂的导入环节是学生准确获得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有效途径,如今国家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课堂中需要的不是老师一味地去讲,而是学生去说,所以课堂导入环节对于一节课的效果尤为重要。结合低年段学生学习的特点,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所以教师需采用多种课堂导入方式,让孩子们能够产生学习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一、课堂导入方式现状

课堂导入环节是为了帮助孩子们迅速从课间休息的状态中及时调整为上课的状态。通过富有吸引力的导入,让孩子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兴趣。当下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如故事导入、问题导入、游戏导入等,但是却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对于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会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太多,基本采用直接导入,例如出示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开始本节课。往往在这种课堂导入中,孩子提出的问题就会与本节课不太相符。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并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所以无法提出针对性的问题。第二,课堂导入过于形式化,为了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将课堂导入设置得过于繁杂,导致孩子的注意力出现偏差,出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课堂导入改进要求

(一)导入注重知识迁移性

迁移是指个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在低年段数学学习中,知识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变难,从基础到提高。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在课堂导入环节对前面的知识形成复习,促进孩子形成学习的正迁移效果。

(二)导入注重思想的启发性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学生处于求懂而未懂透、想表达而表达不出的积极思维状态中,教师才给予开导,教师“举一”,学生“反三”。如果是单纯性的问一答一的课堂,将毫无生趣,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头脑动起来,达到举一反三的课堂效果。

(三)导入注重趣味性和多样性

我们还要关注低年段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事物,那么教师就需要注重导入方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导入以新奇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求知的欲望,拥有探索的动力。同时又不能总是一成不变,长此以往,就算再好的导入都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导入注重针对性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上课时间、不同的班级环境选择出最合适的导入方式,往往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导入方式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要选择恰当的方法。

三、课堂导入实际应用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知识,运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希沃游戏导入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图书馆”这一节课的时候,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百以内的进位加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尤其这是一节计算课,孩子们对于枯燥无味的算理难免会产生不耐烦、不愿意听的想法,由此针对这一类课堂内容,可以采用游戏导入。低年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喜欢比拼类游戏,所以利用希沃白板制作比拼游戏,能够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这个比拼游戏中,合理设置6道20以内口算,一来可以让学生巩固复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二来可以利用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活跃性。我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找了2-3组同学进行挑战,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正确,一位同学对于20以内加法稍有不足。在游戏结束后,我对学生们说:“看来同学们对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已经了如指掌,大家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挑战更高难度的加法计算呢?”学生们一致回答“想”。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都活跃地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对于本节课的知识能进行有效学习。

(二)情景导入

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学生对于“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种话术的抵触情绪较多,很难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可是当教师把学习融入到故事中,给孩子们一个情景,让他们觉得仿佛身临其境,效果就大不相同。以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物游戏”一课为例,本节课是让孩子学会平均分。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除法的相关内容,要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所以这节课设置了一个大的情景,教材中的问题依次是小猴子分桃子、小兔子分胡萝卜、小狗分骨头,所以根据这些问题就有了一个场景,结合当时的季节,给孩子们制作了一个小视频,内容为秋天食物丰收,森林的分食物大会开始了,创设出大树爷爷的形象,让大树爷爷来求助:“孩子们,帮爷爷给小动物们分一分好吗?”老师想说的话用大树爷爷的身份说出,孩子们的热情瞬间燃起,接下来的课堂内容都让孩子们置身于分食物大会,依次帮助小动物们做出最合理的分食物方式。在課堂的最后总结阶段,学生们得出的感受是:“老师,我觉得我今天真的是在森林里帮助小动物,同时我也学到了平均分这个知识。”这不是一个孩子的想法,是所有同学的想法。真的被带入到这个场景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学生感觉他们不是在上一节课,而是在真实地感受平均分,可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问题导入

“双减”政策的落实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彻底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中数学十大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应用意识,所以这种问题导入不是教师去提出问题,学生去回答问题,而是让学生去思考,去提出问题。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课都会配出一幅相应的情景图,以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回家路上”一课为例,本节课是在已经学习完2—5的乘法口诀基础上的一节练习课,本节课出示的图片是各种小动物成群结队地走在回家路上的场景。对于练习课,其实大部分孩子的兴趣都不大,因为低年段的孩子们在心里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所以不愿意再去学习。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导入环节中鼓励学生寻找数学信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找到的信息去提出问题。在教学环节,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便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就是在解决2-5乘法口诀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作为一节练习课,不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解决一个问题,而是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互相解决问题中完成了练习,巩固了乘法。

(四)学具导入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低年段小学生大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孩子们喜欢通过具体的事物去感知,去探索学习,所以数学课堂上我们往往需要借助学具。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东西南北”一课的知识并不难,孩子们在语文课上已经有了东、西、南、北的概念。导入部分教师带学生制作一个本堂课的学具,画出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在教学中不断地去填充进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这时候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就已经出现了,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让学生们了解东、南、西、北的方位概念。孩子们被课堂导入的学具制作环节所吸引,一步一步完成了方向板的制作。教学中让学生们利用自己动手完成的学具去感知方向,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学科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一个好的课前导入环节会促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立足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理论,选出适合本节课导入环节,会使课堂呈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0000  吉林省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吉大慧谷学校)

猜你喜欢
年段双减环节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年段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谚语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