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视频《81192请返航》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2022-06-24 17:50唐红芳韩艺凡
今古文创 2022年22期

唐红芳 韩艺凡

【摘要】 本文基于Kress和Van Leeuwen所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分析微博视频《81192请返航》多模态话语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探索该视频图像中各多模态要素与其参与过程之间的关系,及图像所展现的事物和视频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剖析该视频如何通过多模态手段展现事件全过程,以及各模态话语如何相互融合完成意义构建。最后分析总结此类微博视频的传播产生的积极影响与作用,深刻挖掘其民族内涵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微博视频;视觉语法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2-009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2.030

一、引言

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发展态势良好,各类信息交流与传递已趋于多元化与多模态化。其中包括语言、图像、声音、颜色、特效等多种传播媒介为一体的微博视频,成为现代生活中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

2021年4月1日,为缅怀英雄牺牲20周年,人民日报发布微博视频 《81192请返航》。4·1中美南海撞机事件是美国侦察机与中国战斗机相撞的重大事件,该事件为此视频制作原型。通过查阅以往文献,多模态研究的文本形式丰富多样,多以海报,宣传片,广告语篇,标志牌,会徽等素材为主。近些年微博热点话题探讨异军突起,微博作为实时分享简短真实信息的多元化社交媒体、网络平台深受大众喜爱。如今微博作为海量视频信息资源的载体,中国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等官方账号发布的时事视频作为国民话题导向,皆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由此,本文应用视觉语法框架分析该类视频中多模态话语的使用与表征,通过从再现,互动与构图意义三大方面,探讨视频中多模态话语的意义构建过程与传递过程。

二、视觉语法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语言具备三大功能以完成交际目的,首先为概念功能、其次是人际功能,最后是语篇功能[1]。基于此,20世纪90年代,Kress和Van Leeuwen构建出多模态理论并认为,图像,声音,色彩等属于多模态符号,又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实现了信息传递与交流思想的功能。两人在《阅读图像:视觉设计的语法》构建了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他们二者提出图像即类似于语言,同样具有其自身三大元功能,而后据此又将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作为图像的三大意义[2]。

再现意义表示在图像中多种符号模态能够搭配组合再现客观事物状态,以及各模态与外部环境所产生的联系,主要包括叙事和概念再现两个方面。叙事再现是指图像各模态由一些矢量进行互动搭配,也分为行动过程和反应过程。在行动过程中突出的模态符号可以通过大小长短变化、移动位置、色彩等判断,当矢量通过目光的延伸发展呈现时,称为反应过程,没有矢量参与则被称为概念再现过程。

互动意义体现图像中各模态要素与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四方面均可实现。接触是指图像参与者对观看者实施“提供”行为或“索取”行为。社会距离表示图像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亲密程度,通过镜头的远近来实现。不同距离的镜头表示亲密关系即社会距离的不同,例如特写、近镜头和远镜头[3]。态度表现为取景的视角:包括仰视,平视,俯视等。最后,情态指在现实世界中,根据观看者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观或信仰对图像的真实效果进行判断,具体表现为高情态,中情态和低情态,其对应的真实程度为由高到低。

构图意义说明如何将再现意义和构图意义联系在一起。通过以下三方面体现: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

三、基于视频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2001年4月1日,美国侦察机在我国海南岛附近海域上空侦查,中国海军航空兵派出2架战斗机进行监视和拦截,其中一架僚机在我国海南岛东南70海里的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与美军飞机发生碰撞,中国战斗机不幸坠毁,飞行员王伟跳伞下落不明,后确认牺牲。中美双方就事件责任僵持不下,演变成了一场外交危机。经过政治角力,事件最终以美国发表一段含糊其词的道歉,中国释放人员、交还飞机告终。

该记录片时长1分44秒,视频开始以黑白色调为主,随着镜头的变换以及事件发展,画面基调开始以彩色为主。以视觉语法理论框架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刻分析该视频所出现的多模态要素,并探索其多模态话语意义构建过程。

(一)再现意义

图像中各模态要素再现事物本身,呈现参与者与其动作之间的关系即表现再现意义,又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4]。叙事再现借助图像要素之间的矢量,展现进行中的动作、事件或者变化的过程,可进一步分为动作过程、反應过程以及言语及心理过程。而概念再现无矢量,概念再现过程更加概括、静态,可以细分为分类过程、分析过程与象征过程[5]。

图1、图2为叙事再现,图1为战机飞行过程,视频中一架机头标有81192数字的白色战斗机紧急升入深蓝色高空,其飞行路线形成矢量,属于叙事再现的动作过程。同时画面出现“08:36中国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王伟和赵宇迅速跑向战机紧急升空”字样,且字体大小不同,通过分析可认为,重要信息体现为大字体,比如时间数字与事件。视频中老人对航母启用后的凝望,老人含泪看着远方,将视线将矢量发送至战机远去方向,属于反应过程,表明其热切的关注与希望。

图2为也门撤侨过程,视频中海外侨胞们抬手挥动红旗,红旗的动态形成若干矢量,该矢量构成动作过程,同时视频中人们望着远处游轮,或者对视交谈,他们视线形成的矢量构成反应过程,表现出海外侨胞对祖国撤侨措施的信任与感激。

该视频前半部分描述81192事件全过程,后半部分呈现我国所取得的各项国防突破,由此体现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表明中国再也不是20年前那个中国。并以此来慰藉不幸罹难的烈士,使观看者在追思与缅怀英雄的同时,激发自身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分析,该视频以动作过程及反应过程的叙事再现为主。相比于反应过程,动作过程的使用比例略高。

图3为概念再现,表现为无动作参与的过程,例如一些静态过程,比如英雄追悼会图片的呈现,图中横幅显示“中央军委授予王伟同志‘海空卫士’荣誉称号命名大会”,这一图像体现中国国家政府对王伟事件的高度重视,会场有序的布置更体现出庄严肃穆的氛围,表明对英雄逝去的沉痛哀思与追悼。

(二)互动意义

互动指图像制作者、参与者和观看者之间特别的关系。其中接触是指图像参与者通过目光指向,与图像观看者之间形成的一种联系,主要表现为索取和提供[6]。索取是参与者将目光指向受众的图像,似乎在索取什么。而提供类图像则指无生命景观或没有直接目光接触的行为。

图4为王伟在战机前怀抱儿子的图像,他强劲有力的臂膀怀抱着自己的儿子,面容坚定又淡然的平视着前方,与观看者目光对视,表明了他撑起小家背负大家的坚毅品格。头戴盔帽在战机前,深邃的目光倾诉着投身奉献祖国的决心。

也门撤侨的另一个镜头,视频中侨胞们手里都挥动着五星红旗微笑地看向镜头,与图像观看者达成对视,其目光中透露并传递着早日回国的热切愿望,也表现了对国家的信任与自豪感,此类图像均属于索取类图像。图5为首艘航母辽宁舰入列,画面呈现在地面指挥员的指导下的战机起飞时刻,象征着我国海军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属于提供类图像。通过分析,此视频以提供类图像为主,索取类图像为辅,重在重现事件全程以及展现近年海军建设发展。

社会距离表示图像参与者与观察者之间的亲密程度,通过镜头的远近来实现。不同距离的镜头表示亲密关系即社会距离的不同,例如特写、近镜头和远镜头。态度表现为取景的视角:包括仰视,平视,俯视等。

图6信件使用了特写镜头,使观众能够看清楚信件中的内容,近距离感受到可贵的战友情以及希望81192能返航的真切期盼。此外,该视频中出现的海面搜索镜头,画面使用快节奏近镜头划过深蓝色的海面,表示整个紧急的搜索过程。而搜索结果的画面,属于远景镜头。远景利于呈现更大范围的海面情况,表现搜索过程的全面细致,也体现了尽最大努力搜救英雄的特点。镜头采用俯视视角俯瞰整个海面,体现当时搜救队面对大海的茫然与束手无策。象征该事件中,由于我国国家综合实力有限,海军建设事业发展尚未完善,英雄的牺牲令人惋惜与遗憾。

该视频前半部分用于描述撞机事件画面均采用黑白色彩,且清晰度不高,属于低感官情态。在模拟中美战机空中飞行画面中,使用利于区分的白色字体标明事件发生时间,可看出两架飞机棱角模糊,画面黑白,呈现该事件已经发生久远,反向增加视频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视频王伟墓前的画面中,该画面细节清晰,色彩鲜明,属于较高感官情态。色彩鲜艳的花束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思与怀念,醒目的相片与相框两侧的战斗机模型都记录了王伟一生的追求与夙愿。

(三)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考察图像中不同要素的分布、结合以及突显,从而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7]。信息值表现各模态要素在图像中的分布。图像的不同位置要素分布分别具有不同的信息值。如图3上方显示“中央军委授予王伟同志‘海空卫士’荣誉称号命名大会”,该信息具有概括性的特点,提示画面整体内容,作为信息最为明显的部分;画面下方是大会具体布置情况,为更真实、更实际的信息。视频中部多次出现解释性文字,是较重要和有价值的信息,而出现在边缘要素一定程度上不那么重要和突出。

取景一般涉及图像各模态的分隔与联系问题。如果各要素之间没有分割,则强调图像要素整体性特点,如图2画面中人物站在一起,同时挥动手中的红旗,体现作为一个整体身处相同境况。分割可以有不同方式,通常采用分割线,也可以采用空间、色彩對比等方式。

显著性是指图像各要素的一些特点对观众的吸引程度[8]。图4王伟在战机前怀抱儿子,画面背景颜色与人物颜色存在一定色差,利用背景以及色调的对比来突显人物。出现的每一个场景中,各种元素在位置上以及出现的先后顺序都让观察者获取了有意义且完整的信息,并且随着传递的信息不同,图像侧重点也不同,以形成突显的效果,例如画面文字的表示,音乐风格的转换等。此纪录片中,对数字的表示尤为突出,一提供事件准确信息。二表明我国海军不断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三表明祖国从未忘记,人民从未忘记,并将继续砥砺前行。

四、结语

本文以Kress和 Van Leeuwen 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纪录片《81192请返航》多模态话语。研究发现,在构建再现意义方面,该视频以动作过程及反应过程的叙事再现为主。在构建互动意义方面,以提供类图像为主,索取类图像为辅。该视频综合运用近景与远景镜头,近景镜头有效拉近与观看者的社会距离,深刻的抒发对英雄的惋惜与追思,远景镜头则多用于描述我国航海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在构图意义方面,将重点人物事物放在中心位置以凸显其核心地位。总之,该微博视频将英雄事迹与海军近年取得的进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进行表述,突出客观真实的特点。在抒发缅怀英雄这一主题的同时,有利于激发观看者自身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可知,此类纪录片的传播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有利于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折射出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内涵。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2000.

[2]Kress,G. and van Leeuwen, T. (1996). Reading I mages :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 Routledge.

[3]陈冬纯,陈芝敏.基于新视觉语法的英汉儿童绘本叙事结构比较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27(4):36-41.

[4]李战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学符号分析[J].外语研究,2013,(5).

[5]刘丹.视觉语法视域下竖屏微电影广告的多模态隐喻构建——以华为广告《悟空》为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54-160.

[6]毛明勇,桑红艳.人际意义视阈下新媒体语篇图文关系探究——以微信公众号China Daily文章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2):147-153.

[7]滕达,苗兴伟.视觉语法视域下绘本语篇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J].外语学刊,2018,(5).

[8]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方法[J].外语学刊,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