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有效解决中学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加拿大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其做法可概括为四点:以心理健康素养为理论基础;以《心理健康与高中课程指南》为实施依据,开发系统线上培训课程;将心理健康素养教育嵌入日常教学活动;构建家校共育机制。国内外的循证研究表明,该模式虽有不足,但总体改善了中学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我国的启示: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重视教师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作用。将宏观理论构建与微观教学实操有机结合。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各科课程中。
关键词:教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素养;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我国学者大多基于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研究思路,较少从教师心理健康的视角来考察学校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需要将二者有机融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在这方面,加拿大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详细分析加拿大中学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期对我国解决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加拿大中学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内容分析
根据加拿大心理健康协会2018年的调查发现,加拿大约320万名12至19岁的青少年有患抑郁症的风险。[1]在中小学,至少10%的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尚未得到治疗,至少10%的学生可能需要心理健康干预,但并未得到进一步诊断。[2]不仅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同样如此。在加拿大,教师往往面临着高强度的职业压力。他们平均每周要工作50至55个小时,高负荷的工作与生活严重失衡,近一半教师表现出情绪低落(一种以低能量、持续无助和绝望的感觉为特征的状态)。[3]面对日益严峻的学校心理健康问题,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的库彻博士研究团队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韦仕敦大学(Western University)、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St.Francis Xavier University)及加拿大心理健康协会(Canadian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合作,开发了全面的中学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内容详述如下:
(一)以心理健康素养为理论基础
心理健康素养最初由澳大利亚学者乔姆(Anthony F Jorm)提出,在加拿大得到进一步发展。[4]库彻博士及其同事进一步完善了基于学校背景下的心理健康素养含义,明确将其归纳为四方面:“了解如何获取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了解心理疾病及其治疗方法;减少心理疾病污名;提高寻求心理保健的能力和效率当出现心理问题时,知道如何有效寻求帮助,并具备改善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能力”[5]。心理健康素养概念的提出、发展及完善,为开展教师培训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及行动指南,推动了心理健康素养由理论走向实践。
(二)制定《心理健康与高中课程指南》,开发系统培训课程
《心理健康与高中课程指南》(Mental Health and High School Curriculum Guide,以下简称《指南》)是加拿大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循证心理健康素养课程资源,第一版于2008年开发,目前已更新至第三版(2017)。该《指南》以心理健康素养为理论基础,主要由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指南及心理健康教育六大课程模块构成。为有效利用《指南》,教师需接受系统培训。最初的培训是为期三天的线下专业学习,当前已开发为线上课程,可通过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官网(https://ubcxonline.exl.ubc.ca/)免费学习,与《指南》内容相呼应,共包括两门课程:《学心理健康素养》(Learn Mental Health Literacy)、《教心理建素养》(Teach Mental Health Literacy)。其中,《学心理健康素养》是专门为教育学院师范生及在职教师而设计。《教心理健康素养》专门为在职教师而设计。
(三)将心理健康素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
《指南》无意取代现有学校课程,它是一种由一般授课教师应用的课程资源,可在现有课程框架内使用,以提高师生心理健康素养。教师经过培训,可成功将《指南》嵌入8-10年级的课程当中,以《体育与健康教育》(Physical and Health Education)课程为例简要说明。
《体育与健康教育》将需要培养的学生能力分为四方面:体育素养、健康积极的生活、社会和社区健康、心理健康。《指南》的六大课程模块主要融入后三方面,如健康积极的生活需要引导学生适应生活中常见的压力和挑战,清楚应对心理疾病的不同策略,这些内容包含在《指南》模块5、模块6中;社会和社区健康需要学生认识心理疾病污名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明了社会、社区及学校已有的心理健康资源和服务等,这在《指南》模块1、模块4中有所涉及。[6]
(四)建立家校共育机制,面向家庭开发系统学习资源
诸多研究表明,家庭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其父母往往也表现出类似的心理健康问题,[7]父母参与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相关性[8]。
基于此认识,库彻研究团队特别重视加强学校与家庭联系,开发了面向家庭的心理健康素养读本。针对家长,他们出版了《青少年发展:青少年的入门读物》(Adolescent Development:A Primer for Teens)系列丛书,包括:《养育你的孩子》(Parenting Your Teen)、《青少年的父母》(Teening Your Parent)等;针对子女,他们主编了《我的父母可能患有/是》(Could My Parent Be/Have)系列丛书,包括:《我的父母可能患有焦虑症吗?》(Could My Parent Have an Anxiety Disorder?)、《我的父母可能患有精神分裂症吗?》(Could My Parent Have Schizophrenia?)等。这些资源都可在国家青少年心理健康官网(https://teenmentalhealth.org)上免费获取,方便学校向家长介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青春期容易產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等。学生也可通过学习,了解家长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清楚父母与孩子间的冲突形式、原因及解决策略等。
二、加拿大中学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效性
自2008年《指南》问世以来,该模式不仅在加拿大各省广泛推广,同时也得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借鉴和使用。经过广泛评估和研究,发现师生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显著改善,但也有不足之处。
(一)对教师的影响
2014年,魏一峰(Yifeng Wei)等评估了新斯科舍省的《指南》教师培训项目,数据表明,向教师提供有关如何使用《指南》的培训,帮助他们将该资源整合到现有专业能力中,可以大大改善其心理健康素养的三个方面:了解如何获得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了解心理疾病及治疗方法,减少心理疾病污名。[9]纽芬兰省2017年教师培训报告显示,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方面的知识和态度在短期内发生了积极变化,增强了他们识别和支持需要心理保健学生的能力。[10]
(二)对学生的影响
迄今为止,已有多项研究分析了受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指南》的情况,如对安大略省的多伦多、渥太华等多个地区的学校进行了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虽然学校位于不同地区,所处环境各不同,但学生心理健康素养都得到了持续改善,在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求助的实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11]坦桑尼亚、尼加拉瓜、柬埔寨等国家的实验报告同样证明,尽管在影响程度上有所差异,但心理健康素养课程都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减少了对心理疾病的污名,病例识别和获得心理保健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三)不足之处
研究发现,加拿大的这种改善师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虽然整体上效果显著,但从师生的反馈来看,还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和评估:1.《指南》中包含的术语过于专业,不利于知识的普及和理解。2.《指南》需进一步完善以下学习内容:心理压力和心理疾病的区别,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心理疾病,心理疾病与遗传的关系等。3.提供的某些教学资源存在歧义,一些学生会从视频和课件中得出错误结论,如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必须通过药物治疗,否则难以痊愈。[12]
三、对我国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针对学校师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我国正在探索防治结合的特色服务方案,如:制定并实施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疏导与咨询、转诊转介等服务,在学校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13]这些措施虽已初具成效,但依然存在不足,很多难以落实在实践层面,加拿大的做法可为我國改善师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提供如下启示:
(一)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
一般而言,教师是学生最值得信赖的成年人之一,是学生的积极榜样,在其需要帮助时,教师往往是第一个辅导者和支持者。加拿大经验表明,解决学校心理健康问题,需首先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只有立足于循证研究,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素养为突破口,通过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及职后继续教育,才能不断深化教师对心理健康及疾病的认识,增强自助和他助的能力,从而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使其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过程中更好的发挥预防、识别、支持等重要作用。
(二)重视教师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作用
在我国,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学校往往采取两种干预措施:一种是将学生行为特质标签化,用医学技术快速解决其行为异常问题;一种是把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道德品质问题,仅由班主任或学校德育部门对其进行道德说理或教育惩戒。[14]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忽视了一般授课教师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调查表明,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从青春期开始迅速增加,约一半的心理疾病首次发病于14岁前,四分之三的心理疾病发病于25岁前。[15]由此可见,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非病理性问题,也非道德品质问题,而是发展性问题,需要在日常的成长和教育中逐步解决,这就突显了学校全体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其作用可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授心理健康素养课程,以促进学生对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理解,减少心理疾病污名,使学生意识到积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其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能力;第二,识别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或疾病的学生,帮助他们表述自我感受,并为他们提供适当支持;第三,以言传身教方式引导学生消除对心理疾病及患者的污名。
(三)将宏观理论构建与微观教学实操有机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详细阐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途径与方法、组织与实施等,这对各地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指导、规范和推动作用。[16]但总体而言,《纲要》仅是宏观层面的理论构建,缺乏微观层面的课程及教师培训标准、教学内容及配套资源开发、教法学法指导等,难以将理念具体化为学校实践层面。参考加拿大经验,关键在于加强顶层设计及持续支持,需组建以大学教育学院为基础的专家团队,由政府工作人员、心理学科专家、教育学者、一线教师、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等构成,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规划、管理、实施、评价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四)立足学校已有生态,将心理健康教育嵌入各科课程中
加拿大学校采用一种相对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非一门独立课程,无须重新调整现有课程结构,无须配备额外的教师、教材等资源,它是将《指南》中包含的心理健康素养知识及资源灵活的整合于现有课程如《体育与健康》、《职业教育》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一教育模式相对于开设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简单、经济,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科课程中,还能避免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教学活动相脱节,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Canadian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Mental Health in the Balance:Ending the Health Care Disparity in Canada[EB/OL].(2018-09-17)[2020-09-16].https://cmha.ca/wp-content/uploads/2018/09/CMHA-Parity-Paper-Full-Report-EN.pdf.
[2]Canadian Teachers' Federation.Understanding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Student Mental Health:Findings from a National Survey[EB/OL].(2012)[2020-09-16].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544259.pdf.
[3]Canadian Teachers’ Federation.Work-Life Balance and the Canadian Teaching Profession[EB/OL].(2014-07)[2020-09-16].http://www.ctf-fce.ca/Research-Library/Work-Life-Balance-Survey-DW-CAPTO.pdf.
[4]School Mental Health and Substance Abuse Consortium.School Mental Health Literacy Roundtable District Decision Support Tool for School Mental Health Capacity Building[EB/OL].(2013-09-20)[2020-10-10].https://smh-assist.ca/wp-content/ uploads/District-Decision-Tool-_-Mental-Health-Professional-Learning.pdf.
[5]Kutcher,S.,Bagnell,A.,Wei,Y.Mental Healthc Literacy in Secondary Schools:a Canadian Approach[J].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5,24(2):233-235.
[6]Watt,H.,& Kinakin,J.BC Physical Health & Education 8 / Mental Health Curriculum Guide[EB/OL].(2019-05)[2020-10-04].http://teenmentalhealth.org/schoolmhl /wp-content/uploads/2019/05/physical-health-and-education-8-1.pdf.
[7]APAMelchior,M.,& Waerden,J.V.D.Parental Influences on Children’s Mental Health:the Bad and the Good Sides of It[J].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2016,25(8),805-807.
[8]Wang,C.,La Salle,T.P.,Do,K.A.,et al.Does Parental Involvement Matter for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 Middle School?[J].School Psychology,2019,34(2):222-232.
[9]Kutcher,S.,Wei,Y.School Mental Health Literacy:a National Curriculum Guide Shows Promising Results[J].Education Canada,2014,54(2):22-26.
[10]Kutcher,S.,Wei,Y.,Bagnell,A.Report for Newfoundland Educators -Newfoundland English School District[EB/OL].(2018-06)[2020-10-04].http://teenmentalhealth.org/schoolmhl/wp-content/uploads/2018/06/blended-guide-and-go-to-training-program-report-newfoundland.pdf.
[11]Kutcher,S.,Bagnell,A.,Wei,Y.Mental Health Literacy in Secondary Schools:a Canadian Approach[J].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5,24(2):239.
[12]Wei,Y.,Kutcher,S.A School-based Integrated Pathway to Care Model Mental Health Identification and Navigation(MH-IN)Pilot Project at Forest Heights Community School and South Shore Region,Nova Scotia[EB/OL].(2016-09)[2020-10-04].https://teenmentalhealth.org/wp-content/uploads/2016/09/Integrated-Pathway-to-Care-Model-Report-2010.pdf.
[13]疾病预防控制局.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EB/OL].(2020-09-11)[2020-10-29].http://www.nhc.gov.cn/jkj/s7914/202009/a63d8f82eb53451f97217bef0962b98f.shtml.
[14]梁超,常若松.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教育科学,2020(3):46-51.
[1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uidelines on Mental Health Promotive and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for Adolescents[EB/OL].(2020-09-28)[2020-10-17].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mental- health/guidelines-on-mental-health-promotive-and-preventive-interventions-for-adolescents-hat.pdf?sfvrsn=3db4085b_2.
[16]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EB/OL].(2012-12-07)[2020-10-17].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5/201212/145679.html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资助课题“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究”(课题批准号:2020-ZZJH-55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云,1981年2月,女,汉族,河南信阳,硕士,讲师,毕业院校:上海师范大学,毕业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