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与观察模型构建

2022-06-15 02:55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吕雪霏
亚太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导学双减笔者

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 吕雪霏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如何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摆在中小学管理者与教师面前的首要课题。

经过不断思索、找寻,在品读了房超平所著的《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力》后,笔者发现构建“高效课堂”的思路不断明朗起来,并随后尝试以“思维导学”模式执教了一节高中生物公开课,课题是“细胞生活的环境”。精心设计了三层“学习目标”,规划目标的“实现路径”,预设“课堂流程”并编纂学生学案,又经“研课、上课、评课”三个环节,一番实践后,笔者深感“思维导学”的魅力无穷。

一、“以学定教”—— 教学设计和课堂的第一人称是“学生”

(一)预备学习是必要起点

教师往往对课中设计“费尽心思”,但轻视学生课前学习。长此以往,大多数学生形成了不想预习、不会预习的惯性。“思维导学”强调每节课都应引领学生踏上统一的思维起点,故重新定义了“预习”概念——学生温习旧知、了解新知,关联背景乃至生活常识,带着疑问走进课堂。例如某节课内容非常依赖人体生理学知识,所以在预备知识部分给出了尽可能翔实、精准的课外补充材料(如“尿液形成”“肺部气体交换”等示意图以及“缓冲对概念解读”“淋巴管特点解读”等非课本来源的文字材料)。教师应认真盘点学情,预想学习障碍,预设解决策略,为学生进入课堂做好课前服务。

(二)学习目标要指令清晰

课后学生向笔者反馈,学习目标均以第一人称“我能……”开始,让人耳目一新,动作清晰、指令量化,感觉亲切而明朗(见表1)。目标是否完全落实,自己能够落实几个,学生了然于胸,且三层目标设计非常具有激励性,让人“忍不住想去完成”。“思维导学”倡导“因材施教”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开始,让每个学生自行找准定位。但完美设计的前提是立足学情、科学分层,避免模糊表述,确保对学习行为的要求明确可行。

表1 学习目标的设计与表述特点展示

(三)关键问题要有效分解

关键问题的准确发掘和有效分解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最大挑战。这节课的关键问题是让学生理解“内环境的生物角色”,即内环境是什么?有什么功能?如何实现这些功能?这是生物概念课的共同问题。在课堂中,抽象的或微观的问题不可能直接设问,应层层铺垫,变换角度,让学生体会于“无形”。在课程中,笔者将上述问题改编成让学生识图定位(基础目标)、比较三种细胞外液异同、完善物质进出细胞路径、病因分析(拓展目标)等多种活动,减少记忆训练,让概念教学课堂绽放“思维的火花”。

(四)达成练习要精准定制

完善的目标要以合理的实现路径做支撑才能顺利达成。一节课设计了几个目标,则往往需要几个相应的练习来巩固或检测。练习题的设计在数量和质量上应严格呼应学习目标,故此类题目必须精炼、准确,不能完全不加修饰地依赖教辅。教师要做充足的试题采编和知识浓缩工作,为学习目标的高效达成做好资源支持。

(五)教学进度需依学而定

课堂的设计与实施总是毫无偏差是值得怀疑的。课堂现场“变化莫测”,教师应当课堂的“把脉圣手”。执教时,学生在“物质进出细胞路径”小组展示活动中遇到一些共性问题,没有“按时”结束讨论,导致两个目标无法完成,课堂有了缺憾。但因进度稍慢带来的“损失”往往小于为“赶进度”而“囫囵吞枣”引发的“后患”。设计预期与课堂实施的差异是教学设计改进的突破口,学生学不懂、学不透是课堂的最大损失,教师应该敏锐发现课堂问题,及时止损,以退为进。

(六)课后作业应量少而精

如果课堂逻辑清晰,环环相扣,学习目标合理,相应的目标达成练习又足够精准有效,那么海量的作业就不再有意义,仅仅设计少量的课后训练的目的就只在于对关键问题的检验、巩固和提升。针对学生易错点,笔者重点设计了两道相关练习,学生可以在十分钟左右完成。更多的课后时间留给学生反思总结,预习新知。如果既要求课前预习,又布置大量课后练习,那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就成为空谈。

二、“以学评教”——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始于深度研课,终于学生评价

以往的听评课,负责课堂观察的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完整度和流畅性,其关注点在教师“教”的表现,而很少从“学”的角度,对学生表现和收获给出定性甚至定量的评价,故而催生出很多“表演课”,教师热血沸腾,课堂貌似活跃,但观课人的感觉有时候很“别扭”。这种“别扭”源于课堂没有自然地呈现,学生没有高质量的收获。所以在评课时,真实有效的评价很难发生,课堂提升缺乏指引,实效性不高。

据此,笔者与学科组教师依照“思维导学”的建议开发出相应的量表工具(见表2),从六个维度来指导听课评课,形成课堂观察小组,使得听课评课成为一种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活动,全方位观察师生活动,倒逼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表2 课堂观察六维度评价量表

续表2

续表2

在评课环节还要注意的是,如果不了解学生的感受,不知道他们对教学的直观看法,很有可能学生和教师会空忙一场。既然一切都是为了学生,那何不让学生成为评价教学效果的第一发言人?授课结束,笔者邀请了听课学生就“目标设计”“小组分工”“课堂提问”等方面给出课堂评价。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课堂的优缺点,与笔者的个人感受有相当匹配的方面,也有超越笔者所思所感之处。这让笔者真切地体会到学生从课堂走出来时,留给他们的课堂印象绝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有对教师的授课评价和改进期待。如果教师能经常有意识地“虚心”听取学生的上课感受,那就真正踏上了“教学相长”的捷径。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回归服务学生学习的角色?“思维导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模式带给笔者诸多有可操作性的启示。笔者“初试牛刀”的粗糙案例,遗憾难免但收获也颇丰。让课堂聚焦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和学习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乐其学,爱其校”— 思维导学的理念正是教学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和教师职业的幸福之源。

猜你喜欢
导学双减笔者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