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多维度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研究

2022-06-15 21:20庄汉楚林婉曦陈晓冬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2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中职语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庄汉楚 林婉曦 陈晓冬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青年学生抓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当前课程思政的主要任务。中职学校的任务是培养社会未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引导学生成人成才的过程中,更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功能,以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任务。本文试图通过探索构建语文多维度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模式,掌握“大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思政功能,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

新时代对课程思政提出新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政教育的指路明灯。“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语文教师要主动要挑起课程思政的重任,自觉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功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三个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学校作为重要的思想文化教育阵地,担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要实现这一重任,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作为凝聚社会共识的精神旗帜,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了根本的价值遵循。

二、语文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中国历来就有“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郭沫若对“文以载道”解释得更明白“‘文以载道’,就是表达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些都强调课程思政对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作用。“文”“道”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语文是集“工具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课程,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研究语文多维度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完整人格,既是语文教学挑战,更是语文教学使命。

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因此,学校教育层面,包括语文课程都在探索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模式。“融合”,是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形成整体的意思。下面,笔者试图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到语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会实践、网络平台等教育资源中,总结出一套既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又能推动语文教学改革进步和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模式。

三、构建语文多维度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模式

(一)立足语文课堂主阵地,重视课程思政的渗透作用

1.重视语文课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当前的语文教学,“传授—接受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局限性,教师是主导,学生不是主体,只能被动接受。语文教师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存在“填鸭式”,抑或是简单带过的缺点,较少运用灵活趣味的教学方法,教育效果不好。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通过具体文章来体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一是寓教于乐。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价值观教育效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趣中学,体验审美情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授《鸿门宴》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项羽、刘邦、范增和张良宴席上座位安排的深意:这是项羽集团的安排,还是张良通过项伯讨好项羽以满足项羽自大心理的安排?让学生展开辩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认识项羽和刘邦不同的出身、势力和性格,以及这些因素影响未来战局的发展。同时,教师可举例国共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的“重庆谈判”,毛泽东为争取和平,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谈判的责任担当。二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式教学”,组织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角色,揣摩人物的思想,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良好社会行为。如,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出场”的片段,教师可以安排课本话剧,安排学生饰演不同角色,进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王熙凤和林黛玉不同的性格特征,特别是林黛玉初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心理,帮助学生理解林黛玉的性格和《红楼梦》全书深邃的社会内涵。三是情景教学。语文教师要善于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如图片、电影、音频、视频、网络平台,积极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体验、思考、联系,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获得美的感受。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引发学生共鸣,让学生体验中国经典文化,增强热爱中国文化的感情,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2.注重语文课程丰富厚实的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语文教学设计环节的意识。教师课前要备教材、备学生、备课程思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材、课堂有机融合,水到渠成地在教学环节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如,笔者在教授李白的《将进酒》时,将欣赏诗歌优美语言和体味作者豪迈情操融入教学设计,课后布置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其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课堂教学环节,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结合起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转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明确形象的信条和规范,并有机融入到欣赏、诵读与写作、交流等教学实践中,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地影响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可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如,引导学生对“诗仙”的羡慕,对“诗圣”的崇拜,这些知识都能够愉悦和影响学生。再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至学生的作业和课外学习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笔者在授完李白的《将进酒》时,布置作业“寻找李白的故乡,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先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和精神世界,之后教师集中在课堂上展示和点评,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信心。

(二)拓宽语文课外活动领域,注重语文课程“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

首先,教师要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领域,扩大学生知识视野;要推荐学生经常阅读中文经典名著,如,唐诗宋词、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三言二拍等。再次,通过举办校园活动,不断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使其内化为自觉的道德意识。语文教师要与学校学生科、团委携手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如,“践行核心价值·争当时代新青年”演讲比赛,“笔墨中国·传承文明”书法比赛,“学习党史·践行核心价值观·拥抱新时代”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青春聚力新征程·强国一代有我在”征文比赛。通过开展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内容、锻炼学生综合能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层次、全方位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发挥语文课程感化熏陶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语文课程教育融合到校园活动,培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建设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和社会实践辅阵地,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范畴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校园文化、班级文化阵地营建至关重要。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在任教班级甚至学校定期举办专题文学讲座,例如,“诗歌意境鉴赏”,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文化和道德情操。其次,语文教师可以携手学生科或班主任,充分利用早读课,让学生诵读优美的散文、古诗,让“爱国”“自强”“仁爱”等人文思想熏陶学生情怀。再次,语文教师联手班主任打造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班会、班级文化墙、感恩书信展、征文展、“书香班级”等活动,利用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平台,营建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空间。最后,要充分利用社会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四)借助网络新阵地,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导向作用

鉴于网络在学生中影响日益增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除了传统的方法外,用好网络平台的资源,加强人生方向导向,对于引领成长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而言,有着不可忽视的助力作用。首先,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网络世界也是法治地方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合法利用网络资源。其次,利用网络资源,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导向功能。语文教师可尝试将“学习强国”“微信读书”“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带进课堂,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课程重难点微视频,以提高学科学习成绩,也可以分享“学习强国”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国内国际时事新闻,增强自己作为中国公民的荣誉感,激励自己更加奋发图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筑成强大的“精神屏障”。再次,语文教师可借助学校电子阅览室,向学生推荐优秀文学作品,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体验,促进学生体悟蕴含其中的优秀的精神粮食。最后,借助德育网络在线,师生在讨论交流中形成共识,发挥德育在线的积极作用,让其成为教育的新兴载体。

总之,语文教师要注重发挥语文课程思政的功能,注意正确育人方向,积极主动综合构建语文多维度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模式,确保学生既能提高语文素质,又能健康发展,从而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2020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GDZZJG2020162)]

参考文献:

[1]孙北宸.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校园媒体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21.

[2]焦扬.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N].光明日报,2019-11-11.

[3]张晓霞,李奇.思想政治教育赋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探究[J].高教学刊,2021(12):15.

[4]骆剑峰,贾晓红.提高民办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8):30.

[5]谭美玉.以文育人——中职语文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7):13.

[6]赵忠玲,何卫东.中职卫生学校体育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1(2):4.

[7]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9-4-18(5).

[8]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9]周文秀.新时期小学教育教学体系的重构[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中职语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