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弟
【摘要】实地走访是家访形式中最有实效的一种。经历“网课”洗礼后的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非常严重。如何帮助学生减少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通过实地走访,能快速与家长建立友好的关系,从而和家长一起制定相关策略,帮助学生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关键词】家校共育;中学生;实地走访;手机;减少依赖
一、实地走访在家校共育中的重要性
家访,形式不仅限于实地走访,还包括电访、微信联系等,但实地走访的效果是最明显的。本学期的实地走访,是笔者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最期待的一次。因为笔者必须要趁着这次实地走访来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看能否在家访中可以解答心里的疑惑。在上学期,对于这届新初三学生,有各种各样的不利传闻,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消遣话题。开学后,面对着这届与众不同的初三学生,笔者心里的落差感非常强烈,渴求能有一个与家长、学生三方深入会谈的机会。
结合开学前的种种传闻再加上开学以来,笔者对学生们的观察,发现传闻与事实比较贴近。笔者班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是:缺乏强大的学习动力、学习不积极主动,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来学习。再仔细观察,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间,目光呆滞,没有任何的脸部表情,与教师的互动不多,这明显是“手机依赖”的症状。手机依赖严重的学生,对他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学生经历了网课的洗礼后,已经与手机等电子产品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这就是本届学生的症结所在。作为班主任,多次提醒学生要合理使用手机,学生表面是接受教师的建议,但一到周末,学生拿着手机就完全放飞自我。笔者也在家长群或私下与家长沟通中,多次提醒家长要限制学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家长表面是赞同教师的建议,但事实是大多数家长想管却管不了甚至是不作为。在家访前,很多家长反映他们都意识到手机等电子产品对学生的危害很大,但苦于不知道如何与学生沟通该如何使用手机。因为很多时候,家长一和学生讨论手机等电子产品使用情况的时候,学生更多地体现出不以为然,最后导致的结果更多的是家长大发雷霆,但最终手机依然在学生手中,所以很多家长宁愿选择保持沉默,学生爱怎样玩就怎样的境地。
二、如何通过实地走访的“三个阶段”,实现家校共育
据不记名调查问卷,笔者班总人数41人中,拥有自己的专属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的人数为33人,和兄弟姐妹、家长合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有8人,仅有1人完全没有玩手机等电子产品。其中,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每天(专指周末)3小时以上有26人,使用时间最高者为无上限。因此,本次家访笔者的最主要任务,要让学生断绝与手机之间的关系,意味着在家访的过程中,要扮演的是“唱黑脸”的角色。一个人不可能轻易接受他人的建议,得建立在一定的感情基础上。而这次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实地走访,笔者主要是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建立良好关系
实地走访的准备工作:快速收集家长的联系电话、地址等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分别与家长、学生建立较和谐的关系。
(一)与家长建立朋友关系
1.重视开学前的第一次电访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开学前,学校要求班主任必须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一次电访。作为班主任,笔者趁着这次电访的机会,与家长有了初步的沟通,并在此次沟通中,寻找一个切入点,拉近与家长的距离。比如,笔者班的学生小红(化名),家住仓门,笔者想起三年前所带班级也有在同一地方的一个同名同姓的学生,以此为切入点,向家长提起当年教的小红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而現在笔者班的小红必定也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作为家长,听到班主任说这些话,心情肯定是愉悦的。
2.及时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
在开学的第一周内,笔者把学生在校的每一个时间节点,包括早读前、早读状态、放学后的饭堂就餐、宿舍休息、晚修前状态、晚修状态等都一一在家长群里以照片、视频的形式呈现,让家长有所了解学生的状态之余,更解家长的思念之情。最重要是让家长建立起对班主任的信任,让他们觉得班主任是一个负责任的班主任,把学生交托给班主任是正确的选择。
(二)做学生的“老母亲”
这届学生据说从初一开始,大事小事从未消停,各班科任可谓“大火小火从未停过火”。到了初三,再以严厉的狂风骤雨般的洗礼应该效果不佳。而且作为初三的学生,他们开始有了升学的压力,也有了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笔者常常发挥“三寸不烂之舌”来和学生讲道理,有时候除了传统的班会课外,还运用视频、美文赏析等对他们进行渗透教育。慢慢地,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一个讲道理的“老母亲”。
第二阶段:实地走访,巧用对策
(一)提高内驱力:明确升考目标,远离电子产品
作为初三的准毕业生,帮助他们摆脱手机等电子产品是第一次家访尤为重要的主题。与初一、初二学生相比,初三学生在升学压力下,能更容易接受限制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事实。关键是要和学生阐明初三升学考试的重要性。也许有人会认为,从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就已经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何必在家访时花这么大的力气呢?而且在平常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不也已经把前途理想教育渗透了吗?其实不然。在实地走访的时候,学生是与教师、家长面对面的谈话,他的专注度是最高的,他会及时接收到家长、教师的信息,看到家长、教师的脸部表情,他在家访时所作出的中考承诺,肯定是他认为不会让家长、教师失望的,而且在这样的氛围下,他自己的印象也会是最深刻的。
(二)因人而异,制定应对方法
1.强制减少使用时间
(1)家访时,笔者发现学生使用手机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是:拥有手机的学生可以自由把控自己的使用时间,就连睡觉的时候,手机也在学生手中。所以,家访时,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强制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10点半前上交手机,确保睡眠时间,不能碰手机,并且与家长达成一致,在家如有不遵守情况可及时向笔者反馈。
(2)家访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女生在笔者家访的时候,都把手机放在身边,当手机屏幕一亮,她就忍不住看一下。笔者觉得这类比较乖巧、听话的小女孩,经常玩手机的原因纯粹是因为家长没有对她们提出明确的限制要求,所以就常常把手机放在手上把玩,手机的微信、QQ一有新消息通知(各种各样的消息群),就忍不住马上看一眼,其实她们并没有强烈的使用手机的愿望。而家长又认为孩子很乖,不想过多限制孩子。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就引导学生思考时刻保持对手机新消息关注度的弊端,引导其得出一个结论:这样使用手机导致专注度严重降低。然后,笔者再引导学生减少玩手机的时间,特别是在写作业和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把手机交给家长管理,也要求家长配合完成。通常这样的情况,家长是非常乐意的,因为他们也不赞同学生玩手机,但苦于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理由可以限制他们。而对于这类型的学生,她们是很希望维护自己在教师心中的形象,所以也会答应。还记得在小曦家家访的时候,当时跟小曦分析了经常玩手机导致注意力下降,问她怎么办时,她完全没有意识要把手机交给家长。后来在笔者的引导下交回给了家长。
2.锲而不舍,约法三章
班上有部分学生存在完全离不开手机的情况,在放假的时间,几乎除了睡觉,就是在玩手机,手机成为了他的“周末伴侣”。对于这类学生,笔者采取的是运用“三寸不烂之舌”,苦口婆心地分析手机对他们的影响。但是,有学生会不接受笔者的意见。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根据家长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而决定是否坚持说服学生。假如家长在学生心中有较重要的地位,笔者就会继续锲而不舍地和家长分析初三升中考的重要性、初三学习的重要性、过多使用手机的弊端,划重点,和家长分析。因为这个时候,要先打破家长这一道“堡垒”,让家长与笔者统一战线,再做学生的工作。
如,在小康家家访时,一谈到他的学习成绩退步,他就开始掉眼泪,再分析到是因为手机使用时间过长(周末一天玩游戏玩到凌晨才开始写作业),导致精神涣散,从而影响退步时,他就开始表现出些许的不满与无奈。在交谈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家长(特别是妈妈)在小孩心中的地位很高,他的妈妈也特别重视他的成绩,只是没有寻找到一个突破口来约束他。因此,笔者就和家长聊起了人生、聊起了手机这样那样的弊端,再感慨小康玩手机的时间实在太长了。越聊越兴奋,故意完全忽视小康的存在。大约聊了一个小时后,笔者故意说:“小康,言归正传,你认为你这样使用手机,合理吗?”小康摇了摇头,眼泪并没有同时掉下来。转机来了。“那你认为一天使用多长时间才比较合理呢?”笔者问道。小康的眼泪开始掉下来了。这时,笔者观察到家长很想和小康交谈,笔者捷足先登,在家长开口前,笔者又展开了和家长的话题。笔者此举是想用行动告诉小康,“只要他不妥协,我也不会罢休。但,我不会提出他能玩多久手机,我要他心甘情愿地自己说出。”过了一阵子,笔者又“故伎重演”,直到小康不再掉眼泪,笔者再让家长和他一起商量玩手机的时间。而且,他提出玩手机的时长的请求,不符合我们的预期时间,笔者就继续“故伎重演”。最后,关于小康玩手机的时间大家终于愉快地达成一致。
3.来一场手机告别仪式
学生玩手机排在第一位的是聊天,排第二名的是玩游戏。因此,手机对于学生来说,除了要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外,还是要用来沟通的。让学生进行手机告别仪式,是分两种情况进行:完全不玩手机和减少玩手机。笔者这样和学生分析:假如她突然不玩手机了,好朋友或好搭档(特制游戏中的)就会觉得她没有交代,不讲义气,所以允许她再用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做一个手机告别仪式。如果是减少玩手机时间,要和朋友约定好上线的时间,这样才不会让对方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第一,让学生有个仪式感。第二,让进行手机告别仪式的学生把“要限制使用手机”这一讯息通过学生传播出去,让学生互相影响。
但在此次家访中,综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也有极个别的学生,未能正确使用手机时间,这是遗憾,但也是无奈。对于家长管不了、学生又很倔强的情况,笔者只能从分析手机使用时间过长的角度进行讲道理,希望在日后,他们能慢慢地减少玩手机的时间。
第三阶段:跟踪结果,持续跟进
(一)实地走访后,学生使用手机情況
据不记名调查问卷,家访后,使用时间没有改变:4人(含1人进入初三以来,完全从来都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经过笔者实地走访后,使用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的的时长减少了的人数为36人;家访后,完全没有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有6人;家访后,使用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时间增加了(从0小时增加到0.5-1小时)有1人;家访后,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时间减少至1小时内有6人,减少至1~2小时:17人;减少至2~3小时:5人;减少至3~4小时:4人;减少至4~5小时:5人;其中,玩手机时间减少的体现主要为,从玩游戏到不玩游戏:9人;从刷抖音到不刷抖音:8人。
(二)减少玩手机时间的主要原因
因初三升学压力,不想浪费时间,因此减少玩手机时间的人数:37人;(含1人进入初三以来,完全从来都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因与教师约定了,为了兑现承诺的人数:13人;因家长强制要求:11人。从以上数据上看,本次实地走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帮助学生减少对手机的依赖的目的。
实地走访,让部分学生暂时减少了玩手机的时间,但要让学生真正摆脱对手机的依赖,还有一段很漫长的时间,需要在后续工作中,不断地向家长了解情况,不断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三、结语
在讯息万千的互联网时代,频繁使用手机是必然,让学生完全不使用手机不太现实,也不是长远之计,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除了依靠家长这一力量外,需要教师、学校、社会等各方面携手同心,为学生的正确使用手机群策群力。
参考文献:
[1]房香莲.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其对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周勇智.中学生手机学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州大学,2016.
[3]汪尚力.初中生情绪智力、自我和谐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4]王蔚辉,刘晓巍.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2018(1).
[5]张连秀.初中生亲子关系、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9.
[6]郭真珍.农村初中生手机依赖、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7]朱苓苓.初中生手机依赖、自我控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D].济南大学,2019.
[8]王一凡.中学生手机成瘾与走神频率之间的关系: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