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双减”背景下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2-06-10 19:33:11周雪梅
民族文汇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阅读能力双减

周雪梅

摘 要:数学阅读,是指一个人在书面数字表达中获取意义的过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初中生的读写能力也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特别是在”双减”大背景下的课程与作业都要求学生要实现减负增效的效果,而数学读写能力的提高则有助于增强小朋友们的读书兴趣,进而实现减负增效。因此,”双减”背景下培养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提高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活动之一。

关键词:双减,中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步入二十一纪,由于知识经济的出现,以及知识工业的发展,由于讯息的迅速传递,科学知识的更新速率提高,及社会的高度数学化,仅有的语文式读写能力的一些人已表现出了其能力的不足,这类人甚至看不懂一些商品的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然而数学堪称”人体思维的体操”,对训练人的分析能力、提升人的思维质量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是初中生应该具有的主要素养而已,要想读懂”自然科学界这本用数学语言来写成的巨大的书”,缺乏优秀的数理阅读才能是行不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新时代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苏维埃的伟大几何教育者斯托利亚尔,就主张”数学教育也是数学语言的教育”。数学知识的掌握是离不开读书的,而双减的减负与增效也离不开读书,所以,对数学的高效掌握就无法脱离读书。

因此,近年来中国各地的数学试卷上大量出现了阅读理解能力问题,这类问题能更好地反映知识点的生成进程,是对数学传统教育问题的猜想和探究过程,因此要求中学生准确把握命题内容,就其本质问题作出描述性的解答,或作出分析归纳和迁移发展。中学生在作此类试题中往往丢分严重,普遍存在着”题没看清”、”理解错了”等现象,究其原因是中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太弱,根本无法主动地将获得的文本信息转变为数学问题。正如苏维埃国家知名数学语言教育者斯托利亚尔所提出的:”数学教学也是传统数字语文的教育。”而数字语文的教育也是离不开数字阅读的,而初中生数字阅读水平的提高,又是当今世界各国数算术学课改的共同趋势。而英国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数学阅读和理解数学文章的能力”。所以,在双减背景下要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增加学生的读书时间,并给予学生更多的读书机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对传统数学教育全面提效的必然需求。

一、提升中学生数学阅读的意义

(一)阅读能力——被揭开的”伤痛”

初中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究竟怎么样啊?在课堂上作练习题时,由于老师的引读,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准确率往往会比自已读题、审题的效率高不少,而忽视了中学生对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们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在批改了作业或考卷之后,让学生们自行改正错误时,有些问题就能准确回答出来。老师们追问原因,但大部分学生的理由都是当时还没看清楚。

这种现象虽然层出不穷,却往往被老师们单纯地归结为”疏忽大意”、”没有细心”、”思维没有细心”等等许多这样的因素,但实际上最根本就是中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行为习惯,没有和数学文本沟通的逻辑习惯,也没有阅读分析的思维能力。然而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分析能力的增强,解题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有效的提升,就能达到减负提质,从而减少做题难的情况。

(二)阅读指导——被忽视的”妙药”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上,多数老师对学生的阅读辅导都只是停留在”看”和”划”上,让学生牢记有关的定义和公式却忽视了数学中的记号语句、文本语言、图形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而当学生自认为”读”得明白了,却在上课时提不起情绪读书,影响了读讲的效率,这样的阅读习惯反而影响了课堂。所以,双减背景下要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要培养孩子們的数学阅读兴趣。

数学家张广厚教授在向母校校友们做汇报时特意提到”只做题不看书,是不利于学习数学的”。但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读书辅导方法,”浮光掠影、草草而过”,既帮不到学生完全掌握字里行间所包含的精神信息,更读不到问题内容,也培养不到学生的读书能力。在这个恶性循环下,学生的读书能力就只会愈来愈差,对老师的依赖性也越强,差生也愈来愈多。所以,孩子们自主阅读的能力将成为减负增效的一大助力。

所以数学读书和一般读书很相似,是一个全新的智力教育活动,包含对现代语言字符的理解、认识,对概念的认识与记住。由于数学语言的字符化、逻辑化以及严密性、抽像性等特征,决定了现代数学教材的阅读不同于其他文字的阅读方式,它要求学习者全身心的投入,必须认真、仔细地阅读各个语句、名词术语、图形等,领悟其含义。同时由于教科书的写作内容大都是以与学生对话的形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计算数学推导的基本步骤,这就需要学习者边读边思考,要有主动的思考实践活动方式,也需要老师的阅读引导。

二、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引导

(一)、自身:

1.学习者自己应该意识到数学读书的价值与意义,在思维上注重数理阅读。

2.中学生可以在数学阅读中象欣赏文学那样鉴赏、体会数学中的各种数学美感,如均衡美、对称美、奇异美等等,并体味着数学读书的乐趣。

初中学生也应该培养较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对数学内容简单的记忆与模仿能力,更增加了中学生读书的动力并形成积极主动的读书方法。

(二)、外界:

1、以本为本,积极推进数学教材的发展阅读

数学课本,是在课程编委专家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顺序、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科学的数理特点等多种原因的基础上精心编撰而成,有着很大的阅读意义,所以,老师更需要注意培养他们对书本的研读能力。

(1)定义、公式的阅读。老师们通过采用紧扣定义、质疑问难等方法,把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学阅读”上去,适当的帮助中学生认识和掌握其中的重要汉字、词语,并能将符号和汉语进行互译。

(2)在例题旁边”想一想”的部分内容的读写。课本中在很多例题边上以学生所讨论的方法,或老师提出的方法,写出了”想”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带着疑问地展开读书,这不仅是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也提示了学生相关的要点与困难。

(3)”课题学习”的阅读,沟通了实践数学和理论数学之间的联系,它既富有实用性、探索性、开放性,而且其中还能够提出数学的思维方式、解题技巧等,对于培育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尽管课本中设置的”课题学习”数量并不多,不过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接触到了不少具有科学研究和探讨价值的问题与方法,甚至有的课程练习内容本来是一个优美的结论或者是对教材的补充,这也有助于中学生更全面了解数学、掌握数学。

2、指点迷津,提供数学阅读的方法

(1)课前阅读,激发动机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读书,即为预习。数学教材着重在分类、演绎和抽象总结,因此中学生读起来会有相当的难度,所以,老师们可针对教材内容特色以及中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拟定自学提纲。而自学提纲,实际就是给中学生安排了一个思维探索的路径,让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学提纲的具体内容顺序和特征完成阅读任务,并养成了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籍心理医生布鲁诺指出:”科学知识的取得是一个主动性的步骤,学习者不应是消息的被动受众,而应当是知识获得的参加者。”这样老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展示某些问题情景,进而唤起并保持了中学生的积极性,中学生的阅读动力也才会源源不断,进而带动了中学生们有针對性的读书,例如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经过预习,中学生们可以初步地认识哪些是正弦、余音、正切,并在此基础上提问它在实际生活中怎样运用呢?进而激发了中学生的强烈学习兴趣。于是学生会带着疑惑,再次充满兴致地去查阅了数学资料。

(3)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读写结合,是中国一个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现在应用于数学阅读教学中。这个读书教学方式,最早在二三十年间由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所倡导,并进行过长期的实验研究。而这些读书方法又可进行数学读写能力的训练。当然数学概念、定理是数学知识的主要部分,是训练初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良好材料。在阅读过程中,往往要求初中生将一般的文本语句、数学符号语句、图像进行交叉转换,如概念、定理等的基本内涵就是汉字语句,因此初中生不但要熟悉汉字内容,而且还要能熟练地画出相对的图像,并完成了相关的数学符号语句;公式中的字母所代表的范畴要了解熟记,且影响到公式方法的合理使用;将那些用文本言语表达的定义,转化成用更直接的图像表达形式。如在学习中确定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方法,则老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了解上述公理。如等角对等边公义,”有二个角相等则这二个角所相应的边也相同。”一边读一边了解这些单词”等角”、”相应”,并且将几何问题转换成几何图形提问,用图形更直接的方式来了解并表达公理。通过多次看图,看公理,了解”等角”和”对应”的含义,把这个公理化为你的基本知识结构,最后就可以做到真正掌握。

(4)合作交流促进提高

合作学习是当今课堂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性和实效性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沟通的过程是取长补短的过程,是提升双方学习效果的过程。采用分组协作交流,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观念、交流能力、促进中小学生创造意识的养成。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一起读书、交流阅读体会、分工动手作业、共同探究问题,使中小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从而启发他们的潜在创造力,促进学生数学与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通过在限定的时段里提高学生思维的搜索频次,促进中学生的思考与异常活动,启发学生创造的灵感,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创造意识,让各个阶段的中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5)课后整理,巩固内知

学习者在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形成后,由于尚未到达灵活运用的程度,在学习的每一小节或每一单元后,整理总结,即将重要知识点按分门、分类型等加以总结、整理,使其系列化、概念化,从而既方便日后复习,又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这样,教师就应按照课本和练习内容的安排意图,围绕教学要点,有计划地进行巩固训练。

三、总结

二十一世纪科学逐渐数学化,要想读懂”自然科学界这本用数学语言来写成的了不起的书”。在双减背景下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今天,缺乏较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行不通的,所以数学教师就应该注重于数学阅读,培养初中生以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自主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减少教师负担,让学生掌握更有效的读书能力,轻装前行的本领是重中之重。所以,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读写能力,给与中学生更多的数学阅读机会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石达林.浅谈数学教材初中生创新能力意识的培育[J].中国当代德育,2008(2)

[2]《中学数学教师》[M].二零零五年至二零零六年各期

[3]《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4]《中学数学教育》[M].2005年至2006年各期

[5]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6]丁尔升译.数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8

[7]国家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研制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J].数学教学研究,2002(4):3

[8]课题组.《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

[9]翁昌来.对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讨[J].中学数学教师参考资料,1995.4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阅读能力双减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38:58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