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
摘 要:初中学生,学习习惯早已从小学就已养成,有一部分学生不仅学习习惯好而且还养成了很好的自学能力,但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相反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许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良好的自学能力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 自学能力 培养
构成自学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学生的理解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自练自检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是主要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加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一个能在教师上课前就把教师要讲的内容事先预习,熟悉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知道本节课老师要讲哪些知识,做到心中有数的学生,就已经是一个拥有自学能力的孩子了。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侧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让学生提出中预习中不懂的地方或者是理解不透的地方,教师帮助解答,也可以由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重点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后教师进行补充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在今后学生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等、靠”的现象,而是主动思考探究了。通过这种训练以后,学生在今后的预习时,就不会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而是会向更深层次上发展,即:自己能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试着去解决问题等。
其次教师还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将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习惯于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种“填鸭式”“硬灌式”的教学方法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究其根源不外乎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就缩短了课堂的讲授时间,有时完不成教学任务。还有就是学生回答问题时有的不太靠谱,而且千奇百怪,教師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进行解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出现“跑偏现象”。
针对上述原因,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否则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将永远是“零”,教师可以在学生已经预习了的前提下,压缩课堂环节,对学生自己能理解的东西一带而过,把时间放在引导学生思考上。教师可以将重点内容设计几个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这看似浪费时间,但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阅读理解是关键。对于学生讨论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有重点地讲解,不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而且也不容易忘记。
最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因素,对一些基本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边学习边总结。每一堂课结束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结,谈谈自己的收获,即: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技能,受到了哪种情感体验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这对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有一定的好处。期末复习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一次检查,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它特殊的规律,找出这个规律也就找到了学习这门课程的钥匙。
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因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加强学生自我练习、自我检查的能力培养。这一环节主要体现中课内外作业及各种练习上,通过检查剖析学生的作业,可以发现学生的知识理解掌握情况,也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讲一讲做题的思路,解题的过程,遇到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对其它同学自我检查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
实际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件颇为浩大的工程。它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更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对待。在自学能力培养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尤其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给学生想像的空间,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思维放大放宽,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在课堂上培养自学能力。
我们不仅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学会探索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在教师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改变下让学生初步形成 “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通过自学和合作探究,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给读书、学习的方法,培养和发展自学的自主能力。教师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即既传授知识,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自学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通过研讨,促进学生对规律性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中,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通过新课程的实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参与学习,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
通过理论学习和研究,进一步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模式。不断实践,再从实践中去发现、研究、总结和提高,使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革,转变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在农村中学有推广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总结哪些学习方式符合当前学生发展的需要,哪些学习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最终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一个稳步的提升和长期的发展。
总之,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项深远而伟大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去研究。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这种能力培养的方法会得到健全与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将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方法与途径》2010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是David Li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