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中的运用

2022-06-06 05:35夏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德育工作

夏清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思想、塑造品性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时机对学生开展德育,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内容。目前在德育中盛行的“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也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师必须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积极构建高效的德育课堂。

关键词:“立德树人” 小学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9.041

系统化、规范化的德育,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来讲具有持续的影响。在小学德育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外,也要关注对学生素养的培养,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以多渠道、多手段展开德育工作,注重教学各方面的创新,组织高效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自身思想品德的提升,最终达成德育的目标。

一、“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运用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首先,在“立德树人”中,“德”与“人”是统一的,注重德育在前、以人为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改变学生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指引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种教育思想,正是小学德育的基本指导思想,也确保小学德育工作方向的正确性。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缺少必要的道德认知能力,是非观不够成熟,大多数学生只能通过事件的最终结果、利害关系等定义好坏,这使得小学生的个人素养与道德水平有待完善。“立德树人”下的小学德育,能够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观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得以更好地规范自身的行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与综合素质。

其次,“立德树人”思想为小学德育提供了教育目标。“立德树人”是以培育学生的“德”与“才”为核心的,在教育中致力于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可以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而小学德育的目标也在于使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品质与行为习惯,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可见,“立德树人”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不仅让教师对学生进行“德”与“才”的培养,也要求教师能够身体力行,践行“立德树人”这一先进思想,做好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最后,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德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学习效率。因为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习惯和学习观念,让学生以更为积极、向上的姿态,参与到知识学习中,不仅推动了“立德树人”在德育中的应用,也提高了实际教学效果。同时也拓展了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展开高效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

二、“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为了保障“立德树人”思想在小学德育中的贯彻落实,使德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必须要以正确的“三观”作为教育的引领方向。在“立德树人”思想的支持下,助推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和转型,保证德育课程体系在科学化观念的指引下顺利开展,所以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使德育内容完全融入教学中。课堂是小学德育的主战场,也是促进“立德树人”思想发挥的重要路径。若想真正活化德育课堂,则要做到“以生为本”,将学生的特点作为支撑,根据教学内容,使“立德树人”的德育常态化,谨遵“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使德育内容贯穿小学教学的各领域和各教学环节中。

第二,使德育内容融入教学管理和服务中。教学管理和服务也是小学德育中的重点内容,是保证“立德树人”思想充分发挥育人价值的坚实屏障。尤其是在教学创新和改革环境中,必须要将德育工作与教学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将“立德树人”思想添加到教学质量评估以及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机制之中,使管理制度、守则公约等内容切实成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可以自觉践行和坚守。

第三,使德育内容融入实践活动中。社会实践对于小学德育体系来讲是体现“立德树人”思想的最佳时机,通过发挥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能够保证“知行合一”理念的呈现,也得以促进“立德树人”思想的渗透。学校可制定与社会实践有关的指导大纲,建立健全实践活动机制,做好实践性德育课程的开发,建立起小学德育的新体系,以达到实践育人的工作目标,将“立德树人”思想对德育的引领作用发挥到极致。

三、“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制定实施方案

开展小学德育教学的第一步,便是制定好实施方案。教学方案是这项“德育教学工程”的蓝图,是对德育工作中各项任务作出统筹规划的内容整合,还是德育工作从计划到实施的具体行动路线与方针,对于提高德育教学成效,加强“立德树人”思想渗透等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应牢牢把握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入手,基于“立德树人”思想作出对各项目的规划,明确德育的工作任务、方式、流程等。还应预测教学进度和阶段性成果,规划不同工作项目之间的关系,使德育工作中的项目做到协调统一。在这一实施方案中,还应包含对当前德育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的详细分析,指出解决问题、实现“立德树人”的方法,并提出具体的措施,为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夯实基础。

2.引入生活元素

通过对以往的小学德育进行分析后,会发现德育存在“理想化”的情况,即将德育放在了過于神圣的位置,在设立教学目标时,目标过于抽象。小学生的这方面思维意识还在形成和发展时期,“理想化”的目标很明显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这种情况会让学生难以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德育的作用,严重影响了德育的落实,也制约了“立德树人”思想的体现。为了让学生更明显、深刻、全方位地理解德育内容,切身感受“立德树人”思想的力量,并受到良好德育内容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基于“立德树人”思想,积极引入生活化元素,使德育课程更倾向于贴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的层面。即在对学生开展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挖掘学生经历或积累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的视角,从学生生活的世界中寻找丰富多彩的生活化元素,不断对德育教学中的生活化资料、案例等进行拓展和研究,探寻将这些元素引入德育中的有效渠道。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接受德育时出现负面情绪,从而让学生对于生活化的学习要求获得了充分的满足。

在基于生活化的德育实践中,应当关注围绕学生的三大方面。首先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動性,以教学点燃学生的热情为主导,使学生投身生活实践中,能够受到德育的影响。另外,要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推动生活化元素在各层面或领域内的共享。教师还应注重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德育资源,使德育资源的取得途径更加开阔。最后,教师也要加强与家长的合作,通过家校互动协同育人的方式,打造共同管理学生,实现德育的良好局面,使生活化的德育获得长久发展。

3.严抓教学纪律

在教学中,纪律是学生在课堂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小学德育课堂中,教师更要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管控纪律时,应有意识地尽量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律能力欠缺,由于没有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经常会出现违反纪律的情况,比如在教室中打闹,在教室乱扔垃圾,此类现象不仅扰乱了纪律,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阻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自由天地的同时,也要明确地为学生指明课堂规则,让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讲、保持肃静、保持教室地面干净整洁,使全体学生共同维护课堂秩序。

但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教师在对其进行纪律上的管理时,手段不可过于强硬、刻板。首先,要强化对学生的习惯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清楚地懂得拥有良好的习惯不只对于品质有益,也对于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在教材中提炼与德育内容有关的素材,并基于对学生当前的表现,对于不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思想教育,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合理引导后,认识到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其次,教师应发挥榜样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讲,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课堂的辅助者等,也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直接的榜样,要做到以身作则,通过规范自身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在教师榜样作用的引导下,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在德育层面的潜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向榜样学习,也能促进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站在教师的角度,也可以做到有效改善目前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德育价值获得进一步的发挥。最后,教师要用最适合于当前学生情况的培养方法,作为开展德育的重要支点。通过将常规训练融入其中的方式,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习惯。教师可制定并监督学生完成课堂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做到爱护桌椅等教室内的公共设施,遵守班级和学校内的规章制度,也要让学生明确这些纪律是学生在课堂中应当承担的重要义务。若想在德育中结合管理的内容,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则需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是课堂的主人,以这种方式让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秩序,保护班级环境,将学校、教师、同学当作自己的家与家人一样爱护,从而塑造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使学生在接受德育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品格。

4.丰富教学活动

上文提到社会实践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以活动为载体的德育,比单纯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让学生在心理层面上接受与理解。所以,在德育中,教师可根据当前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德育需求为中心,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可以更为深刻地感受到德育的光芒,透彻地理解抽象的德育内容,也能够充分发挥出德育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正确导向作用。为此,教师可在每年的重要节日中组织相应的活动。比如在世界地球日组织学生到公共场所进行宣传,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品质;在植树节安排学生到郊外种植树苗,培养学生勤奋劳动的精神;在父亲节、母亲节组织感恩活动,让学生明白父母的辛苦,能够回报父母等。或者在教师的带领下慰问敬老院、孤儿院等,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美德;组织学生清扫校园内的垃圾,树立学生爱护校园的意识等。也可以德育为主题,组织大型的教育活动,如在国庆节开展回顾我国历史的演讲活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世界家庭日以“弘扬优秀家风”为主题,邀请知名教育学者开展讲座等。

5.创设德育环境

教育如果没有深入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中,学生也只能体会到表面的教育,无法在长远的层面体现与升华教育的实际价值。小学德育也是如此,只有为学生打造一个优良的德育环境,才能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顺利完成,使德育更加完善,促进德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首先要基于宏观环境,打造一个为学生服务的优秀校园环境,其中校园文化的优化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德育内容中的优秀思想,使学生遵守公德和美德,成为一个拥有完善品格的人。在打造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在教育中的影响,体现出“立德树人”思想在德育中的优势。其次,要基于微观环境,即以班级的层面创设教育环境。在新生入学时便要做好德育工作,使新生的德育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等特征。与校园文化相对应的是要注重班级文化的弘扬,可以设置班级名次、奋斗目标等,对班级中的各个岗位和负责人进行确定,选择身边的榜样开展长期的德育,使班级内全体学生都有共同的价值与精神追求。

6.强化评价反馈

虽然德育工作可以事先设计好,但在具体实施中,无法避免地会发生意外情况,容易降低教学实效,影响“立德树人”思想的发挥。因此,在德育结束后,教师应及时作出教学评价,对课堂中德育的实施情况进行反馈,便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使德育的有效性得到保障。教学评价中,一般以结果性辅助过程性评价的模式为主,不仅看到了德育的实施过程,也注重了学习成果,另外也要注意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全面。评价的指标要以德育教学目标为主要参考依据,教师通过评价指标,可以看到德育目标是否在实际教学中有所实现,也能够对学生德育内容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作出分析,判断教学方式是否适合目前学生的情况。一旦发现了问题,教师要做到深入分析原因,制定出可行性较强的解决方法,使德育教学更加完善。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思想是当前德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科学组织德育工作,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积极改善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积累工作经验,使学生得以德才兼备地发展,彰显出德育对培养学生思想的价值。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实现立体式的健康成长,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将学生培养为品格更加高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佩珍《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探究》,《教育观察》2021年第11期。

[2] 呼和、张红霞《学科德育在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的地位——评〈“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学科德育研究〉》,《社会科学家》2020年第12期。

[3] 禚丽丽《体验学习,立德树人——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学科德育实施的路径优化探微》,《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年第4期。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德育工作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