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留白,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精彩

2022-06-06 05:35邱耀仪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标点文本小学生

摘 要:文本留白是一种让文学作品更富有艺术内涵的习作方式,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非常常见。文本留白除了可以给文学作品增色,还可以成为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调剂”,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同时,还能借助文本留白开展特殊的教学活动,借此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因此,本文在分析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题目留白、语句留白、标点留白、结尾留白以及插图留白五个方面,针对文本留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模式展开深入探究,希望可以利用各种巧妙留白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 留白 课堂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9.001

“留白”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方法,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为了凸显作品的艺术效果,或者让语言看起来更加简洁明快,或者为了隐含某种个人情感等,都会在特定的位置设计一些留白。这些看似“空白”的内容,实际上有很多妙用,如果语文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就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增添很多乐趣。那么,面对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同文章的留白形式,我们又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笔者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经验,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种常见留白的处理方式,希望可以给同行业的教师提供借鉴。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属于一项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尤其是新课改后,更要求语文教师从阅读理解、阅读思维、阅读与写作整合等方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素养。然而,由于之前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中,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的观念、教学方法都已经不再适应当下学生的阅读学习,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教学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比如,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不高,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很难养成自觉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多数时间内都需要语文教师的引导才能获得阅读学习的兴趣。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并不讲究教学策略,长期采用满堂灌的单一方式。虽然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时间利用得非常充分,但是由于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枯燥,学生根本没办法与文本产生共鸣,学习兴趣自然低下。很多学生在面对阅读内容时,只是草草看一遍文章,根本不会深入探究文章的内涵和中心思想。同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阅读教学当作一个课堂任务来完成,忽视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思维拓展训练等方面的关联性,形成“为了阅读而教学”的保守模式,导致小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得不到全面提升。

二、文本留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题目留白,激发阅读兴趣

很多人都将题目比作一篇文章的眼睛,在这些“眼睛”中,有的闪烁着疑惑的光芒,有的简要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有的是文章主题的点睛之笔,重点突出了文章内容的某一个重要元素。无论是哪一种文章的题目类型,都隐藏着巨大的“留白空间”,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巧妙利用题目中出现的留白特征,提出一些可以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的问题,吸引小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语文阅读中。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就是用文中的事件作为题目,题目本身存在较大的留白,语文教师可以围绕题目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吸引小学生主动去阅读挖掘课文的主要内容。比如“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呢?”“小壁虎都向哪些动物借了尾巴?”“小壁虎借尾巴成功了吗?”“小壁虎的尾巴最后怎么样了?”这些核心问题都与课文的内容有密切的关联性,也是小学生想知道的内容。围绕题目提出以上各种问题,可以成功激发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同时,带着这些问题引导小学生进入阅读过程中,小学生也能在问题的指引下快速探索文章的内容,对于小学生全面了解课文内容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2.语句留白,提高阅读理解

在一些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有时候作者为了追求一种神秘的效果,或者为读者留下各种遐想的空间,就会在人物对白、心理活动等描写中进行留白处理。读者读到这部分内容时,结合上下文的线索自然而然就会萌生出与故事中人物类似的内心情感变化,从而达到作者想要得到的效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文章中的语句留白,带领小学生深入揣摩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不同人物在故事发展中的情绪起伏。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的教学中,这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课文中描写了渔夫一家人生活的困苦,但是当他们知道邻居死后,主动救助邻居孩子的感人故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进行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多次使用了“语句留白”的写作手法。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样的留白,让学生们结合上下文,通过自己的思考将作者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例如,在丈夫西蒙出海回家后,两个人经过了短暂的对话后,文中出现了“两个人沉默了一阵”这样的语句留白。教学进行到这里,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心理活动的角度展开互动讨论:“西蒙和桑娜两个人分别在想些什么?”通过结合上下文的故事情节发展,学生们可以从这些语句留白中归纳出丈夫西蒙的心理活动:“家里的孩子嗷嗷待哺,可糟糕的天气让他一条鱼也没有捕获,所以西蒙心里充满了愧疚和无力感。”而妻子桑娜的内心活动相对而言更为丰富,将邻居的孩子接到家里养活这件事桑娜没有和丈夫商量,所以当她看到丈夫出海顆粒无收时,桑娜的内心出现这样的独白:“自己家里的条件已经非常困难,自己的孩子都快养活不了了,丈夫为了这个家特别辛苦,我却将邻居的孩子抱回来,又增加了他的负担,如果我告诉丈夫真相,他会生气吗?”通过对语句留白的揣摩思考,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故事人物的内心世界变化,在读懂他们内心世界的同时,对作者宣扬的穷人身上的这种宝贵品质感到深深认同。

3.标点留白,激发阅读想象能力

很多人都认为标点在文章中存在的意义就是起到隔断的作用,其实不然,不同的标点符号就像一个个戴着面具的“小精灵”,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其特定的情感价值。作者在创作文章的过程中,也会根据写作情感的需要使用各种特定的标点。因此,我们看上去很普通的一个标点,其实藏着非常多的玄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标点留白的形式,通过理解每一个标点代表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学习活动。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中,这是作者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往事的一篇文章,根据鲁迅少年時代的真实事件创作。课文中介绍了鲁迅与闰土在儿童时期的交往趣事,文中多次使用了很多具有特定含义的标点。例如,在少年闰土向鲁迅介绍“捕鸟”的趣事时,文中出现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作者写竹篮下鸟的种类时,使用了省略号这种标点,是不是捕获的鸟只有文章中出现的这几种呢?当然不是,作者采用了“省略”的写法,用标点表示闰土捕获的鸟的种类非常多。在后面的描写中,还有一段关于闰土抓猹的描写,这段文字是整篇文章的精华所在,作者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闰土形象。在这部分描写中,有这样的语句:“你便捏了胡叉,轻轻的走去……”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时候应该要介绍闰土抓猹的详细过程,可他却剩下笔墨只字未提,只留下了一串省略号。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想一想:“看到这段描写后,你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文章中作者虽然没有展开详细描写,可符号带来的留白艺术效果却成了唤醒学生们想象力的一把钥匙。根据上下文,学生们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闰土在月色下抓猹”的生动画面,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自由发言,说出看到听到的画面效果。例如有的学生说:“轻轻地走去,这时候只看到一只猹躲在西瓜后面,贪婪地啃着西瓜。”还有的学生说:“轻轻地走去,闰土对准偷吃瓜的猹就是一叉,说时迟那时快,这个狡猾的小东西还是逃脱了。”语文教师可以围绕这个标点留白组织“闰土抓猹”的细节描写主题活动,鼓励班级中的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们仿佛经历了闰土当年在月光下抓猹的经过,他们对于鲁迅先生这样写的寓意也会理解得更加透彻,体会到鲁迅对童年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

4.结尾留白,提高读写练习效果

在写作的过程中,结尾的设计往往会出现两种形式,一种是完整的结局效果,一种是让人遐想的结尾,这样的结尾就具有留白的艺术效果,可以成为锻炼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平台。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针对一些叙事性的文章结尾,教师可以针对结尾留白,让小学生展开相关主题的续写练习。

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小古文,讲述了一个农夫在耕田的过程中,偶然间看到一只兔子撞到木桩上死去了,于是轻松捡到一只兔子。从此之后,这位农夫天天幻想还有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于是每天不干活,只是守在木桩旁边,结果再也没有兔子撞死的情况发生,而他自己也被周围的人笑话。这篇寓言故事的结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看似好像发展到了最后的结局,其实结合不同学生的个人思想还可以演变成各种故事情节。针对这篇小古文的故事结尾,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以“守株待兔新编”为主题,续写这篇故事。

例如,有的同学脑洞大开,这样写道:“宋人被大家嘲笑之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为了能再次抓获兔子,他回家苦思冥想设计了一张网,放在了田地中可能有兔子出现的位置,并且投放了胡萝卜作为诱饵。结果,隔天宋人到田地中一看,真的逮住了一只兔子。”还有的学生结合寓言故事中的哲理这样续写:“宋人被周围的人嘲笑后,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于是从那之后,宋人每天早出晚归耕种自己的田地。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宋人的田地中一派丰收的景象。”如此处理之后的阅读学习,让原本简单的阅读古文演变成“阅读+创作”的整合模式,通过这种结尾留白续写的方式,可以让小学生根据结尾现有的内容自由发挥,而且这种趣味性的故事创编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可以更有效锻炼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5.插图留白,塑造阅读联想空间

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了各种体裁的文章,比如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而且改版后的语文教材也添加了更丰富的文章配图,让整体的阅读体验感受得到提升。这些阅读文本中的插图因为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呈现出文章的所有细节,可能只是其中一处代表性的景象,或者某一个主要人物的个体形象,所以插图中就蕴含着大量的留白空间,语文教师可以在展开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借助这些插图留白为学生营造阅读联想空间,辅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章的内容,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的阅读教学中,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刚刚接触语言文字的学习,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还处于启蒙阶段。这个时期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文章大多简短,而且意境非常丰富。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的阅读中,学生们就可以接触到各种小动物在雪地中嬉戏玩耍的情节,课本中重点突出了各种小动物的脚印特点。在阅读教学正式开始之前,语文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课本中的插图,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认知能力猜一猜雪地上这些不同形状的脚印属于哪种小动物。由于课本中给出的插图并没有将脚印与动物搭配在一起,因此需要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认知去仔细思考和分辨,比如他们在“枫叶”样子的脚印观察中就出现了分歧,有的学生说这种脚印是小鸡留下的痕迹,也有的学生说这种脚印是小鸭子留下的痕迹,大家为此争论不休。在这种初步观察分析之下,语文教师可以开展本节课的正式阅读学习,让学生们带着心中的疑问去阅读课文,从中找出正确的答案。同时,通过插图留白的阅读引导方式,还可以将教材中静态的插图转化为小学生心目中动态的形象,让课文内容“动”起来。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低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也能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插画元素构建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阅读学习空间。

总而言之,“文本留白”处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手段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各种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会挖掘文本中的各种留白元素,并将它们与本节课的阅读教学目标整合在一起,通过留白这种教学形式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1] 李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留白”艺术》,《第二课堂(D)》2020年第8期。

[2] 温岚《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讲”与“留白”》,《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年第22期。

[3] 江丽敏、肖菊梅《试析小学语文阅读中的“留白”》,《中小学教材教学》2019年第6期。

[4] 王珏《留白艺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5] 赵丽莉《“留白”有玄机“补白”要到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教育艺术》2018年第10期。

(邱耀仪,江苏连云港人,二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标点文本小学生
标点可有可无吗
《辽史》标点辨误四则
小小标点真厉害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是小学生
有趣的标点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