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鑫
摘 要:趣味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高度关注教学内容的一种综合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益,更可以有效实现师生情感层面的相互沟通。本文在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趣味教学法运用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趣味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9.003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各种新型教学方式也应运而生,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亦是如此。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开阔视野,文化修养得到提升,更能让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相较其他的新型教学手段,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进一步提升,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进一步完善。基于此,将趣味阅读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有必要性,更有实用价值。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法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大部分小学生都处于心智水平成长、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他们对学习的重要意义没有正确的认知,在开展阅读活动时自然难以实现个人精力的进一步集中,以致单位阅读时间内的阅读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要使用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小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障碍,趣味教学法便是符合该类教学情境的重要教学方式。趣味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魅力,能够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活动本身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这样一来,学生便会以更为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日常阅读活动中,即便是缺乏自律的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也能够主动进行阅读,这便是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环节中起到的良好作用。
2.有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想要使自身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是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换句话说,小学生在短时间内所进行的阅读活动,并不一定能够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只有将阅读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才能够让自身的知识储备得到进一步夯实,阅读能力才能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在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以强制性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这种教学方法固然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然而并不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趣味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这就使学生即便脱离了教师的管控和引导,也会不由自主地来展开阅读活动,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得学生的阅读素养实现自我提升,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有利于师生间的良好互动
良好而有效的师生互动及沟通,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创设的各种良好互动,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更可以让学生放下“戒备”心理,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趣味教学法通常以“你问我答”“成语接龙”等小游戏的形式出现在教学中,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更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让全体学生都能“乐在其中”,进而让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得到灵活运用,在培育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及语文思维能力的同时,实现阅读教学效益的有效提升。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趣味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开发不够科学
虽然在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已经意识到通过趣味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却由于自身对趣味教学法的不同理解,而未能基于儿童心理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开发。很多教师在日常课程教学中认为,教材中所呈现出的内容难以通过较为有趣的方式来进行,因此趣味教学法的运用只能够通过课外阅读活动来进行;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小学语文课文大多篇幅较短,故事结构较为简单,因此无法进行相应的教学迁移,只能够照本宣科。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趣味阅读教学法的认知不足,以致未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有效的趣味教学活动。实质上,即便是教材中的内容,教师也完全可以通过趣味阅读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但之所以会出现这类现象,大体是由于教师的目光一直停留在课本本身,并没有跳出课本而以更为宽广的视域来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以致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用价值未能得到体现。
2.教師所选课外阅读材料的趣味性不足
虽然目前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得到更为良好的体验。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许多教师并未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择优选择,并未在从趣味性的角度出发,选择更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阅读材料,引导其进行阅读。这种现状导致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并不感兴趣,更不会对教师所布置的课外阅读活动有过多的关注。究其原因,大体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之前,并未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并未按照学生的喜好来进行相应阅读书目选择。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够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而课内的阅读活动已经耗费了其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因此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来进行课外阅读,自然不会主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家长与教师的配合存在不足
许多家长在对待语文时往往存在这样的认知误区:仅仅将关注重点放在学生课内语文的学习,而对于课外阅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部分家长眼中,课外阅读活动相当于引导学生放松与玩耍,并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进一步提升。究其原因,是由于许多家长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因而不会全心全意配合教师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活动,甚至会主动限制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丧失阅读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教师将趣味教学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也难以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三、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1.使用多种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导入
教师在开展教材内的阅读活动时,可以通过与课文主题相关联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状态中。为了能够使相应的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播放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或者播放与课程主题相关的视频,从而创设与教学内容高度关联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和课堂参与感,教师还可以以全开放的方式来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将课堂设计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时间进行与课文主题相关联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信息的查询和搜集。为了将课堂导入环节设计得更为有趣,学生便会主动使用课下时间来进行阅读,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能力便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也能在相应的导入环节活动设计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例如,教师在开展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等童话故事的学习,但在学习之前,学生需要对有关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解。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应资料的查找和阅读,从而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情景中来。而实际上,在进行与课文相关联的资料查找的过程中,学生便已经在进行阅读活动了,这种自我阅读活动虽然是在教师引导下开展的,却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学生在自我阅读活动开展的环节,还能够进行自然科普类知识的学习,这对学生进行跨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融合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通过提问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阅读这一过程本身是学生与阅读作品之间的双向互动,学生通过作品所呈现的信息来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关键信息的获取,作品通过学生的不断阅读和浏览来体现其的价值。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低下,在进行文本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教师作为媒介,才能实现与目标阅读作品间进行无障碍式的沟通。这也是为什么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活动来引导并培育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缘由。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实现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由于提问是教师考查学生现阶段学习状态的常用手段,因此许多学生害怕被提问,也害怕通过提问来与教师进行必要的交流。但实际上课堂提问的主要功能是让学生学会阐述和感悟分享。教师只有通过提问,才能对现阶段的教学进度进行一个大致把控,才能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状态有进一步的了解。基于此,教师在提问环节的设计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提问环节的善意,让学生以更为轻松平和的心态抒发个人意见,又要注意提问时机的确切把控,让学生在提问环节可以放松,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提问效果。
例如,教師在引导学生开展《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的学习时,便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层层讲述来进行提问,进而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课文开头进行大象重量的称量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们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分析和论证“什么方式可以用来称大象的重量?”这样的提升方式自然可以提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想要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就会不由自主地进行阅读。而在阅读全文后,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让学生评价曹冲的称量计划,并将自己所想的办法与曹冲想的办法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更具优势。这样一来,学生便深入到课文分析当中,自然不再觉得阅读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3.积极给予学生正向反馈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阅读训练的过程中,亟须通过教师的评价来证明个人能力。他们希望在日常的阅读训练过程中得到教师的正面评价,但又害怕在日常的阅读训练过程中,由于自身表现不佳而受到教师的批评。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阅读训练活动中,不会、不敢也不愿意积极主动进行个人意见的表达。教师想要在日常的阅读教学活动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变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贴合学生的心理状态给出正面的教学评价,从而让学生有更为充分的自信参与日常的阅读活动,进而提升个人的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阅读活动评价时,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能以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弊病为主旨来进行评价活动,而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通过更为正向的角度来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学生能够以更为积极向上的心态参与日常的阅读活动。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静夜思》的阅读时,需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开展阅读活动。由于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古诗朗读的实际经验,因此在朗读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不理想的状况。但如果教师在阅读评价过程中执意指出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并以严肃的语气进行批评,那么很有可能会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畏惧心理,以致学生不再愿意大声朗读古诗,进而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古诗词学习。因此,教师应当在趣味教学法运用的过程中,以更为生动有趣的评价语言来激励学生,鼓舞学生。比如,有的学生在朗读时有抑扬顿挫,那么教师可以从韵律美的角度来夸赞学生。又如,有的学生在朗读时内容流畅,声音洪亮,教师便可以从朗读专业性的角度来夸赞学生。只有积极给予学生正向反馈,才能够让阅读活动的质量得到提升。
4.布置有趣的阅读任务
只有学生本身具备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得阅读活动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布置极为有趣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阅读任务”来开展阅读活动,这样的阅读方式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实际上,在“双减”政策颁布与实施的过程中,大多数小学生都需要通过课后托管时间来进行课外娱乐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时间段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组织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阅读同一本课外读物,并在学生阅读课外时予以必要的指导,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古典名著《红楼梦》时,可以先运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红楼梦》中关于美食介绍的纪录片,从而让学生通过有关纪录片了解《红楼梦》中所出现的美食,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红楼梦》中描绘美食的片段进行摘抄,并在下次课外阅读活动中与同伴进行交流互动。这样一来,单纯的课外阅读便与美食文化进行了结合,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这样“带着任务”的阅读活动,学生更有兴趣完成,并且为了完成有关的阅读任务,必然会仔细认真地阅读文章。这样极富“趣味性”的阅读活动,还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进一步拓宽,同时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而言之,将趣味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有其必要性,又有其实用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阅读内容及阅读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开展具有“趣味性”的阅读活动,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序养成。
参考文献:
[1] 肖艳红《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2021年第3期。
[2] 马文达《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学周刊》2021年第17期。
[3] 王彩虹《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索》,《学周刊》2020年第32期。
[4] 赵国华、王艳玲《探究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第10期。